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表达重组FS-288,制备抗FS抗体,建立特异性的FS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系统。方法:采用表达质粒构建及诱导表达方法制备重组FS-288,杂交瘤技术制备抗FS单抗,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中FS水平。结果:以抗FS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建立了 FS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其敏感度为25 pg/well,正常女性血中 FS水平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在排卵前2 d达峰值,而 acivin A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结论:FS水平随月经周期改变,提示FS可能与性腺轴的内分泌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激活素结合蛋白在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时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FS)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FS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S及激活素A(Activin A)蛋白水平.结果:注射ConA后肝脏组织中FS mRNA表达水平在第三天明显下降,FS蛋白水平在第三天也呈下降趋势;而Activin A水平明显增高.注射FS中和内源性激活素 A作用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转氨酶水平也显著低于ConA单纯诱导组.结论:在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激活素A-FS系统失平衡,应用FS阻断内源激活素A可以减轻ConA诱导的肝脏损伤,因此FS有可能成为治疗肝损伤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封闭剂(FS)在反复自发性气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胸腔闭式引流术无效的反复性气胸8例,胸腔注入FS 1~4次,观察疗效.结果和结论 FS治疗后病情稳定缩短了住院天数,FS对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的综合治疗措施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复发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封闭剂(FS)在反复自发性敢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胸腔闭式引流术无效的反复性气胸8例,胸腔注入FS1-4次,观察疗效。结果和结论:FS治疗后病情稳定缩短了住院天数,FS对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的综合治疗措施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热性惊厥(FS)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S组、FS+NaHS组、FS+HA(hydroxylamine)组。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隔日诱导1次,共10次。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血浆中H2S和NO含量;用原位杂交观察nNOS 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S+NaHS组NO含量低于FS组,同时NOS表达也低于FS组;而FS+HA组NO含量高于FS组,同时NOS表达也强于FS组。结论:用H2S外源性供体NaHS和胱硫醚-β-合成酶抑制剂HA的干预研究表明,反复热性惊厥过程中,H2S的改变可影响NO/NOS体系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有纤维肉瘤变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S-DF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的12例FS-DFSP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3岁(41 ~70岁).临床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其中7例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并伴有隐痛.3例为原发性,9例为复发性.镜下表现为经典的DFSP中出现纤维肉瘤样(FS)改变,且FS的区域超过肿瘤的5%.与经典的DFSP不同,FS区域内瘤细胞密度增高,常呈长束状、人字形或鱼骨样排列,而席纹状结构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瘤细胞核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象(6~25)/10 HP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经典的DFSP区域瘤细胞CD34弥漫强阳性,而FS区域瘤细胞CD34明显减弱.FS区域Ki-67阳性指数约10% ~40%,显著高于经典DFSP区域的2% ~5%.12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有2例行术后辅助放疗.9例获得随访,时间9 ~86个月,6例局部复发,2例患者发生转移,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FS-DFSP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DFSP亚型,与潜在低度恶性/交界恶性的经典DFSP不同,FS-DFSP在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上均表现为明确的恶性肿瘤特点,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连翘(F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吞噬和体外NO释放的影响.方法:无菌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大肠杆菌DH5α,短期培养3 h后流式细胞术(FCM)分析FS对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的影响.用LPS体外刺激活化腹腔巨噬细胞,Griess Reagent试剂盒检测并分析FS对巨噬细胞体外释放NO的影响.结果:FCM分析显示,终浓度为40、80、160 mg/L的F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不同终质量浓度的FS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NO的释放均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FS可以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吞噬和抑制NO体外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DPP-4)和白介素-6(IL-6)在热性惊厥(FS)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PF级正常14日龄SD大鼠,通过经典FS热水浴模型进行造模。利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2组DPP-4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选取50例FS患儿为热性惊厥组和2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QPCR和ELISA检测2组DPP-4和IL-6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达差异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图显示免疫因子DPP-4与IL-6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动物及临床水平表明,FS组DPP-4及IL-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及IL-6基因及蛋白在动物及临床水平具有高表达模式,提示这两个基因与FS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揭示了免疫因素在FS发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为研究F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反复发热惊厥大鼠脑内NOS/NO体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体系与反复发热惊厥(febrile seizures,FS)的关系。方法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隔日1次,每次大鼠进行热水浴的时间不超过5min,共10次。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发热组,后者又根据惊厥与否进一步分为发热对照组和反复FS组。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型NOS(nNOS)mRNA的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浆中NO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GMP含量。结果在大脑皮层深层,FS组nNOS表达阳性的神经元明显增高,而发热对照组仅出现少量nNOS阳性神经元,正常对照组偶见nNOS阳性神经元;脑组织及血浆中NO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FS组脑组织cGMP含量吸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热对照组。结论大鼠反复FS后24h脑内nNOS mRNA表达增高,但此时NO不见增多,脑组织cGMP水平增高,可能由于其他途径调节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FS)儿童的脑电图(EEG)异常与癫痫发生率。方法:102例FS患儿根据EEG检查结果分为EEG正常组和EEG异常组,比较EEG异常组不同部位EEG异常率及FS患儿后期癫痫发生率。结果:102例FS患儿中共有38例(37.25%)EEG异常,其中弥漫性异常22例(57.89%)、额颞叶区异常9例(23.68%)、顶枕叶区异常7例(18.42%),弥漫性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额颞叶区及顶枕叶区EEG异常率(χ2=9.20和12.54,P0.01),经对102例FS患儿随访2年,共发现13例(12.75%)发生后期癫痫,均来自EEG异常组,其中3例为弥漫性异常(13.64%),8例为额颞叶区异常(88.89%),2例为顶枕叶区异常(28.57%),额颞叶区EEG异常FS患儿后期癫痫发生率高于弥漫性EEG异常患儿(χ2=16.11,P0.01)。结论:额颞叶区EEG异常FS患儿后期癫痫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钾状态下泮托拉唑(PPZ)致小鼠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PZ组[20 mg/(kg·d),腹腔注射5周]、低钾组[FS组,用呋塞米(FS)复制小鼠低钾模型]和低钾泮托拉唑组(FS+PPZ组),每组各20只。第5周末监测各组小鼠心电参数(HR、PR间期、QRS间期和QTc间期)和自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和4(HCN2和HCN4)、电压门控性Na+通道α亚基(SCN5A)、L型Ca^2+通道α1C亚基(CACNA1C)及T型Ca^2+通道α1G亚基(CACNA1G)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Z组HR降低和PR间期延长(P<0.01和P<0.05);与FS组比较,FS+PPZ组HR和PR间期均进一步降低和延长(P<0.01和P<0.05),有4只小鼠出现窦性停搏(P<0.05)。PPZ组较对照组HCN4 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下降(P<0.01),FS+PPZ组较FS组进一步降低(均P<0.01);PPZ组较对照组HCN2仅mRNA水平表达下降(P<0.05),FS+PPZ组较FS组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在低钾状态下泮托拉唑可导致小鼠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能与HCN2和HCN4基因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英」儿undareshanTS…yCancerGenetCytogenet·-1996,89.-82~84目前认为脆性部位(FS)的分布似为不平衡和非随机的,且优先定位于G显带亮带区。已有证实FS与一些癌的染色体断裂点相一致,但有关肺癌的FS研究还不多,为此作者研究了10例非小细胞型肺癌病人(6男,4女)、10名病人家族成年子代(7男,3女)和20名年龄似性别用匹配的对照组,同时评估FS的表达。病人诊断年龄为42~78岁,研究前病人先不作放、化疗.培养上述人员血淋巴细胞,计数100个中期细胞分裂相的全部染色体FS表达。结果表明.上述各组人员组成核型均正常.…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重组BMP-2(rhBMP-2)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FS rhBMP-2)、对照组(FS)。于28只新西兰白兔右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将各组材料经正常皮肤注射骨缺损处,术后4、8、16、24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骨密度等方法检查,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FS rhBMP-2)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密度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S),使骨缺损得到了彻底修复(P<0.01);对照组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由此说明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rhBMP-2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误诊为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据我们查到的资料,尚未见到误诊为Fishel综合征(FS)的报道。我们遇到1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具备FS典型临床表现,误诊为FS。兹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李某,男性,16岁,1985年4月10日入院。20天前,因感冒后反复发作性头疼呕吐,眼周围及左面部疼痛,并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多种成像技术对慢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经手术病理、临床追踪和其他影像学方法证实的慢性胰腺炎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表现包括胰腺形态和体积改变、信号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所见。检查方法包括平扫冠状位T2WI,轴位T1WI,轴位T2WI,轴位T1WI FS(脂肪抑制)序列,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动态增强前后的T1WI FS序列。结果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T1WIFS病变区信号减低、动态增强扫描同步强化及串珠状扩张胰管穿透病变区是慢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结论MRI能更早发现慢性胰腺炎,显示胰管的改变和假性囊肿,对慢性胰腺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S)的含量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将入选的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4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再将冠心病组按CAG结果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中度病变组27例,重度病变组43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DD,FS含量。结果 AMI、UAP两组DD、FS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5),AMI组的DD、FS含量明显高于UAP组(P〈0.05),重度病变组DD,FS含量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DD与Fg在冠心病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注射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蛋白胶(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系统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实验组(rhBMP-2/PLGA/FS),对照组(FS)和空白组(不作处理)。在缺损局部注入各组材料后,通过X射线观察各组动物的骨缺损修复情况;取兔桡骨损伤节段定量分析其骨密度值,评估其成骨质量;利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及骨再生情况,评估其修复作用。结果表明: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组在骨缺损修复、成骨质量及成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能够显著促进兔骨缺损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高效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连翘(FS)提取物对小鼠淋巴结T细胞的体外活化与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加入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进行刺激,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的表达的活化抗原CD69、CD25、CD71的表达情况;以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染色,以FCM分析FS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40、80、160 mg/L的FS均对ConA刺激诱导的T细胞CD69、CD25和CD71的表达有降低作用(P<0.05).CFDA-SE染色分析显示,上述浓度的FS对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FS对ConA诱导的T细胞早、中、后期活化和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压力知觉与忍耐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高校大学生3 056人(男1 102人,女1 954人),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得分≥10分为焦虑症状阳性)、压力知觉量表(PSS-10)、忍耐力量表(FS)进行调查。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中的模型2检验不同类型忍耐的调节作用。结果:大学生中焦虑症状阳性486人(15.9%)。PSS-10得分与GAD-7得分正向关联(β=0.63),FS压抑性忍耐维度得分在PSS-10得分与GAD-7得分间起调节作用(β=0.05),FS主动性忍耐维度得分在PSS-10得分与GAD-7得分间起调节作用(β=-0.04)。结论:大学生焦虑和压力知觉与忍耐相关,压抑性忍耐和主动性忍耐在压力知觉与焦虑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滴鼻免疫不同表型的双价痢疾菌苗的免疫效果 ,应用FSM 2 117(Ipa )及FS 5 40 2 (Ipa+)、FS 5 411(Ipa+)、FS 5 414(Ipa+)、FS 5 416 (Ipa+) 5株菌苗株分别滴鼻免疫小鼠 ,4× 10 7CFU/只 ,间隔 14d ,3次免疫后第 7天收集血清和小肠、鼻咽、肺、阴道冲洗液 ,ELISA法检测其中特异性福氏、宋内LPSIgA和IgG抗体水平 ,发现滴鼻免疫能够诱生血清中的双价IgA、IgG抗体显著升高 ,Ipa+株较Ipa 株升高显著 (P <0 0 1)。同时诱生鼻咽、肺、小肠内特异性抗体升高 ,尤其是生殖道冲冼液内抗体升高极为明显。表明鼻粘膜免疫不仅诱导多个粘膜部位 (特别是生殖道 )的抗体反应 ,且能诱导系统免疫反应 ,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免疫途径。研究中发现侵袭蛋白表达在鼻粘膜部位能够显著加强系统特异性抗体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