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体系”与“系统”两个不同的概念入手 ,着重对学科体系、学科系统、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内容体系、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系统知识体系等概念加以区别 ,同时还着重说明了学科内容体系、学科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范畴提出,已有26年的时间,此间成长起一批专业研究队伍,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同时,研究者对学科本身,如学科的地位和性质、理论与方法、对象与内容及其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也在进行深入探索,这些努力将对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疆是一个国家范畴的地理概念。历史时期海疆的形成与发展既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更与古代先民认识和利用海洋的进程相伴。因此,中国海疆史演绎的主题包括不同时期的陆、海关系和海洋与人的关系;而海疆史研究最关切的是沿海、腹地与近海空间范围内人的生存环境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在现代疆域管辖和海洋制度建立前,中国海疆并非指"海洋疆域"。历史时期的海疆空间经历了从海岸线构成"海界",演化扩大为范围界限相对模糊的沿海区域,而后成为王朝国家的沿海疆域的推展发展过程,形成了以海岸带与相邻陆域为主,包括部分岛屿和近岸海域在内、有海洋文明特征的疆域边缘区域。海疆的历史分为奠基、形成、调整定型和成熟与转型等四个阶段;其中宋元时期定型的"中段突出、两端略低"的海疆发展格局,在中国海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地理和地缘角度分析海疆与陆域边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时期海疆治理既按照疆域治理的一般规律发展,同时更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而历代王朝进行海疆经略的政策举措,反映了海疆在王朝疆域体系中的地位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国民经济学学科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国民经济学”词义的国内外考察,对“国民经济学”的内涵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又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学科现状的分析,认为统一“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势在必行;最后,通过与“国民经济管理学”的对比,提出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学科特点、主攻方向,以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学是一个学科群。在当前的人学研究中 ,有几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是人学研究中各特殊学科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 ,出现了相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讲 ,不同的角度讲相同的内容 ,导致了人学上的所谓“怪圈”。其次是人学研究中各特殊学科的内容没有提升为人学的内容 ,即没有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导致了人学什么问题都研究的虚假性。人学不能脱离对人研究的各特殊学科的内容。从各特殊学科的内容中概括出人的本质属性 ,构建出人的完整图像 ,才是人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期以来,学者对中国教育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考察教育学有没有必要中国化的认识状况;分析以往中国教育学探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教育学的若干问题———中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独立性依据、实现的途径或方法、诞生或成熟的标志———进行具体考察,不仅有利于理出中国教育学清晰的发展"线",而且更有益于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考察、描述、阐释修辞现象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演进的规律.研究修辞史是提高全民族语言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需要,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修辞学科建设和新开拓的需要,近百年来一直研究缓慢,必须加速探索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具有当代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当代学术价值;二是它的当代实践价值.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前提是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范畴界定和历史分期.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特点一是散在性,二是评点性,三是曲折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理论、新方法、新范式的引入为中国史的研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在近代西北羊毛贸易研究中,典型地存在为套用社会变迁研究路径而只截取断面、不会通历史的问题,产生了为迎合自己的主观见解而肢解、曲解史料的现象。因而,重提长时段、全局史观,强调区域社会的特质,不仅对于纠正近代西北羊毛贸易研究中的时下之弊尤为必要,也是历史研究回归自身研究目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探究“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层哲理,推动了对规律研究中重大问题的再次讨论。第一个问题,历史规律是否遵循自然规律?这一问题关系到探寻社会规律的方法。长期被忽视的自然规律可能性这一视域可以用来解释历史规律的条件性和主体选择性,也可用来把握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具体道路的选择性的统一。第二个问题,规律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关系到规律与事物基本要素的关系,其解答有助于厘清社会规律孕育、产生、发展的条件。第三个问题,主体能否创造规律?其涉及科学的可能性与选择性、历史活动的“为我关系”“从它关系”、历史活动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历史活动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等层面的关系。第四个问题,主体如何认识和掌握规律?一些掌握规律的路径值得重视,如从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到可重复的规律、从心理动机到“背后的决定因素”、从个体之力到“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微观探求中国法律史学科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毛泽东研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辨正:“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源头不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而是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的讲话;《正处》中提出的“真理发展规律”,只是真理发展规律中的一条,而不是真理发展的全部规律;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的对立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思想路线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路线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常德细菌战是侵华日军四大细菌战之一。中国常德的受害者目前正向日本法院起诉日本政府,要求谢罪赔偿,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德细菌战研究因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细菌战罪行的包庇长期冷寂,近20年来随世界形势变化其研究多有成果,但国内研究滞后于国外研究。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内历史学界尤其常德的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去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4.
韩振峰 《中华魂》2014,(21):14-14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为史即为治史,要旨在于根据历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内在联系与发展趋势,揭示历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探寻历史规律。然而,在唯物史观产生以来,与之相比较甚或对立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历史理论,影响、妨碍和误导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其中,以唯心史观为哲学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进行所谓的"反思""重评"而消解和重构,与唯物史观争夺在历史问题认识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其推崇的政治意识形态提供所谓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当前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即中国环境史渊源问题、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关系问题、环境史理论建设问题、环境史与环境志关系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生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民生伦理学所揭示的伦理关系、民生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民生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民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等,都是构建民生伦理学学科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决定论有四个矛盾问题不可回避: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关系问题、认识与被认识之间的“俄狄浦斯效应”问题、历史多层次交错运动与历史规律线式制约性问题、“可能性空间”说的横向制约机制与历史规律历时态运动问题.这四个矛盾问题揭示出历史决定论研究存在深层上的瓶颈.历史规律要探索新的进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历史运动以偶然性为表现形式;二是主观揭示出来的历史规律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是客观自在历史规律所支配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三是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不断生成新历史的唯一理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了清代义和拳的起源、性质及其与秘密宗教的结合等问题,对廖一中等同志在《义和团运动史》一书中的有关论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和补充意见,希望借此引起史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东盟史不同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要素 :东盟区域合作的实际内容、发生在东盟的重大历史事件、东盟组织结构自身的发展和东南亚区域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东盟 30多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东盟第一次、第四次首脑会议是重要的界标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为更好地加强教学论学科体系的构建,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需体现系统完整性、时代性、多样性、独立性几个基本特性;2.教学论学科发展必须扩大理论基础;3.教学论学科体系应注意体现中国特色;4.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重视和加强教学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