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关变换器双频率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并研究一种开关变换器非线性控制策略,双频率控制技术.研究电压型和电流型双频率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实现方式及特点,对比分析电压型和电流型双频率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和控制规律.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电压型和电流型双频率控制具有相同的稳态工作特性;而在动态响应方面,电流型双频率控制具有比电压型双频率控制更为优越的性能.此外,与电压型双频率控制相比,电流型双频率控制具有自动限流功能和更为平稳的启动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美国MIT机械工程系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发现MIT提供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层次的学位--学术型学位和职业型学位.学术型硕士是职业型学位的基础,职业型学位是学术型硕士的一个发展方向,两者紧密相连,构成MIT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整体.本文总结了MIT在实现职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机结合的模式和经验,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制改革具有宝贵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压型和电流型高压变频器的概念,分析了两种高压变频器的功率器件和主电路结构,以及各项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卜的差异.通过分析可知.电压型变频器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比电流型变频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河型自然分类的河流模糊等价矩阵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意一种河型的河流集合都足河流模糊集合,河型之间的关系为模糊关系,由此建立了冲积河流河型自然分类的河流模糊等价矩阵聚类方法.该方法应用了河型成因的输沙平衡程度理论假说和输沙平衡程度公式.利用黄河下游20年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冲积河流河型进行自然分类和预测.根据河型自然分类结果,对不同河型的输沙平衡程度数集合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河型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D型双端和A型单端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这两种行波原理的优化组合测距思想,并成功用于实际故障暂态行波分析.与单独的D型或A型行波测距方案相比,本方案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利用A型行波原理对D型行波原理给出的测距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正,从而同时提高了测距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际应用表明,优化组合行波测距方案是可行的,并且测距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频谐波电压对35 kV电缆终端温度和电场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热点和电场分布之间的联系.首先,对2种不同类型的冷缩电缆终端(应力均匀型和几何型)施加不同频率的电压,通过红外热成像发现,随着谐波频率增加,应力均匀型终端形成明显的热点,而几何型终端温度变化不明显.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应力均匀型终端的热点位置与电场集中点相对应.此外,通过持续工频叠加高频电压电老化实验发现,老化时间增长,应力均匀型终端的热点温度明显增长,而几何型终端则增长略小.  相似文献   

7.
周、月负荷预测的GS-ANN综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系统(G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2种行之有效的负荷预测工具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将灰色系统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结合方式总结为5种,即并联型、串联型、灰色系统辅助人工神经网络型、人工神经网络辅助灰色系统型和补偿型.针对周、月负荷预测的规律和需要,通过对比推荐采用串联型综合模型,提出在GS的基础上将主要影响因素也作为ANN的输入,对周、月负荷序列进行建模.通过算例证明了其在周、月负荷预测中的精度明显优于单一的灰色系统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8.
试制了管式正极起动型(QG型)汽车蓄电池,正极板用内径4.9mm的细玻璃纤维管制成.负极铅膏中碱木素与铅粉比为1.2%容量较好.电液密度为1.300时低温性能较好.生产成本较涂膏式正极起动型(Q型)电池高20%~40%,但因寿命较长,实际效益较好.QG型电池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高容量,对牵引动力型电池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的研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电流跟踪型和电压跟踪型两种软起动方式的概念,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介绍了两种新型的电压跟踪型外部软起动电路,即前馈电容软起动电路和基于外部运算放大器软起动电路.阐述了这两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3种常用的基于二极管或三极管电流跟踪型外部软起动电路.最后给出了相火的测试结果和实验的波形.  相似文献   

10.
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的导电和非导电型电树枝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发现,交联聚乙烯中存在导电型、非导电型和混合型三种电树枝,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生长机理,主要取决于介质的聚集态和施压频率等.实验表明,均匀结晶态中的电树枝为导电型,非均匀结晶态大球晶界面的电树枝为非导电型;频率会促进非导电型电树枝的发展,但对导电型电树枝的引发与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非导电型电树枝引发过程较弱时,会缓慢发展成为混合型.研究分析证实,空间电荷限制下的树枝尖端微击穿是深入到晶体中的导电型电树枝缓慢发展的主要过程,局部高温高压气体沿晶界弱区迅速膨胀、树枝通道中的局部放电和电荷复合等是非导电型电树枝发展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1.
郭旭  王海风 《现代电力》2021,38(1):94-100
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日益扩大,风电场内部集电网络的静态安全限制对风电场外送有功容量的限制越发明显。确定风电场内部静态安全域限制下能够外送的最大有功容量,对风电场的规划建设和并网有重要意义。以经典风电并网系统为背景,运用风电场静态潮流分析方法,以风电场内部电压静态安全为限制,计算出风电场能够外送的最大有功容量;同时研究风电场网络拓扑结构和内部集电线路阻抗比对风电场能够外送的最大有功容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风电出力特性和风电参与调频对风电场内部静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风电场拓扑结构和集电线路阻抗比能够最大化风电场外送有功容量的能力,在风电场最大外送有功容量内,风电出力特性和风电参与调频不影响风电场内部静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风电的迅速发展,根据现行的风电设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从风电场设计原则、电气主接线、集电线路、主要设备选型、防雷系统、电气二次、升压站通信系统7方面综述了风电场电气设计中的一些要点,对提高风电场电气设计水平,加快风电场设计速度,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围绕风电场接入时面临的一些问题,根据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探讨SVG在集中式风电场中的应用,指出了SVG能够起到改善风电接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型风力发电场等值建模研究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大型风电场等值建模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过程,并对动态等值模型和稳态等值模 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当今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沈宏涛 《电力建设》2013,34(12):92-96
为加快山区风电开发建设,通过理论研究、实例验证、综合分析相结合,对山区地形条件下风形成的原因和山区风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山区风电开发的优势和难点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山区风资源的特点对山区风电场场址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所提供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合理选择山区风电场场址,充分利用山区风能资源,加快山区风电的开发建设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交流、直流混合风力发电场并网技术。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的变桨距控制原理和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讨论了并网风电系统的潮流控制,建立了基于PSCAD/EMTDC的风力发电场模型、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研究了风力发电场输出功率变化条件下,整个并网系统的动态响应。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风力发电场并网系统能够解决并网风力发电场对本地电网稳定安全性、电能质量方面的影响,还能够提高并网风力发电场的输送容量,更加方便地实现对风电潮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大容量直驱式风电场并入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风速、风力机、轴系、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变流器控制策略和桨距角控制策略;并搭建直驱式风电场并网的仿真模型.以风电场并网点电压为研究对象,用电压跌落深度、电压冲击幅值、暂态电压恢复时间三个指标,对风电场出口故障、风电场突然切出、在同一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不同风电场容量及三相短路故障发生在线路不同位置时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直驱式风电场具有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突然切出时,并网点电压有小额增幅;风电场接入会改善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但当容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稳定性下降;随着故障点与风电场电气距离的增大,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由笼型和双馈型异步风电机组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风电机组的暂态行为,并对比分析了在同一接入点接入不同比例容量的笼型异步发电机和双馈异步发电机时,外部三相短路故障对风力发电机组电压和转速的影响。提出了在双馈型风电机组中采用一种PI控制器,以提高风电场的稳定运行能力的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故障清除后,能有效地提高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能力。该试验结果可为风电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型风电场次同步谐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恒速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大型风电场通过含串补线路外送功率时存在次同步谐振问题。以PSCAD/EMTDC仿真软件为工具,建立了适用于风电场次同步谐振分析的大型风电场仿真模型,并在多种运行方式下分析了该风电场通过一串补线路外送功率时的次同步谐振特性和机组扭振特性。另外,还分析了大型风电场与火电厂捆绑送电方式下系统次同步谐振特性。  相似文献   

20.
鲁加明  赵云  郑明  余宏强 《电力建设》2015,36(6):114-118
基于海上风电场输电系统模型和海底电缆参数,分析了海上风电场无功补偿配置方法和海缆损耗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海上风电场输电系统简化模型,计算了不同规模、不同传输距离海上风电场采用两端补偿和陆上单端补偿两种方案时输出海缆导体损耗,得到了海缆导体损耗-风电场出力曲线。在风电场低出力水平及长距离传输时,两端补偿损耗更低,而在风电场高出力水平或短距离传输时,单端补偿损耗稍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