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家庭干预组(干预组,45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家庭功能量表(FA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随访结束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家庭功能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FACESⅡ-CV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2.2)分、(57.7±10.4)分、(68.4±10.6)分、(55.8±9.7)分,P均<0.01],干预组FAD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BPRS、SAPS及SAN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均<0.01),随访期干预组BPRS和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0.7)分、(21.8±12.5)分、(16.7±6.4)分、(18.8±7.2)分,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症状预后与基线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基线期家庭功能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t=2.65,-2.49,-2.79,P均<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增加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家庭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后出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理想亲密度评分与社交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25,P0.05);实际适应性及实际亲密度评分分别与活动能力缺乏量表、依赖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负相关(r=-0.198,-0.078,-0.372,-0.225,P0.01;r=-0.092,-0.043,-0.204,-0.105,P0.01);不满意亲密度评分与依赖量表、活动能力缺乏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31,-0.401,-0.395,P0.05或0.01);不满意适应性评分与依赖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1)。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有意识地引导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违法青少年尤其是暴力违法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及暴力犯罪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在未成年人劳动教养所中随机选取男性暴力违法青少年131例和非暴力违法青少年98例,以181例普通高中男生为对照,进行MOA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定.结果 违法青少年实际家庭亲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对亲密度的不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暴力组相比,非暴力违法组对家庭适应性的不满意程度更高.MOAS与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结论 违法青少年尤其暴力违法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足,家庭的情感联系薄弱,需要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4.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 CV)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 66例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 ,并与量表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明显降低 ,FACESⅡ CV“拱极模式”中 ,平衡型家庭比例 (3 4 8% ) ,明显减少 ,中间型比例 (48 6% )增加 ,极端型比例 (16 6% )无变化。家庭适应性僵硬的比例 (5 2 0 % )也明显增加 ,且家庭经济状况愈差 ,分型表现愈不佳。另患者幸福感指数评分也低于正常对照值。结论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 ,家庭体系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提出应根据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 ,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与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5.
6.
家庭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4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学生l223名,男638名,女585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以及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7%,有行为问题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得分比无行为问题学生显著为低,行为问题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是初中学生的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进行预防及干预时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家庭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情缓解期的门诊患者82例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开展家庭治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单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观察为期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及12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家庭功能量表(FAD)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8.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成年期起病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认知损害,细微的认知障碍在儿童期就开始出现,甚至早于临床症状出现。最近几年有关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遗传学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外近五年来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与基因关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患者家 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及家庭功能评定(FAD)量表评 估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健康青少年的家庭。家庭亲密度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疏远、独 立、亲密及纠缠4 种不同形式,适应性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僵化、结构、灵活及混乱4 种不同形 式。FAD 量表有7 个分量表,包括沟通、角色、问题解决、情感反应、情感卷入、行为控制和总功能,每 个分量表得分越低表明家庭在此维度上表现越健康。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对患者家庭的亲密度、适 应性及家庭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在亲密度方面,青少年双相情感障 碍患者家庭与健康青少年家庭在疏远、独立、亲密及纠缠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2,P < 0.01),患者家庭的疏远程度与问题解决(OR=7.24,95%CI:1.79~29.67)及角色得分(OR=36.23,95%CI: 5.10~69.56)相关, 问题解决及角色得分越高,家庭疏远越严重。在适应性方面,患者家庭与普通家庭 在僵化、结构、灵活及混乱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6,P< 0.01),僵化程度与年龄(OR=1.36, 95%CI:1.09~1.69)、农村(OR=0.35,95%CI:0.14~0.85)、问题解决(OR=8.08,95%CI:1.73~37.71)、角 色(OR=58.56,95%CI:6.36~98.96)及行为控制(OR=0.15,95%CI:0.03~0.69)相关(均P < 0.05); 年龄 越大,问题解决及角色维度得分高的家庭较得分低的家庭更僵化;城市家庭较农村家庭僵化程度高,行 为控制得分高,家庭越倾向于混乱。在家庭类型方面,患者家庭与健康青少年家庭在极端型、中间型及 平衡型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39,P< 0.01),患者极端型家庭与角色(OR=45.49,95%CI: 2.50~82.99)和情感介入(OR=0.11,95%CI:0.02~0.74)相关。结论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庭的 亲密度受角色及问题解决影响,家庭适应性受年龄、农村、问题解决、角色及行为控制影响,在心理干预 中需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方法入组42例维持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及42例正常对照者,分别对病人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功能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评估,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Stroop色词测验来评估认知功能,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家庭功能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中指标明显下降(除理论亲密度、实际适应度、理论适应度外)(t=-12.75~1.95,P0.05);认知功能方面,病人组在所测量各指标明显下降,(t=-3.27~10.62,P0.05);同时发现:概念化水平与情感反应、正确应答数与亲密不满度、非持续错误数与情感介入分值显著相关(r=0.36~0.5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家庭亲密度、家庭功能感受方面及注意力、认知灵活性、抽象概括方面功能受损,维持期精神分裂症部分认知功能与家庭功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中文版 ) ) (FES -CV)、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 (中文版 ) (FACESII-CV)对 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研究组 )进行评定 ,并与 110例正常受试者 (对照组 )加以比较。结果 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 ,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 (P <0 0 5或P<0 0 1)。②在教养方式上 ,患者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 (P <0 0 1) ;而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 (P <0 0 5和P <0 0 1)。③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 ,患者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均较对照组为差 (P <0 0 1)。结论 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均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d across 281 families of different aged adolescents the similarity of parent-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levels of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in families. Compared to parents, adolescents of almost all age groups (13-17 years) were less satisfied with levels of adaptability in families and so the ability of the family to change its roles and rules in relation to stress. Adolescents judged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family as more inflexible to changes in its structure than did parents. Asked about ideal levels of adaptability, fathers with 14 and 16 year old adolescents of both sexes, and fathers with 17 year old sons were least flexible about changes to the power and role structure of families. Scores on cohesion or the emotional bonding in families indicated that across family types parents judged the family as more cohesive than did adolescents. Adolescents, however, still showed fairly high levels of cohesion, although below their parents. Adolescents desire changes to power and roles in the family system, but still want a relatively cohesive and supportive famil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方法 应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作为调查工具,对51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作调查,并与50名非精神病人做正常对照。结果 调查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身理想与实际家庭类型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理想的家庭类型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别,患者组与对照组实际的家庭类型的比较、对照组理想与实际家庭类型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情感障碍患者的疾病复发可能与家庭功能状况有关,如果在疾病康复期指导中,加强家庭功能的心理治疗,可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he issue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has been gaining more attention from society. We aimed to survey the extent of social anxiety i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anxiety to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health intervention.MethodsOne hundred ninety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359 non left-behind children from the Dezhou, Binzhou, and Zibo rural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China were surveyed by a questionnaire using the 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SASC) and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FACES II-CV).ResultsThe extent of social anxiety differed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by grade, age, and caregiver's level of education (P < 0.05). The extent of social anxiety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worse than that of non left-behind children (P < 0.05). The social anxiety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 0.251 and − 0.229, respectively (P < 0.05).ConclusionsSocial anxiety,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internal consistency. The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need to be promoted in order to reduce social anxie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第3版(WMS-Ⅲ)空间广度测验测试75例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8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执行功能;病例组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 结果:病例组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反应数和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正确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WMS-Ⅲ总分和空间广度逆行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WMS-Ⅲ空间广度逆行分及总分负相关(r=-0.276,r=-0.230;P均<0.05);阳性症状分与WCST完成分类数负相关(r=-0.258,P<0.05);一般病理学总分与WMS-Ⅲ空间广度逆行分负相关(r=-0.244,P<0.05). 结论: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显著受损,并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