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4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观察并探讨斑秃的临床分期及中医的辩证分型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液粘度仪测定了5 6例斑秃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6项指标,按临床表现分为活动期与静止期,根据中医辩证分型分为实症组与虚症组。与正常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斑秃患者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RBC变形指数及RBC聚集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血浆粘度升高不显著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0 .0 5 ) ,除RBC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余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活动期39例6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 5 ) ,静止期17例仅全血还原低切粘度、RBC变形指数与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 ,中医实症组35例6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中医虚症组2 1例全血低切还原粘度、RBC压积、RBC变形指数与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结论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变化,血液粘度增高,微循环障碍与其病因或发病机制有关。且与病情的分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我们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提高斑秃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50ml/d,对照组48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2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14 d,同时测定5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A)组(39例)与常规治疗(B)组(36例)。B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美托洛尔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每日1次,每次1.2g,连续服药2个月。所有患者于开始治疗前1日与结束治疗次日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A组患者服血脂康2个月,查血脂示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均< 0.01),B组TC、TC、LDL-C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观察,患者经血脂康治疗后,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随访治疗过程中未见血脂康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有调脂与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助于老年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T)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C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液)50例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临床治疗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ACT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MPT方案在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黏滞度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丹参注射液加MPT方案化疗27例,对照组MPT方案化疗25例,在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丹参注射液联合MPT方案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在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同时应用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变化。方法选择12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针2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16d;对照组6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16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P<0.01)。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并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冠心一号方治疗冠心病4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冠心一号方(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川芎、知母、丹参、三七、郁金组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消心痛、倍他乐克和肠溶阿斯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冠心一号方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总疗效、症状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均有下降(P< 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高切粘度(WBHSV)、全血低切粘度(WBLSV)均有下降 (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下降 (P<0.01),而对照组的下降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中药冠心一号方能较好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二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圾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5例,观察两组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1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9例。3组病人均在心血管内科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A、B、C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20、40 mg/d,所有病人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3组病人应用瑞舒伐他汀前后心脏彩超指标、血液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以及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结果: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3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降低(P<0.05~P<0.01),且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A组与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P<0.01);3组病人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P<0.01),且C组病人改善程度优于A组与B组(P<0.05~P<0.01); 治疗结束后,3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P<0.05~P<0.01),且C组病人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切变率和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A组与B组(P<0.05~P<0.01);治疗后,除A组外,各组病人AST及AL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LDH、CK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C组LDH及CK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瑞舒伐他汀特别是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使心脏功能好转,能够明显改善病人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心肌酶谱水平,但可引起肝酶轻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刘洋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37-1339
目的:观察并分析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和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及其与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对6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22例非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肺气肿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与血气分析、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肺气肿急性发作期,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以上);与非老年肺心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全血高、低切变粘度与PaO2、O2sat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PaCO2呈正相关(分别P<001、P<001、P<001、P<005);血浆粘度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P<001、P<005),与PaO2及PaCO2无相关。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随病情进展血液粘稠度逐渐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茶色素防治糖尿病(DM)并发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对85例口服茶色素胶丸的 DM患者头发进行微量元素、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检测,观察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服用茶色素胶丸后患者头发铁、锰含量显著增高(P <0.01);发锌、铜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 DM 患者发镉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DM 患者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血流变学检查 DM 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比、全血还原黏度、血沉方程 K、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DM 患者服药后甲襞微循环显著改善(P <0.05)。结论茶色素对 DM 患者的“三微”有显著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可防止 DM 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补肾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斑秃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疏肝补肾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自拟疏肝补肾方口服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高于对照组的63.0%(P <0.05);2组治疗后 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IL-1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 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 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疏肝补肾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秃,能纠正 Th1/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治汀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AMI患者95例,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给予溶栓、抗凝、抗心力衰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睡前给予辛伐他汀20mg/d。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小板凝集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小板凝集率等指标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小板凝集率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与AMI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辛伐他汀可改善AM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流变指标及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纳入52例AECOPD合并糖尿病病人(观察组),50例单纯AECOPD病人(对照组)和40名健康人(正常组),测定血流变指标、凝血四项、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各项血流变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凝血纤溶功能凝血酶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D、FDP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D-D、F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凝固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流变指标及凝血纤溶功能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中西医病、证结合及治疗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129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均表现为CD+3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脑梗塞组的CD+3降低比脑出血更明显(P<005)。并且,脑梗塞组虚实夹杂证以CD+3、CD+4降低为主,脑出血组以CD+8升高、CD+4/CD+8降低为主(P<001,P<005)。通过脑梗通治疗脑梗塞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川芎嗪对照,发现脑梗通对降低两证型组的CD+8、升高CD+4/CD+8比值及升高虚实夹杂证组的CD+3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及调节失衡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脑血管发病后又加重了免疫调节失衡。中医辨证分型上虽无本质区别,但在免疫机制上存在差异。脑梗通对脑梗塞不同证型的免疫异常具有调节作用,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105例绝经前后妇女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绝经前后妇女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以探讨妇女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的机制。方法: 用血液流变仪法、核孔滤膜法、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检测法对105 名绝经前后的健康妇女进行了有关血液流变学、血脂和激素水平的测试。结果: 绝经后组的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能力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对应指标, 而红细胞变形能力却明显低于月经正常组。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与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滤过指数、红细胞膜微粘度呈明显负相关( P< 0-05) 。结论: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导致血液流变学的不良变化是妇女绝经后心血管疾病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