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穿刺是指将无菌针头刺入血管内进行采血、注射、输液的一种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操作,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老年人血管硬化,易滑动,按常规穿刺,针类不易刺入血管,常导致穿刺失败.作者通过对108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采取不同进针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针头与皮肤呈45度角的直刺血管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40例住院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单日组采用针头先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后刺入静脉(称常规法)和采用针头在血管上方直入静脉(称直刺法),分别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直刺法较常规法疼痛程度轻。结论直刺法的穿刺方法疼痛程度轻,返修率低,是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是指将无菌针头刺入血管内进行采血、注射、输液的一种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操作.成功的静脉穿刺更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提高儿科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护理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候春秀 《工企医刊》2005,18(5):69-70
1传统的静脉穿刺进针 以左手拇指拉紧选好的静脉下段皮肤,使静脉固定,右乙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15°~20°角进入皮下,针头针面向上,由静脉上方或者旁侧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这样进针在皮下穿刺再进血管,患者疼痛难忍.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脉血是由于静脉表浅,容易刺入,同时静脉医低,取血后血液不易继续由穿刺处溢出血管外,再加上静脉壁本身的弹性收缩,当刺入的针头拔出后,穿刺的针口可以收缩,自动止血,动脉取血则不然。  相似文献   

6.
王玉婷  闫金凤 《工企医刊》2003,16(1):113-113
作为一名护士,在临床上常遇到一些特殊病人的血管,很难一次穿刺成功,现将几种穿刺失败的原因浅谈如下。 1 血管硬化的老年病人有的老年病人皮下脂肪少,静脉虽然显露但很粗硬或管腔壁狭窄,弹性也差且易于滑动,不易固定。穿刺时则由于管壁增厚,针头不易刺入管腔,穿刺时可感到血管坚韧如绳索状。穿刺时用手固定血管,针尖应在静脉上方向下直接刺入,见有回血再顺血管走行方向缓缓进针少许即可。这样较易成功。如针尖在皮下沿静脉潜行刺入,则静脉容易随针尖来回移动不易一针成功。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来从事临床护理 ,输液是经常性的工作。说起来简单 ,但也曾经遇到过一些问题。现将几点体会简介如下 ,仅供同道参考。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首先应熟悉小儿头皮静脉的分布 ,要选择血管直、分叉少、暴露浅显的静脉。在距穿刺点约1cm处轻柔进针 ,同时左手固定静脉的上下端 ,使针头的斜面向上与皮肤平行 ,沿向上的方向刺入皮肤 ,然后挑起皮肤将针头轻轻地移向静脉上方 ,针头与血管成10°角穿刺 ,如果进针1cm无回血 ,可将针头稍向下移 ,向前进0 5~1cm ,见有回血后再固定。原则是 :宁浅勿深、宁慢勿快、固定要牢。2瘫痪病人首…  相似文献   

8.
黄欢欢 《医疗装备》2007,20(2):60-60
静脉穿刺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穿刺若能“一针见血”,不但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还建立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在实际操作中,若遇到穿刺后无回血,外撤针头见回血时,说明针头已穿破血管,但此时不要盲目将针头撤出,行二次穿刺。我们可以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见回血后停止撤针,采用补救措施。下面介绍两种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输液器穿刺无回血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景泊 《中国校医》2006,20(2):168-168
静脉输液穿刺是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是临床各种穿刺术中较简单易于掌握的一门技术,目前对病人输液,均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但是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虽然已刺入静脉,但有约10%不容易见到回血,特别是寒冷季节比例较高,处理不当,会给病人造成二次输液的痛苦,笔者就临床的穿刺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和细小静脉穿刺不易见到回血,在临床上是常见之事。由于小儿头皮静脉无法扎止血带,血管细,穿刺针头充斥整个血管管腔,致使针头进入血管后不易倒回,又无法作出判断,往往仍继续盲目穿刺或又退出血管,造成穿刺失败。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也易损伤血管。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是2人配合,使用5ml注射器抽吸无菌生理盐水接头皮针,一人穿刺,一人回抽,效果较好,但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笔者根据注射器抽吸形成负压易见回血的原理,2000年10月-2003年10月,改进了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方法,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846次,细小血管1160次,回血率100%(针头未及血管者除外),穿刺成功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毛亚平 《现代保健》2009,(28):88-88
目的探讨产妇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在防止活动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静脉输液产妇1000人次,分为两组,试验组500人次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500人次用常规方法固定。结果试验组在活动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静脉输液固定使用新方法减轻了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避免了针头滑出血管外,保证了输液的顺利。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静脉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疗操作,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特点,皮下脂肪层薄,血管细,加上呆血的针头粗,小儿哭闹,以至造成采集血量不够,造成溶血;也易将血管损伤,造成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因此采用股静脉等深静脉进行穿刺来采集血标本是一种比较容易的方法。我科从2011年开展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现将本方法的体会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3.
唐丽娟 《现代保健》2010,(30):100-10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时的技巧,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疼痛。方法216例意识清醒的老年患者,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比较,试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采用5号半针头,操作者左手与患者呈半握拳同时示指从掌面向上抬高所选血管,从静脉血管上方以30°~45°角轻柔快速点刺进针,同时分散患者注意力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4.
吴晓华  方旖旎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82-1083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实践经验.方法按照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严格按规程操作,对219例次静脉穿刺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共进行静脉穿刺219例次,效果满意152例次、不满意67例次,其中穿刺不成功需更换部位重新穿刺51例次,输液渗漏5例次,输液过慢8例次,输液针头脱出3例次.结论穿刺静脉血管的选择,针头的选择和穿刺方法是静脉穿刺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10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刺入血管后,观察组抽出针芯,再继续推进外套管;对照组借助针芯将套管和针芯一起送入静脉后,再抽出针芯。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80.7%、对照组穿刺成功率29.1%。经X^2检验,两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P〈0.01)。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皮肤及血管弹性差的特点,穿刺方法应有别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合肥胖献血者贵要静脉和头静脉在采血中的穿刺方法。方法:将102名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实验组54人,观察组48人,分别采用按压血管刺入法和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进行静脉穿剌,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进针时间、献血者的疼痛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献血者进针时间、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P0.01)。讨论:说明按压血管刺入法进针时间快,准确无误,可以减轻献血者的局部疼痛,优于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在采血中达到了无痛、微创、快速、准确的质量标准,在无偿献血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目前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临床上儿科静脉穿刺,对2岁以内的患儿最常用头皮静脉。而对于头皮静脉不显露或反复多次穿刺难找见血管的婴幼儿,选用手或足背静脉。针对小儿静脉血管细、易动、输液不合作的特点,以及小儿手、足背静脉穿刺后,存在着惠儿不合作的手足乱动、胶布松脱、针头移位刺破血管、液体外渗而反复穿刺的现象。为了解决输液固定的问题,经临床探索研究,应用改进传统静脉穿刺方法的操作步骤,即先用夹板固定被穿刺的手足后再穿刺的手法,取得很好的实用效果。不仅解决固定问题,也提高了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既节省操作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士的信任。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输液中穿刺失误的原因分析及研究,提出对策.方法 静脉操作要掌握穿刺的技巧,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穿刺前调整穿刺针头的斜面向上,以减轻对血管内膜的影响.结果 静脉穿刺时,要根据患者以及病情的具体情况正确的选择输液器具.结论 穿刺前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注意做好血管的保护,是穿刺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的操作技术,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急诊科不同类型患者采取针对性个体化静脉输液穿刺方法。结果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了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结论采取针对性个体化静脉输液穿刺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实践巾,静脉输液是护士最摹本的一项护理操作,而老年患者血管条什比较差,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才能成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血管损伤明显。作者为老年病患者选用适宜的静脉针型号,既减轻了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又起到了保护血管的作用(除了临床工作中对输液速度有特殊要求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应选用大号针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