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图尔盖盆地萨雷兰凹陷侏罗纪发育了一套河流相灰色砂岩储层,岩性以砂、泥互层夹薄煤层为主,横向连续性差。GR曲线难以从砂、泥岩中识别煤层,而砂、泥岩阻抗叠置导致储层敏感性降低,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无法满足砂体展布特征的精细描述需求。基于拟声波技术,利用对砂、泥岩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与声波曲线进行分频融合,同时保留对煤层敏感的原始声波曲线信息,生成具有声波量纲、能够去除煤层影响同时又能反映储层特征的拟声波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波阻抗反演。结果显示:反演结果与实钻井高度吻合,基于拟声波技术的地震反演能很好地消除煤层影响并有效刻画该段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M油田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沉积体系中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砂体较薄,常规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地震沉积分析方法,通过90°相位化与地震分频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展布开展分析,精细刻画出砂体的分布范围,达到了研究区薄储层砂体平面展布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三水盆地布二段是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以"源内找油"的思路开展了该层系夹层型页岩油研究,剖析了沉积背景、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成藏因素,总结了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盆地东部斜坡在贫物源背景下发育泥岩灰岩间互沉积,泥质烃源岩源内夹层型灰岩储层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烃源岩广覆式分布于整个盆地,TOC一般...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强非均质性砂泥岩薄互储层的研究与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某油田花港组储层为例,针对强非均质性砂泥岩薄互储层的地层特征和岩性及含油气性与波阻抗相关性差的资料特点,研究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储层预测方法与流程,并对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从而为该构造的储量计算及油藏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并为波阻抗与岩性相关性较差条件下强非均质性薄互储层的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阜宁组二段滩坝砂单砂体数量多、厚度薄(小于6 m),砂泥岩波阻抗特征分异性差,导致滩坝砂体预测难度大,制约了该类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地震相、储层反演及古地形恢复等方法,总结出以古地形定区、微幅构造刻画定圈、敏感地震属性定量的"三定"手段,对研究区滩坝砂体实现有效的预测,该方法对相似地区的薄互层储层预测及隐蔽圈闭的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具有构造平缓,储层埋藏深(2500m以下)、地层薄(砂岩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m)、砂泥岩叠置、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储层预测比较困难。为此,利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和高精度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区块进行了储层描述。精细刻画了目的层的构造,落实了上古生界区域及局部构造位置,评价了目的层段砂体空间展布及厚度变化,预测了砂体富集区和含气性。  相似文献   

7.
Melut盆地为中非被动裂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盆地发育2种类型的高砂地比地层。其中,古近系Yabus组与Samma组区域性厚层砂岩与Adar组区域泥岩形成的区域性高砂地比地层为盆地勘探初期的主力成藏组合,主要形成各种反向断块、断鼻等构造油藏;上白垩统Galhak组近源局部性砂泥互层高砂地比地层为盆地中后期构造—岩性及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成藏组合,为盆地新的成藏组合和勘探层系。通过对Galhak组高砂地比地层油藏特征、富集规律、油藏评价与勘探方法的研究,首次提出"湖泛泥岩控藏"与"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分流河道砂体控富"认识,指出湖泛泥岩是Galhak组高砂地比地层成藏主控因素,"高孔厚砂岩"是高产油层形成的储层条件,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是高产油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同时,提出了以湖泛泥岩划分与对比为基础的分层系评价,提高大套高砂地比地层的垂向研究尺度和评价精度;及以测井、录井、油藏地质等多方法相结合的油水综合判识,提高大套高砂地比地层复杂断块油藏油水关系与油藏认识的合理性。该研究提升了Melut盆地局部性砂泥互层高砂地比地层的勘探潜力,拓展了盆地勘探空间,对中西非相似被动裂谷盆地高砂地比地层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渤海油田近几年新近系的开发实践表明:开发阶段该层系新增油气层多为新发现砂体.沉积特征纵向上为砂、泥互层,横向上砂、泥岩交互发育,这是由于河流改道频繁造成的储层横向连续性差;而有效解决河流相储层的“识别、刻画”成为开发的关键问题,单一的地球物理技术满足不了河流相储层的预测要求。为此,提出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指导下,基于地震-复合微相分析,结合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地层切片等技术,联合进行储层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9.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三角洲前缘薄互层砂泥岩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沙一段、沙二段以三角洲前缘薄互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具有较大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但是由于单砂层薄、岩性细,与泥岩围岩地球物理响应差别小,常规地震资料难以分辨,使得纵向识别薄砂层及横向描述砂体展布规律难度加大。通过综合分析与实际应用,在精确井震标定、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上,按点标定、线约束、体运算、分段描述的预测流程,应用谱白化拓频处理、拟声波模型反演、频谱分解等技术,开展了储层预测工作,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发现亿吨级规模储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刘刚  葛新超  高翔 《吐哈油气》2009,(3):224-225,230
针对胜南地区砂泥岩薄互储层测井评价技术难点,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分析等资料,对其有效储层的划分、储层参数计算方法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水层解释方法研究,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为今后该区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背景与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非均质性强,以薄互层为主的储层变化快,成藏条件较为复杂,隐蔽性强,不易发现。因此,应用板块构造、层序地层学以及成藏系统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深入开展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有了新认识:提出了长期稳定的构造沉降是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基础;湖平面频繁波动、湖岸线进退交替变化,导致纵向上砂泥岩交互沉积,形成了多套含油组合,在三角洲前缘的砂泥岩交互沉积带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下、中、上3个成藏系统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与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在这些认识指导下进行了有利区预测,指出了勘探方向,对于松辽盆地以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射线波阻抗对苏北盆地YA地区砂泥岩薄互储层开展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射线波阻抗与声波阻抗交会能有效区分薄互储层,两者与储层物性参数的三元交会能有效判断储层物性优劣。通过YA地区的射线波阻抗反演结果准确识别了古近系始新统戴南组一段目的层两个主物源方向,精细刻画了有利砂岩展布形态并识别出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渤海BZ油田位于石臼坨凸起南部的断阶带,成藏条件优越,在中深层的古近系东营组地层发育了大套优质储层。由于对目的层段的岩性组合特征认识不清及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储层预测存在一定困难。通过联合地震属性和谱分解技术对BZ油田东营组储层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从分析储层物性与地震属性的关联程度出发,通过属性优选、聚类、融合方式预测储层的平面展布。采用谱分解技术计算目标储层的第一峰值频率,引入构造约束下的速度场建模方法构建速度模型,利用地层厚度与调谐频率及地层速度之间的关系对储层厚度进行定量预测,最后利用实钻资料进行校正。该方法对BZ油田的储层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滩坝砂油藏是一类特殊的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储层埋深大、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低,用常规方法很难实现精细解释。本文对滩坝砂储层地震解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滩坝砂储层拓频、基于三参数小波的滩坝砂薄互层检测、能量半时特色属性分析、古地貌与地震属性融合显示这4项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HHT的拓频方法,能较好地展宽目标层频带,增强滩坝砂弱信号的能量;②以三参数小波为分析小波,可以较好地刻画滩坝砂薄互层的内部结构;③能量半时属性是整体描述滩坝砂储层的最佳属性;④将古地貌信息作为一种属性参与属性融合,是研究滩坝砂储层的一种特色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于奇西地区砂泥岩薄互层反演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林 《石油物探》2008,47(2):186-190
于奇西地区三叠系上油组埋藏深,井控程度低,且为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物性变化大,储层与围岩在声波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差异,采用常规资料难以进行准确储层预测和评价。为此,在于奇西地区开展了反演方法储层预测研究。对各种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重构技术的反演方法比较适应于奇西地区的特点。利用自然电位曲线重构了拟声波曲线,进行了伪波阻抗反演,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反演剖面清晰地描述了砂泥岩薄互层。利用反演结果,综合构造、沉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等信息,确定了上油组含油层①号砂体的分布范围和油气有利分布层段。  相似文献   

16.
以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低孔低渗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区块地质特征、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凝灰质含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从而得出凝灰质含量高是致使该区块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阿尔凹陷地区的储层综合评价,建立精细的渗透率解释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近年来既无重大勘探发现又无很好的开发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是对须二气藏富集区的分布认识不清。通过研究总结了须二气藏富集区地震预测中存在3类致命预测陷阱:①没有充分认识须二段有效储层纵向分布位置及其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②须二上段泥岩夹层发育,泥岩夹层和有效储层反射特征相似;③气层与水层、干层地震反射特征差异小;形成了模型正演识别纵向上不同位置储层反射特征、地震分频反演识别泥岩、叠前AVO技术区分气层、水层、干层等针对性技术对策,在川中地区龙女寺区块须二段气藏预测中进行了应用,新完钻井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这些技术提高了须二上段气藏预测精度,有效地支撑了须二段气藏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薄互储层预测是制约增储上产的主要瓶颈,主要面临单层薄、物性差、油藏规律不清、有效储层预测精度低等难题。围绕地震保幅处理、提高分辨率和有效的叠前预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在保幅处理方面,探讨出炮检域两步法反褶积、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道集规则化处理等配套技术。在提高分辨率方面,通过去T2屏蔽、道集提高分辨率、中远道子波拉伸校正、有效炮检距优选等手段,有效拓展频带,压制薄互层干涉作用。在叠前储层预测方面,通过AVO定性描述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叠前弹性反演等技术,描述出有效储层,在萨尔图地区,有效储层预测吻合率达7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砂泥碉薄互层的地质特点,结合三维地震和分辨率地震的优势,开展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的研究工作。采集上在确保资料信噪比的前提下拓宽有效频带;处理上实现了在高信噪比基础上的高分辨率处理,使得地震资料在纵向和三度空间上能够更准确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地震解释采用先进的全三维 多信息多方面的综合地震岩性解释技术,提高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和储层预测的精度,经开发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