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对人工培育的似刺鳊(鱼句)(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与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70日龄间,似刺鳊(鱼句)全长平均日增长率为3.55%,体重平均日增长率为11.26%,头长/全长值随着13龄的增长而变小.全长(L,mm)与体重(M,mg)的关系式为M=0.001 2 L2-0.056 4L+0.650 4;体重(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04 3 e0.0936D;全长(L,mm)和日龄(D,d)的关系式为L=0.015 4 D2-0.012 8 D+8.196 5.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20日龄晚期仔鱼全天均有很高的摄食发生率,小高峰出现在8:00时;40日龄稚鱼则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日摄食率2.337 6%.20 13龄仔鱼和40日龄稚鱼饱食后分别经6 h、5 h整个消化道排空.在水温25℃及饥饿空胃状态下,10日龄仔鱼只经3 d即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经5 d全部死亡;20日龄仔鱼经6 d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经9 d全部死亡;40 13龄稚鱼经7 d才开始出现死亡个体,10 d后全部个体均死亡.  相似文献   

2.
网湖似刺鳊鮈种群生长和死亡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669尾标本,研究长江中游网湖小型经济鱼类似刺鳊的种群生长和死亡率,从理论推导证明,鱼类的生长拐点与其临界年龄是一致的,并据以对网湖似刺鳊等小型经济鱼类的合理渔业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池养刀鲚(Coilia nasus)鱼种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测量、摄食节律评估的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备件下刀鲚(Coilia nasus)的摄食和生长特性,旨在为刀鲚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大规模开展刀鲚的池塘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经过153 d的生长期,刀鲚的平均体长从最初的(12.41±2.21 )cm增加到(21.25±2.08)cm,体重从(5.83±0.91)g增加到(40.58±12.98)g;体长与日龄为线性相关(L=0.0558t+13.102,R2=0.97),体重与日龄为指数相关(W=6.5699e0.01231,R2 =0.98),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W=0.0006L3.5924)幂指数b值接近3;刀鲚鱼种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4:00-8:00是刀鲚鱼种的摄食高峰期,12:00左右摄食活动基本停止,16:00起摄食强度又明显回升,属晨昏摄食;此外还发现,枝角类、桡足类、日本沼虾和(鱼叚)虎鱼是培育刀鲚鱼种较为适宜的饵料生物,但其不同发育阶段适宜饵料生物有所不同,摄食量与饵料的种类和数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刺芹侧耳生长条件和栽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DC.ex Fr.)Quel]生长条件与栽培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芹侧耳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pH 5~pH 7,最适pH值为pH 6;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和蔗糖,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和钼酸铵,葡萄糖和蛋白胨的适宜浓度分别为50和1 g·L-1;在马铃薯黄豆粉培养基、黄豆粉玉米粉培养基和马铃薯蛋白胨培养基中可较好地形成菌丝球.采用液体菌种栽培,菌丝的生长速度比使用玉米固体菌种快,其中用马铃薯黄豆粉液体菌种栽培,菌丝生长最快;使用马铃薯蛋白胨液体菌种在木屑棉籽壳混合培养料中栽培,可获得菌柄长菌盖大的子实体,而且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微流水培养条件下斑鳜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孵化环道连续微流水培养、水温(24±2)℃条件下,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初孵仔鱼全长为(4.87±0.10)mm(n=50),卵黄囊体积为(1.461±0.172)mm3(n=50),油球直径为(0.47±0.04)mm(n=50).仔鱼孵出12h,胸鳍增大,具有一定阵发性水平游动能力,1日龄巡游模式建立;2日龄口膜消失,开始主动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3 日龄外源性摄食关系完全建立.5日龄仔鱼的卵黄和油球全部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15日龄全长达到(13.72±0.76)mm(n=12).仔鱼发育过程中,其全长生长存在内源性营养阶段的较快速生长,混合营养阶段的慢速生长以及外源性营养阶段的快速生长三个生长期相,平均增长率为0.59 mm/d,对仔鱼全长TL(mm)与日龄D(d)进行同归,其生长模型为:TL=-0.0004D3+0.0283D2+0.2159D + 4.9335(R2=0.985,n=261).2-15 日龄,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仔鱼从初孵到PNR仅为5-6d,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4d,仔鱼依赖外源性营养开始时间较早,对饥饿的耐受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渤海真刺唇角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 8月至 1 993年 5~ 6月在渤海调查过程中取得了大量海洋浮游生物样品 ,从中获得 80 0个消化道内含有食物的真刺唇角水蚤标本 ,经分析得出 :真刺唇角水蚤营小型浮游生物食性 ,主要摄食小型桡足类 (占其食物组成的 76.4% ) ,其中小拟哲水蚤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 ( 74.7% ) .此外 ,它也摄食少量硅藻类 ( 2 3.0 % )、甲藻类 ( 1 .1 % )、金藻类 ( <0 .1 % )和纤毛虫类 ( 1 .5% ) ;其食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类群更替率各季平均达 30 .7% ,其种类更替率达 40 .3% ,并显示出硅藻类自春至冬逐渐增高而桡足类逐渐降低的规律性 .其摄食强度以春季为最高 ,秋季居第二位 ,夏季居第三位 ,冬季最低 .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利用分时段采样法对广州暨南大学明湖内食蚊鱼在秋季(11月)、冬季(12—2月)、春季(3—4月)3个季节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湖内浮游动物群体数量动态、光照和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食蚊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对枝角类和桡足类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湖日平均水温与浮游动物日平均丰度在3个季节间有显著差异,而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的差异不显著;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与浮游动物丰度、水温、光照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无论哪个季节,食蚊鱼在白天时段(10:00—18:00)的消化道饱满指数均高于夜间(22:00—6:00),表现出白天高峰型的摄食节律;光照是影响食蚊鱼昼夜摄食节律的主要因素,而水温、浮游动物丰度的昼夜变化与食蚊鱼的昼夜摄食节律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昆山市傀儡湖开展了似刺鳊种群生长特征及资源量评估的研究.结果表明,傀儡湖似刺鳊种群共有6个年龄组,优势年龄组为1至2龄,占总数的72.18%;其次为3至4龄年龄组(22.59%);5至6龄年龄组仅占4.62%.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的增长关系:W=0.0037L3.3137(n=51...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照条件下叉尾斗鱼仔鱼摄食节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自然光照、持续光照和持续黑暗3种光照条件下,研究了孵化后第5、8和12日龄的叉尾斗鱼仔鱼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自然光照下,3个日龄的叉尾斗鱼仔鱼在午后12:00—16:00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高峰,而持续光照组与持续黑暗组未表现出明显的摄食峰谷。持续光照下,叉尾斗鱼仔鱼的昼夜摄食活动均很活跃,全日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夜晚20:00—翌日4:00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极显著高于同一时段自然光照组。而在持续黑暗下,与自然光照相比全日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明显减少,尤其是白天8:00—16:00各时段的平均摄食量极显著降低。叉尾斗鱼仔鱼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其摄食节律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太湖似刺鳊(鱼句)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殷名称 《生态学报》1993,13(1):38-44
  相似文献   

11.
似刺鳊鮈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血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大、小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液中可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及正在分裂的红血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数量上,血栓细胞最多,而大淋巴细胞则最少.似刺鳊(鮈)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和总蛋白(TP)变化范围较大,且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较高,似刺鳊(鮈)雄鱼的血液生化指标相应值均显著低于雌鱼(P<0.05).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3.8 ±1.5 只, 妊娠期20~21 d , 繁殖间隔期39.3 ±26.4 d , 雌雄比为1.48。幼鼠3 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 日龄开始长下门齿, 5 日龄长上门齿, 7~8 日龄睁眼, 20 日龄可断奶, 55 日龄左右性成熟。3 种生长模型(Logistic 方程、Gompertz 方程和Von Bertalanffy 方程) 对体重、体长、尾和后足的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择优选用Von Bertalanffy 方程对体重、体长和尾长进行描述, 选用Logistic 方程对后足长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将该鼠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 个阶段, 乳鼠阶段: 初生至10 日龄; 幼鼠阶段: 11 日龄至20 日龄; 亚成年阶段: 21至55 日龄; 成年阶段: 56 日龄以后。对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生长、繁殖特性异同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2006年4月采用拾遗法、粪便内容物分析法及实地观察对广州地区常见的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了食性研究。对26份食物残留物和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犬蝠的食物包含13科21种的植物果实,3科3种的植物叶片,如:蒲桃(Syzygium jambos)、蒲葵(Livistona subglobosa)及龙眼(Dimocarous longan)的果实。其食性随果实的成熟季节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大量食用各种水果,而在食物欠缺的春冬两季则主要食用棕榈科蒲葵的种子。广州地区犬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10月。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全人工繁殖是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物种保护的重要途径,建立中华鲟人工养殖亲鱼群体是人工繁殖的基础条件.本文以自然变温条件下人工培育的中华鲟后备亲鱼(年龄15龄,体长183~235 cm,体重71.5~180.5 kg,n = 14)为研究对象,每天对摄食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每月对生长指标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肠道内寄生小吻虫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肠道内寄生小吻虫种群生态的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体内小吻虫感染率为69.88%,感染强度8.18(1-47),相对密度5.72。雌鱼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高于雄鱼,体长4.0~5.9cm的圆口铜鱼被小吻虫的感染率最高,且染虫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小吻虫在圆口铜鱼幼鱼种群中呈负二项分布,66%的虫体集丛分布在圆口铜鱼肠道的前段,其种群主要由5mm以下个体组成,雌虫明显多于雄虫。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环境下滇池金线鲃仔稚鱼的食性转化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009年3月,把35 000尾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仔稚鱼分别饲养于3个池塘进行对比饲养研究。密度分别是:P1为208尾/m3;P2为167尾/m3;P3为41尾/m3。饲养期间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每天数据收集采用:在仔鱼孵化后的5~16 d的每天8:00和18:00从每个育苗池中捞取5~8尾仔鱼进行测量分析。仔鱼开口30d后,每月从培育池各捞取15尾,测量全长和体重。研究发现,滇池金线鲃仔鱼的开口时间为孵化后的5d,混合营养期3~5 d,这与初孵的滇池金线鲃仔鱼的全长和卵黄囊较大有关。在容易造成仔鱼大量死亡的混合营养期,通过采用浆状物—轮虫—人工混合饲料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滇池金线鲃仔稚鱼的存活率,孵化一年后的滇池金线鲃稚鱼存活率可达82.7%。经过一周年的饲养,滇池金线鲃稚鱼的体重由(0.027±0.01) g(0.003~1.22)增长到(8.83±0.54) g(3.7~16.7),月均增重为0.73 g;全长由(15.8±0.30) mm(11.5~20.0)增长到(91.6±1.67)mm(75.0~16.0),全长月均增长6.32 mm。滇池金线鲃稚鱼全年全长的增长呈线性相关,y=9.82+7.05 month(R2=0.989 1);全年体重的增长呈指数关系,y=0.0158 month2.54(R2=0.993 9)。  相似文献   

17.
饥饿对唐鱼仔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耐饥饿能力,观察了饥饿对仔鱼摄食、生长和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4.0~28.5℃条件下仔鱼在孵化后第2.5~3d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33.3%,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并持续4d;混合营养期约2d;第5d卵黄耗尽,并达到最高摄食强度;第8.5d进入不可逆点(PNR),PNR有效积温为222.7d.℃,第10d死亡率超过50%,12d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饥饿仔鱼发育停滞且在PNR前后负增长并出现胸角。本文讨论了仔鱼耐饥饿能力与生境、生活史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 A major focus of life-history research has been the analysis of reproductive effort (RE). However, while clearly defined in theory, RE has proved very difficult to measure. Consequently, researchers have looked for indices that estimate the components of RE. Uncritical use of indices of reproductive investment, such as measures of costs of reproduction, without verif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 of the link between these traits, may lead to spurious conclusions.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the physical burden of the clutch impairs locomotor ability in gravid reptiles is examined.
2. Two neighbouring populations of Australian scincid lizards ( Lampropholis guichenoti) are similar in adult body sizes, body shapes and reproductive output (egg sizes, clutch sizes, relative clutch masses).
3. Despite morphological and reproductive similarities, the effects of pregnancy on maternal locomotor ability (running speeds, as measured in a laboratory raceway) differed dramatically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4. Lizards from the two populations ran at similar speeds when nongravid (i.e. after egg-laying), but pregnancy significantly reduced running speeds in one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them in the other. Thus, superficial similarities in body size and reproductive output masked a strong divergence in the locomotor 'costs' of reproduction.
5. Caution is advised if using simple measures of reproductive output (e.g. relative clutch mass) as indices of reproductive effort, or to generalize results even among conspecific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会元  杨志  高少波  陈金生  张轶超  万力  乔晔 《四川动物》2012,31(3):416-421,425
2010年6月至7月在金沙江中游攀枝花格里坪金沙滩(26°35°28.96″N,101°31°52.01″E)设置同定采样断面,开展了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金沙江中游有金安桥、朵美、皮拉海、灰拉古、观音岩5个圆口铜鱼产卵场,产卵总量为3078.2万粒.圆口铜鱼的产卵行为和产卵量受江水的温度、流量、涨落水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调查期间圆口铜鱼的产卵初始时间为6月7日,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近几年来,圆口铜鱼的产卵规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卵场的位置也有所改变.通过了解金沙江中游江段圆口铜鱼早期资源分布状况,为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