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芹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农药》2020,59(3):228-230
[目的]明确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雾法。[结果]室内筛选试验发现: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在1∶4、1∶2、1∶1、2∶1、4∶1配比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增效作用明显,在1∶5、1∶3、1∶1、3∶1、5∶1配比下对苹果树腐烂病增效作用明显;烯肟菌酯与咪鲜胺在3∶1、1∶1、1∶3、1∶5、1∶7配比下对苹果轮纹病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烯肟菌酯·氟环唑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120 mg a.i./kg剂量下,春梢防效达到88.71%,秋梢防效达到81.67%。[结论]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等混配,多个比例下均对3种病害增效作用明显,有效降低了新杀菌剂抗性风险,为混剂开发提供了方向,为生产用药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9,(12)
[目的]明确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开展试验。[结果]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 90~120 mg a.i./kg处理剂量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防效优于生产常规使用药剂50%多菌灵WP、12.5%腈菌唑EC、15%三唑酮WP的效果。[结论]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上述3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褐斑病、黑点病也有很好的兼治作用,建议在苹果病害综合治理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翀  王怡  庞怀林 《世界农药》2021,43(8):55-60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剂中2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采用流动相溶解试样,选取XDB-C18为填充物的不锈钢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54 nm紫外波长下,对样品中丙硫菌唑和肟菌唑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采用HPLC-DAD...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ehw.)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和肟菌酯以质量比分别为2∶1、1.5∶1、1∶1、1∶1.5和1∶2复配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15.68、179.55、147.93、205.79和186.85。综合增效作用考虑,2∶1和1∶1.5为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化床造粒工艺,研究不同类型的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填料等因素对75%丙硫菌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物化性质的影响,最终获得性能稳定的75%丙硫菌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配方组成为:丙硫菌唑50%、肟菌酯25%、Tersperse 2700 11.7%、terwet1004 1%,Morwet D425 3.3%、无水硫酸钠2%、煅烧高岭土补足至100%。经检测,产品悬浮率达90%以上,崩解状态云雾状,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佳庆  杨闻翰  侯德粉  楼少巍  张立 《农药》2022,(10):731-734
[目的]对丙硫菌唑原药中的相关杂质脱硫丙硫菌唑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液质联用法对脱硫丙硫菌唑进行了定性分析,用液相色谱外标法对该杂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定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平均回收率为97.9%,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检出限(3S/N)为3.2×10-4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定量分析丙硫菌唑中脱硫丙硫菌唑。  相似文献   

7.
烯肟菌酯对白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琴  汪红 《农药》2006,45(6):422-423,426
烯肟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白菜霜霉病具有很好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72.2%霜霉威水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25%嘧菌酯悬浮剂及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当。处理剂量100~200ga.i./hm2,施药2~3次,对白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能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9.
25%烯肟菌酯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肟菌酯是一种低毒、高效、作用机制新颖和对环境安全的新杀菌剂。通过高性能的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和特种助剂)搭配使用,获得了性能优越、品质稳定、高悬浮率和低表面张力的25%烯肟菌酯悬浮剂,同时测定了该剂型产品的粒径、粘度、悬浮率和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0.
肟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谱广,活性高。自上市后,肟菌酯成为拜耳公司重要杀菌剂品种之一,占据大豆、谷物用杀菌剂市场重要地位。重点介绍了肟菌酯的应用、市场、开发进展、合成化学,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陈明丽  纪明山  刘志恒  祁之秋  张杨  王芳 《农药》2008,47(2):142-144
2005-2006年从辽宁省8个地区共采集分离了122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8个地区的稻瘟菌均未对烯肟菌酯产生抗性;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的平均值1.4176 mg/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其中,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78 mg/L;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5576 mg/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烯肟菌酯2个高杀菌活性异构体的合成,通过工艺条件控制,可减少无效体的生成。对分离出的4个异构体分别进行了黏虫、桃蚜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的2个异构体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1-氯-1-氯乙酰基环丙烷为起始原料经格式反应、缩合反应、硫的亲电加成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丙硫菌唑,缩合反应中用水代替DMF做溶剂,提高了产率,节约了成本.丙硫菌唑的总收率31.1%,含量99.3%.产物经1H NM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药》2017,(6):45-51
丙硫菌唑是拜耳开发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2004年上市,2016年的销售额为7.90亿美元。丙硫菌唑具有很广的杀菌谱,商品化开发非常成功,是拜耳公司的第一大农药产品,在全球杀菌剂及谷物用杀菌剂市场居于领先地位。本文综述了丙硫菌唑的产品特性、市场开发、登记历程和市场前景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即脱甲基化抑制剂(DMIS)。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豆类作物、甜菜和大田蔬菜等作物上的众多病害(如小麦和大麦上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等;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  相似文献   

16.
以邻氯苄基氯、2-氯-1-(1-氯环丙基)乙酮和水合肼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格氏反应、肼的取代、环化和氧化等4步反应合成了丙硫菌唑。目标产物及主要中间体经NMR确认,合成总收率达53%,产品质量分数为95%。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反应溶剂易于回收和产品质量好等特点,较适合工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丙硫菌唑中间体1-氯-1-氯乙酰基环丙烷的合成工艺。[方法]以α-乙酰基-γ-丁内酯为原料,经氯化、水解一步合成3,5-二氯-2-戊酮,通过环合、氯化制得1-氯-1-氯乙酰基环丙烷。[结果]通过对单元反应的条件优化,确认了最佳合成工艺,4步反应总收率为76.7%,化合物结构经过~1H NMR和~(13)C NMR确证。[结论]该方法中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氯化产物不经分离,直接在酸液中水解;经碱液关环,在特殊催化剂甲醇少量存在下,氯化得到终产物。整个工艺路线流畅,反应收率高,具有较高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7,(12)
[目的]以邻氯氯苄和巯基三氮唑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氧化、取代、还原制得丙硫菌唑,开发丙硫菌唑合成的清洁、温和工艺方法。[方法]经条件优化,以二乙氧基甲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进行格氏反应并最终得到2-(1-氯环丙基)-3-氯-1-(2-氯苯基)-2-丙醇,在苯磺酰氯作用下使巯基三氮唑形成分子间二硫键,再在碳酸钾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在锌粉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结果]粗品经重结晶后得到灰白色固体丙硫菌唑,总收率达6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总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17,(4)
[目的]对丙硫菌唑的合成路线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制备工艺更加简便、高效。[方法]以1-氯环丙基甲酸乙酯、邻氯苯乙酸乙酯和1-硫-3-氮杂环丁烷并[2,3,e]-1,2,4-三氮唑为原料,经过2步反应合成丙硫菌唑,优化条件下总收率达76.8%。[结果]目标化合物经~1H NMR光谱进行确认。[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丙硫菌唑的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丙硫菌唑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运河  熊国银  高全  肖金京  祝玉超 《农药》2020,59(11):794-7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