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以离子液体为第三组分的丁二烯抽提新工艺,通过考察不同结构的离子液体对C4组分在复合萃取剂中相对挥发度的影响,并结合量化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该工艺中萃取剂和第三组分与C4组分的相互作用机理,从而优选出适用于该工艺的离子液体添加剂[Emim][PF6]。另外研究了该离子液体在工业条件下对C4组分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改进前后的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现有乙腈法相比,离子液体的加入有利于提高C4在新型萃取剂中的相对挥发度,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含离子液体的新工艺可使能耗降低约6.62%,乙腈消耗量降低约24%,而且离子液体能够回收利用,回收率高达98%(质量分数)以上,因此基于离子液体的乙腈法抽提丁二烯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离子液体萃取精馏分离乙醇-环己烷共沸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101 MPa压力下,测定了不同离子液体对乙醇-环己烷共沸物相对挥发度的影响,研究了溶剂比(萃取剂与原料液体积比)对体系相对挥发度、离子液体加入速率和回流比对萃取精馏的影响,按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重复实验. 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可以消除乙醇-环己烷物系的共沸点,提高该物系的相对挥发度. 采用[bmim]PF6作为萃取剂,溶剂比为0.5,离子液体加入速率为6 mL/min,回流比为3,可得到纯度大于99.8%的环己烷. 釜液采用闪蒸分离回收乙醇和离子液体,乙醇的回收率达99.9%以上. 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不影响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_4]为萃取剂,模拟了萃取精馏分离异丙醇-乙腈共沸物系的工艺流程。使用灵敏度分析工具优化得出萃取精馏塔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全塔理论板数26,离子液体和原料进料位置分别为第3块、第11块塔板,回流比为0.9,溶剂比为1.6。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塔顶产品异丙醇的质量分数达到99.9%,满足分离要求。说明[EMIM][BF_4]作为分离异丙醇-乙腈共沸物系的萃取剂具有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4.
选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n[Cl])作为分离乙腈-水共沸物系的溶剂。在0.101MPa下测定了在离子液体Bmin[Cl]含量为10%、20%和30%时乙腈-水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n[Cl] 可以提高乙腈对水的相对挥发度,离子液体Bmin[Cl]含量在20%以上时可以消除乙腈-水物系的共沸点。离子液体Bmin[Cl]可以用作分离乙腈-水物系的萃取剂。用改进的Furter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离子液体Bmin[Cl]对乙腈-水物系的盐效应参数。  相似文献   

5.
<正>C4组分是由含有4个碳原子的丁烷、丁烯、丁二烯和炔烃等分子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丁二烯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单体,用途十分广泛。由于C4各组分之间的沸点很接近,用普通的精馏方法将丁二烯从中分离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献中报道的分离C4生产丁二烯最具竞争力的方法是萃取精馏法。萃取精馏最大的弱点是溶剂比大,大溶剂量降低了塔的生产能力和塔板效率,抵消了由于加入溶剂后提高相对挥发度使所需塔板数减少的效果。所以降低溶剂比,提高溶剂分离能力,对整个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常用的溶剂是:乙腈(ACN)、N-甲基砒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其中ACN和NMP可以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来提高C4各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而DMF由于强烈的水解作用,不能与水混用,因此,希望能够找到另一种物质对之进行改性,提高其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陈慧  邓玉梅  吕坤 《河北化工》2014,(1):114-116
通过分析乙腈法丁二烯装置抽提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丁二烯抽提率的技术措施,即采取控制原料中的C5组分含量,优化工艺参数以及控制脱轻塔塔顶丙炔组分含量等,使丁二烯抽提率达到98%~99%。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原理 1.第一萃取精馏单元(丁二烯抽提装置)第一萃取精馏塔可使醚化和1-丁烯原料中1,3-丁二烯降低至40ppm,其原理是在分离裂解碳四的第一萃取精馏塔加入沸点较高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从而改变了裂解碳四各组份的相对挥发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COSMO-RS方法探究了不同离子液体在分离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系中的应用;通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对比,验证了COSMO-therm X预测离子液体分离效果的准确性。离子液体的选择性和不同离子液体对乙酸乙酯-乙腈近沸点处相对挥发度的影响为指标,计算和分析了17种阳离子和13种阴离子组成的221种离子液体对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系的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有[OAc]-和[Cl]-的离子液体对于乙酸乙酯-乙腈混合物的分离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而阳离子的变化对于乙酸乙酯-乙腈混合物分离的促进效果差异较小。应用表面电荷密度分布(σ-profile)进一步研究了阴离子[OAc]-和[Cl]-对共沸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阴离子[OAc]-和[Cl]-对乙酸乙酯-乙腈的分离效果影响顺序为[OAc]-[Cl]-;综合筛选结果,得出离子液体[BMIM][OAc]有望在乙酸乙酯-乙腈共沸混合物分离过程中成为一种高效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9.
在乙腈法丁二烯抽提过程中,经常发生聚合物堵塞该王段设备及管道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抑制聚合物的生成,对于确保装置安全、稳定和长周期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厂丁二烯抽提装置的堵塞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预防和抑制聚合物生成的有效措施。1 由聚合物引起的堵塞我厂丁二烯抽提工艺是以上海石化总厂乙烯装置副产的混合 C_4馏分为原料,乙腈作萃取剂,经过预处理脱除 C_3,二级萃取精馏和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用一般的蒸馏方法来分离恒沸混合物是不可能的,而沸点差(严格地说,应是挥发度之差)小的混合物,用一般的蒸馏方法来分离时,不仅需要将回流比取得非常大,而且塔板数也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入第三组分以使被分离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增大,有时也能够进行分离。此时,如果加入的第三组分比原组分更容易挥发,而能与原组分之一或一个以上形成二元或三元最低恒沸物,那么,这种添加的组分就称为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间歇精馏以其操作灵活、投资少并适合分离热敏性物料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生产。萃取精馏是一种常用的特殊精馏方法,通过加入高沸点的第三组分(萃取剂)来改变原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而使共沸物或近沸点物系分离。20世纪80年代Berg提出了间歇萃取精馏操作方式,它同时具备了间歇精馏的灵活性、经济性与萃取精馏的实用性,特别适用于化工、制药、石油深加工等行业中普通精馏无法完成的相对挥发度小的物系的分离,兼有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是获得高纯单一稀土的关键步骤之一,开发对稀土元素具有高效分离能力的新材料和新过程是全球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离子液体作为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因具有不挥发、不易燃、稳定性好、结构性质可调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过程中,离子液体不仅可用作萃取剂,也可作为稀释剂、协萃剂或同时作为萃取剂和稀释剂。系统评述了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对非功能化离子液体和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萃取行为和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甾醇的分子结构都很相似,但是生物活性相差很大,分离难度也很大。研究使用COSMO-RS (真实溶剂似导体屏蔽模型)预测,探讨离子液体对植物甾醇的萃取分离机理。预测结果表明,植物甾醇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氢键相互作用的增强而提高,氢键碱性较强的离子液体将增加萃取容量;萃取剂极性增大,易与豆甾醇形成萃取相分离。实验筛选以离子液体[bmim]Cl为代表,构建了液-液两相体系,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离子液体复合萃取剂对植物甾醇的分配系数和分离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用[bmim]Cl-乙腈/正己烷两相体系萃取,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和萃取选择性系数的增加十分显著,当用20%[bmim]Cl-乙腈萃取时,豆甾醇的分配系数可达7.89,豆甾醇对β-谷甾醇的分离选择性可达65.8,是纯乙腈为萃取剂时的5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将使用高压液体进样阀进样与气相色谱相结合,建立了1,3-丁二烯中微量二聚物4-乙烯基环己烯及残留抽提剂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优选色谱柱及色谱分析条件确定了最佳的色谱操作方式,并对1,3-丁二烯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目标待测物的回收率在90.7%~109.9%之间,6次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最低检出限均小于1 mg/kg。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可实现对工业用1,3-丁二烯中微量二聚物及残留抽提剂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基于COSMO-RS方法筛选离子液体分离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COSMO-RS方法探究了不同离子液体在分离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系中的应用;通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对比,验证了COSMO-thermX预测离子液体分离效果的准确性。离子液体的选择性和不同离子液体对乙酸乙酯-乙腈近沸点处相对挥发度的影响为指标,计算和分析了17种阳离子和13种阴离子组成的221种离子液体对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系的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有[OAc]和[Cl]的离子液体对于乙酸乙酯-乙腈混合物的分离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而阳离子的变化对于乙酸乙酯-乙腈混合物分离的促进效果差异较小。应用表面电荷密度分布(σ-profile)进一步研究了阴离子[OAc]和[Cl]对共沸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阴离子[OAc]和[Cl]对乙酸乙酯-乙腈的分离效果影响顺序为[OAc]>[Cl];综合筛选结果,得出离子液体[BMIM][OAc]有望在乙酸乙酯-乙腈共沸混合物分离过程中成为一种高效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16.
刘海  黎四芳 《化学工程》2013,(3):29-31,36
异构烷烃是一类环境友好的溶剂油,用途广泛。以南京炼油厂的溶剂油D40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加入环丁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三甘醇3种萃取剂后,从D40中萃取精馏分离C8—C12异构烷烃的效果。其中,环丁砜的分离效果最好,在剂油比(体积比)为5∶1的条件下,D40汽相中异构烷烃的质量分数从无溶剂时的16.65%提高到27.51%,相对挥发度达到1.151。在单溶剂的基础上考察双组分萃取剂,其中,采用环丁砜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体积比1∶1)双组分萃取剂,相对挥发度最大,达到2.895。  相似文献   

17.
以结构和功能可设计的离子液体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分离甘氨酸,考察了不同结构的咪唑和季铵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甘氨酸的效果,研究了p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甘氨酸初始浓度和二环己基-18-冠醚-6(DCH18C6)浓度等工艺参数对甘氨酸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胆碱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N1112(OH)][NTf2])的循环利用性,通过FT-IR和量子化学计算探究了[N1112(OH)][NTf2]和DCH18C6萃取甘氨酸的机理。结果表明,[N1112(OH)][NTf2]的萃取率高于其它离子液体,加入DCH18C6可提高萃取率,[N1112(OH)][NTf2]–DCH18C6复配体系中,甘氨酸萃取率可达85.4%。在最优条件下,分配系数和萃取率分别为10.9和94.4%。离子液体循环利用5次,甘氨酸萃取率仍保持90%。[N1112(OH)][NTf2], DCH18C6和甘氨酸之间存在的强氢键作用为萃取分离的关键。因此,[N1112(OH)][NTF2]?DCH18C6可有效萃取分离甘氨酸,为甘氨酸的绿色分离新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苯乙炔存在下萃取精馏回收苯乙烯的溶剂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有效用于苯乙烯阻聚的复配阻聚剂,由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氧自由基(TMHPO.)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按质量比1∶1复配而成。恒压25 kPa下测定了C8馏分中各组分对苯乙烯的相对挥发度,并在苯乙炔存在下以邻二甲苯对苯乙烯的相对挥发度为指标,通过汽液平衡实验考察了不同单一萃取剂和混合溶剂在苯乙烯萃取精馏分离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为最优单一萃取剂,质量比为3∶7的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溶剂也能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环球油品公司 (U OP)和巴斯夫公司 (BASF)最近宣布可提供一种从乙烯厂粗 C4物流中回收高纯度 1,3-丁二烯的新工艺。此工艺是将 UOP的 KL P工艺与 BASF的丁二烯抽提工艺结合 ,有选择性地使 C4炔烃加氢 ,然后回收 1,3-丁二烯。与传统的两段抽提工艺相比 ,新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丁二烯纯度高 ,回收率高 ,公用工程费用低 ,维修费用低 ,操作更安全 ,所需设备较少 ,因而投资较低。UOP的 KL P脱除 C4炔烃工艺是 1984年工业化的 ,已在全球发放 8个专利许可证 ;BASF的丁二烯抽提技术是196 8年工业化的 ,已在全球发放约 2 5个专利许可证 ,…  相似文献   

20.
楼芳彪 《精细化工》2006,23(8):762-764
研究了含五氟氯乙烷(CFC-115)的五氟乙烷(HFC-125)混合物中提纯HFC-125的方法。并用萃取精馏法将其分离提纯。萃取剂可以是环己酮、乙腈、硝基甲烷、丙酮与环己酮的混合物,乙酸乙酯与乙酸丁酯的混合物或工业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用这些萃取剂可将CFC-115/HFC-125体系的相对挥发度提高至2.7以上。富集了HFC-125的萃取液经简单分馏即可得到精制的HFC-125。萃取剂可反复使用。采用此工艺的萃取精馏塔理论塔板数可降低至20块以下。该工艺已获中国发明专利(CN1120828C),并已在千吨级生产装置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