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活动越来越频繁。土地征收之后,如何对土地所有者给予合理的补偿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稳定团结,因而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试图探究我国补偿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目前,我国有关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详细法律法规尚未制定。根据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历史变迁,结合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针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土地征收补偿不足以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征地过程中农民权利严重受损等社会问题,研究如何创新和完善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以及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权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土地征收政策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资源使用情况而不断调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作为土地征收政策的重要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改革。纵观中国60多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可以看出,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具有明显路径依赖性,并且一般发生在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迁之后。因此,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的研究有助于为新形势下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提供借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设计应是在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以及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的原则下,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顶层设计,科学研究,合理制定的兼顾农民、用地单位、政府利益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滥用征地权力的现象,征收范嗣过宽,征收程序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对非法占地行为的处罚过轻、监管不力,补偿费用不合理、不到位,农民安置不充分,司法保护薄弱.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补偿、安置机制作保证,就难以平衡各方利益.容易引发农民的不满,甚至危害社会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量的农民集体土地被征收,由于观念上的认识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等诸多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完善土地征收立法,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原则,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土地征收的司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解决征收人与相关权利人间权属争议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具有较强的行政主导性,因此存在土地征收权被滥用、补偿标准和范围不合理、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文章从比较法角度出发,对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不足进行探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宪法基础、征收目的、征收程序和征收补偿四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相似点和差异性。针对当前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和弊端,并结合其他国家或地区土地征收的有益经验,提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缺乏法律保障、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方法及执行尺度不一致、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等问题。应建立土地征收弹性补偿标准和丰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解决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6)
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缺乏法律保障、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方法及执行尺度不一致、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等问题。应建立土地征收弹性补偿标准和丰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解决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土地资源被政府征收后,农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措施,致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生活能力得不到保障,引发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此,本文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来分析征地补偿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土地征收的依据、方法及补偿做出了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土地征用和征收制度的重视。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最终目标,对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宪法的指导下,对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提出三点设想:首先,依法制定严格的土地征收制度;其次,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补偿制度; 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