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利用蛙式铝板支架固定治疗学龄前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方法:在24例病人中,9例半脱位未用麻醉,手法复位一次成功。15例全脱位中有6例复位前行牵引术,并做了内收肌切断,在麻醉下均复位成功。结果:在24例39个髋中,除3例脊柱轻度侧弯外,其余髋关节及下肢功能均恢复正常,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本法治疗优点有以下三点(1)蛙式铝板支架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从年龄上已扩大到4-5.5岁。(2)对此病人避免了手术痛苦,且减少 了经费。(3)能及时更换铝板支架,使病人保持卫生减少了痛苦。  相似文献   

2.
手法复位蛙式支架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徐祝军(附属戈矶山医院骨科)先天性髋脱位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很多。我科自1991年6月以来,采用手法复位蛙式支架固定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自1991年6月至19...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治疗难复性先天性髋脱位的新方法,即采用阶段性闭合复位法。在第一阶段中,将先天性髋脱位患儿置入热塑料板外展支架中固定,每天做关节功能操。当脱位髋关节囊外挛缩软组织松弛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在第二阶段中,清醒状态下将脱位髋进行手法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继续支架固定,并继续双髋关节功能操锻炼。这一方法使原来一次性复位失败需改为手术切开复位的患者重新获得了闭合复位的机会。采用本方法治疗25个髋,其中20个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84年8月至1986年10月,用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7例,34个髋关节。通过临床观察,证明了改良蛙式石膏能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保持良好的复位,并且有逐渐复位的作用和蛙式石膏所没有的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石膏外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3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99髋)手法复位后选择性地用“人字位”、蛙式位石膏作初始固定,然后采用分期石膏固定共9—11个月,采用Mckay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X线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3例患儿经治疗1年后,Mckay临床评分优者69髋,良者25髋,尚可者3髋,差者2髋,优良者率94.9%;SeverinX线评分优者58髋,良者34髋,尚可者2髋,差者5髋,优良率为92.9%。结论2种初始固定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不同固定方法各有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 1 978年 3月~ 1 994年 5月采用胶皮兜固定自动复位 [1]和蛙式铝板支架固定 [2 ]及七种不同手术[3 ] 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 857例 ,共计 3491个髋 ,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仍有一部分患儿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病残。于是 ,在总结分析了每种治疗方法成败原因的基础上 ,根据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 ,对失去闭合复位时机的患儿设计了一种三联术 ,即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术 ,共治疗 385例 ,计 468个髋 ,无一例死亡、感染或股骨头坏死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 994年 6月至 1 999年 6月 ,我们采用三联术治疗先天…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全国各地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有不少新进展,现介绍如下。保守方法一、石膏改良固定方法:对先天性髋脱位的早期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后采用蛙式位石膏固定,但其复位成功率低,且股骨头头坏死率高达60—70%。所以许多学者设计了改良固定方法。北京儿童医院采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外科矫外病区自1961年1月~1971年12月期间,共收治先天性髋脱位病儿168例,231个髋关节。保守疗法包括手法复位、内收肌切断、蛙式石膏固定或先作钢针牵引,后作蛙式石膏固定及支架固定者共104例,150个髋关节。本文介绍104例保守治疗的方法与结果。临床资料本组104例中,女性86例,男性18例。病儿最小年龄为46天,最大年龄为7岁,平均年龄20.4月。12~24月者61例。104例中有150个髋关节脱位,双侧共46例,单侧58例。在58例单侧脱位中,左侧34例,右侧24例。  相似文献   

9.
采用再改进的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治疗4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年龄分布为7月-9岁,平均为3.5岁,手法复位成功率为90%,详细介绍了改良蛙式石膏固定再改进的操作方法及其要点。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改良蛙式石膏的优点有(1)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基层推广;(2)便于手术后护理;(3)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股骨头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采用皮牵引后手法复位改良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脱位271例,方法简便,股骨头坏死率,仅占1.11%,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时术前准备,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①72例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61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11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均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93.1%,很好者占4.2%,好者占2.7%,十年内无后脱位和修正者.②15例经髋关节后侧入路手术.其中12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80%,好者占13.3%,尚可占6.7%;术后后脱位者2例,十年内修正者2例;另3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术中难复位2例,稍难复位1例;五年内无后脱位者,2例进行修正术.结论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较理想,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即可,不需骨牵引;股骨距(即股骨颈内侧皮质)残留长度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时术前牵引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60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26例术前采用骨牵引;66例经髋关节外侧入路手术,其中51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15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均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95.1%,很好者占3.7%,好者占1.2%,十年内无后脱位和修正者。结论: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选择前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对疗效影响无差异,外侧入路比前外侧入路操作简单、创伤小;股骨头及股骨颈无明显短缩或头颈骨折后2周内手术的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比骨牵引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21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的患者按照髋关节后脱位Thompson-Epstein分型,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3例,Ⅴ型:1例,施行手术切开整复骨折,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2.25年。按Merled,Aubigne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2%。结论采用手术切开整复骨折,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可调可塑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湘雅医院126例(224髋)6~36月的DDH患儿,随机分为支具加学步车组70例(130髋)与改良蛙式石膏组56例(94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支具加学步车组与改良蛙式石膏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9.2%和9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具加学步车组股骨头坏死的比例显著低于改良蛙式石膏组(分别为1.5%和5.3%,P<0.05),但前者术后发生再脱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6.9%和1.1%,P<0.05)。 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DDH,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治疗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比例较低,但再脱位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976例新生儿行髋关节超声检查,通过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及Graf法测量髋关节α角、β角判断髋关节发育情况,异常病例进行超声随访.结果 976例新生儿中,正常髋关节953例(97.64%),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发病率占2.36%.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20例(2.05%),半脱位2例(0.205%),全脱位1例(0.105%).结论 在新生儿中进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方法简单安全,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髋置换术致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病机理 ,进一步认识此类并发症。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 10 6例 ,统计不同年龄段其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 ,并加以分析。结果 :16例发生深静脉栓塞 ,发生率为 15 1%,其中 66~ 7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 ,为 2 5 %。结论 :年龄愈大 ,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就愈高。机械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代党会  田现民  李军 《当代医学》2011,17(6):149-15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在肩关节复位中的镇痛疗效。方法选择49例肩关节脱位患者,应用氯诺昔康镇痛后行手法复位,观察镇痛效果和复位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效果优41例(83.67%),良5例(10.20%),一般2例(4.08%),差1例(2.04%),复位前后血压和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肩关节复位效果明显,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利用中医骨伤手法闭合复住弹性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新鲜锁骨折患者83例,对其进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后,观察83例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术后83例全愈合,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3~16个月,拔弹性钉时间平均(8.12±0.9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71例,良1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总体疗效好.其术后退针并发症少,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8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08~2011-08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1例(其中头下型28例,经颈型26例,头颈型17例,基底型10例),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1例术前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术后24 h脑卒中死亡.1例脱位属DorrⅠ类,经徒手复位成功,继用皮牵引治愈.其余79例术后1周左右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个月后可逐步弃拐行走,2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8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按sanders评分标准优46例(56.8%),良25例(30.9%),可9例(11.1%),差1例(1.2%),平均得分为50分.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短,再手术率低,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乔俊  陈天健  朴杰  黄小俊 《海南医学》2007,18(10):50-51,36
目的 探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至2006年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30例,选取采用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0例.随访3个月~72个月.结果 关节置换组全髋置换15例全部愈合,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无并发症,harris评分90%;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14例愈合,1例髋关节脱位发生,harris评分80%.对照组中:股骨颈空心钉15例,11例愈合,3例骨不连接,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harris评分65%;股骨颈动力髋15例,13例愈合良好,2例畸形愈合,关节功能受限;harris评分70%.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助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