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通行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在信号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后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以接受间隙理论模型为基础,给出了针对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到非机动车进入导流岛对右转车辆产生较大影响,确定以非机动车流为主路,提出红灯效应修正系数,对基础模型进行修正.通过4个城市6个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检验.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发现,平均相对误差为9.28%,表明本文所提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非机动车对右转车道通行能力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将直右共用车道车辆受阻挡情况分为直行红灯期间右转车流未被阻挡、直行红灯期间右转车流被阻挡、滞后放行期间直行车流未被阻挡和滞后放行期间直行车流被阻挡这4种情况,分别计算4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对应的通行能力,建立红灯右转和右转滞后放行信号控制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直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对典型交叉口的VISSIM开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够精确地估计红灯右转和右转滞后放行条件下的直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直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随着滞后放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直右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与转向比例成负相关,与有效绿灯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直右共用车道车辆受阻挡情况分为直行红灯期间右转车流未被阻挡、直行红灯期间右转车流被阻挡、滞后放行期间直行车流未被阻挡和滞后放行期间直行车流被阻挡这4种情况,分别计算4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对应的通行能力,建立红灯右转和右转滞后放行信号控制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直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对典型交叉口的VISSIM开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够精确地估计红灯右转和右转滞后放行条件下的直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直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随着滞后放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直右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与转向比例成负相关,与有效绿灯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计算U型回转交叉口通行能力,为U型回转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在分析U型回转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的基础上,将U型回转交叉口通行能力划分为主交叉口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回转路口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以及右转车辆通行能力3部分。利用常规交叉口通行能力停车线计算模型、可接受间隙理论分别建立了U型回转交叉口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与回转路口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得到包括右转车在内的整个U型回转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5.
混合交通下右转机动车信号配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干扰,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以及自行车交通流的行驶特性,确定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的直行自行车流量临界值.以减少冲突和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确定右转机动车相位绿灯起亮时刻和绿灯时长,并建立了相应的参数标定模型.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VISSIM模拟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后,右转机动车延误和机非冲突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有行人相位交叉口车辆延误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交叉口冲突,阐述了交叉口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以涵盖行人专用相位的四相位交叉口为案例,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点样本法、HCM2000模型和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以两种过程计算延误。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计算的饱和度基本反映了实际交叉口的拥堵状况;延误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加与实际值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路口放行规律指路口的车道数、直行、左右转布置方式、信号控制等路口管理与控制方法。选取城市中最典型的十字形交叉口为对象,结合通行能力的停车线计算法,建立了典型十字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通过改变路口车道数、信号控制、左转等待区、左转车道远引右转等路口放行规律,提高了该典型十字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交叉口时空资源的最佳利用,以流量、速度及延误3个参数建立了交叉口交通流的通行效率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多冲突点情形构建了整个交叉口通行效率模型,并以普遍采用的无控制、两相位、三相位及四相位4种控制方式为对象,提出了4种控制方式下交叉口通行效率的计算方法,同时,基于具体数据求解了不同流量条件和不同控制方式下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数值.结果表明:当每个进口道流量小于100 veh/h时,无控制方式的通行效率最大;当流量位于100~400 veh/h时,两相位控制的通行效率最大;当流量大于400 veh/h时,四相位控制的通行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及其影响因素是确定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基础.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车头时距法给出了不同车辆类型的车辆折算系数;应用回归方法建立饱和流率与车道宽度关系模型,给出了车道宽度修正系数;研究了信号交叉口坡度对饱和流率的影响,得到了信号交叉口进口坡度与饱和流率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坡度修正系数;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右转车对直右共用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给出了右转车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地研究混合交通交叉口右转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用行程时间来表征延误,即用右转机动车的实际行程时间与不受干扰时行程时间的差值表示右转机动车的延误。从分析四相位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入手,描述了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运行特性。应用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建立了机非冲突交叉口右转机动车行程时间模型,同时以右转机动车流率和直行自行车流率为自变量建立了右转机动车行程时间的二元回归模型。以石家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只适用于自行车流量较小的情况,而二元回归模型适用范围较广,并通过F检验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real-time traffic-adaptive signal control in urban arterial networks. By exploring available detector and signal controller information from neighboring intersections, a dynamic data-driven flow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he model consists of two prediction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signal states (red or green) for each movement at an upstream interse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ignal state were carefully exami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vel time from the upstream intersection to the approach in question at the downstream intersection was predicted. With an online turning proportion estimation method, along with the predicted travel times, the anticipated vehicle arrivals can be forecasted at the downstream intersection. The model performance was tested at a set of two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located in the city of Gainesville, Florida, USA, using the CORSIM microscopic simulation packag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agrees well with empirical arrival data measured at 10 s intervals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of 10%–20%, and show a normal distribution. It is reasonably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has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for use in truly proactive real-time traffic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城市路口处的交通拥挤状况,针对路口多相位交通流建立一种实时动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系数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法。用随机的交通流数据模拟路口各个车道上监测到的车辆数目,在以各个相位对应车道上的车辆数目按照比例分配相位时间的基础上,提出车辆资源竞争公平性问题,引入控制系数,以最大通行能力为路口模型控制性能指标,进行周期信号灯配时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比定时控制方法提高了1.7%的通行率,对于路口的信号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以及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借对向车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将左转机动车的到达-驶离图式分为8种情况,分别建立每种情况下左转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主信号与预信号各相位绿灯时间、借对向车道左转车道的长度为优化变量,建立了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算例的形式对所建立的优化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少其所需绿灯时间,进而缩短交叉口周期时长;左转相位绿灯时间的缩短减小了直行相位的红灯时间,进而缩短了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在高峰期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比例达到23.8%.  相似文献   

14.
A vehicle conflict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 ( Ⅶ) system to prevent vehicle accident beforehand at blind crossing. After analyzing traffic conflict characteristics and vehicle collision scenarios at intersection,a vehicle dynamics model and an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re discussed. In the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the rel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encountered vehicles are designed. Then vehicle conflict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algorithms under two conflict scenarios are put forward to represent the conflict-free movements of vehicles with adjusting vehicle velocity at crossing. Finally,simulation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are effective for vehicle conflict resolution at blind crossing.  相似文献   

15.
单交叉路口交通流的通用多相位智能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信号控制的效率,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通用多相位信号控制策略.根据实际交通状况交互建立单交叉路口的通用模型,根据当前路口各车流向的车流量实时分布信息,及时调整相位数和各相位的车流向组合.实时传递路口交通情况,采用模糊控制策略,以车辆延误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单交叉路口的信号相位和相位绿灯时间分别进行优化.根据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普通信号控制方案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通用信号控制方案能使交通流量总体趋于均衡,缩短了车辆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16.
设置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可减少公交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其最终目的是减少乘客的延误.分析了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以车总延误最小为配时优化目标的传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以交叉口减少的人总延误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保障交叉口其余相位车辆能正常通行为约束条件的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配时优化方法,其目的是在保障交叉口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体现公交优先,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建立了一个具有三个进车道的信号灯控制的T形交叉口模型。在以前的无信号灯控制的模型中,一些进车道的车辆在交叉口只有一个行驶方向,而在本文模型中采用更为实际的两个行驶方向,并采用具有固定周期的三相信号灯来控制交叉口的车辆冲突。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本文模型的相图和系统的总流量,并与无信号灯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非常态事件下应急车辆单点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急车辆单个交叉口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提出了延长绿灯时间、缩短红灯时间以及多相位协调优先3种信号优先控制策略.重点研究了基于应急车辆流量比的多相位信号优先模糊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应急车辆信号优先实现方法.通过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信号优先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评价.结果表明,该优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  相似文献   

19.
上海某交叉口首先运用\"冲突点法\"进行信号配时设计,然后针对该路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组织方案:在不进行大面积施工的情况下,增设独立的左转车道,使原先的二相位信号控制转变为四相位信号控制,从资源上增加路口通行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有效,可为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