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浪底水利枢纽导流洞开挖与支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浪底水利枢纽导流洞最大开挖直径为 19 8m .该洞在近水平状砂岩岩层中开挖 ,穿越了复杂的断层带 ,采用新奥法施工 ,以光面爆破、喷锚支护作为主要施工手段并结合围岩变形观测 ,分两期 5阶段施工 .前期由国内承包商开挖中导洞 ,后期由国际承包商最终扩挖至设计断面 .施工过程中 ,在不良地质地段采用管式锚杆支护 ,在部分断层带部位采用双层网支护 ;对于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多次塌方 ,针对具体情况 ,采用常规喷锚支护、钢拱架支护及“眼睛法”等不同的方法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2.
天花板水电站引水隧洞全长2 514.01 m,沿线Ⅳ、Ⅴ类围岩段长度达到总长度的54.93%,隧洞内径8.2 m,开挖洞径最大10.2 m,在开挖、支护过程中遇到了塌方段.对稳定性较差的围岩采用全断面钢格栅拱架支护,对塌方部位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对塌方影响部位作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3.
一条52m^2大型断面的输水隧洞在施工中,由于局部遇到浅埋、强风化带、岩溶溶洞、断层破碎带、全土夹石层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因素影响,在长达276m的洞段内,发生大小塌方30余起。隧洞开挖采用了常规施工、长台阶法、双侧壁导洞法、明挖等方法。施工技术措施有锚杆支护、管棚支护、喷钢纤维混凝土、钢拱架支护、灌浆补强加固等。针对塌方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实践证明,对于V类围岩,在施工中采用先进施工机具,在洞挖  相似文献   

4.
在第三系与白垩系疏松软岩地层隧洞开挖施工中,根据围岩稳定及地下水出露状况,典型开挖方法有全断面法、微台阶法及短台阶法。由于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将引起塌方,塌方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地质勘察,施工方案的论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塌方处理应按照“小塌清,先支后清”、“大塌穿,先护后挖”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则进行。大塌方可采用侧壁导坑法及管棚法进行处理,并同时加强支护衬砌结构。  相似文献   

5.
软岩隧洞典型开挖方法及塌方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三系与白垩系疏松软岩地层隧洞开挖施工中,根据围岩稳定及地下水出露状况,采用的典型开挖方法有全断面法、微台阶法及短台阶法。由于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将引起塌方。对塌方的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作好地质勘察、施工方案的论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塌方处理应按照“小塌清,先支后清”、“大塌穿,先护后挖”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则进行。大塌方可采用侧壁导坑法、迂回导坑法及管棚法进行处理,并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及支护衬砌结构。  相似文献   

6.
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在开挖施工中因地质原因发生多次塌方。施工单位通过塌方处理,总结出了适合该电站引水隧洞不良地质洞段的开挖与支护方法,采用钢支撑、挂网锚喷、超前支护等多种支护方式联合支护,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隧洞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塌方事故较为普遍,产生的后果不容忽视。以山西省辛安泉供水改扩建总干1号隧洞2号支洞工程为例,介绍了开挖过程中突遇塌方的处理方法,为隧洞开挖、支护及二次衬砌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常会发生岩石坍方。塌方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处理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延误工期。通过对于圆断面隧洞的塌方机理的分析,表明尽管在地质条件不良地段开挖,只要开挖、支护方法得当,塌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谓“塌方不可避免论”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官地水电站右岸导流洞进口渐变段50m断面由方形渐变到标准城门洞形,最大开挖跨度25.6m,高度25.3m,呈弱风化状态,为Ⅳ类玄武岩。在施工过程中该段经历两次塌方,分别两次对塌方段进行相应支护处理。根据隧洞结构和地质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塌方段各工况进行分析,证明了塌方支护处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官地水电站右岸导流洞进口渐变段50m断面由方形渐变到标准城门洞形,最大开挖跨度25.6m,高度25.3m,呈弱风化状态,为Ⅳ类玄武岩。在施工过程中该段经历两次塌方,分别两次对塌方段进行相应支护处理。根据隧洞结构和地质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塌方段各工况进行分析,证明了塌方支护处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