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应力遮挡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螺孔部衬有不同数量、不同厚度聚乙烯垫圈的316L不锈钢接骨板置于20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拟骨中段。分别在固定后不同时期测定不同载荷下接骨板内二螺孔间的外表面及接骨板对侧模拟骨中段的应变值,从而计算出应力遮挡率。结果发现,有垫与无垫接骨板组在术后10周内的应力遮挡率无统计学差异,10周以后两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无垫组保持不变,有垫组的应力遮挡率逐渐下降。在垫圈厚度相同时,衬垫数量越多(本实验最多采用4孔4垫),后期应力遮挡率下降越明显。表明应力遮挡率的变化与垫圈数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应力遮挡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螺孔部衬有不同数量、不同厚度聚乙烯垫圈的316L不锈钢接骨板置于20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拟骨中段。分别在固定后不同时期测定不同载荷下接骨板内二螺孔间的外表面及接骨板对侧模拟骨中段的应变值,从而计算出应力遮挡率。结果发现,有垫与无垫接骨板组在术后10周内的应力遮挡率无统计学差异,10周以后两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无垫组保持不变,有垫组的应力遮挡率逐渐下降。在垫圈厚度相同时,衬垫数量越多(本实验最多采用4孔4垫),后期应力遮挡率下降越明显。表明应力遮挡率的变化与垫圈数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骨折的治疗中,接骨板的应用最为普遍,接骨板种类繁多,出现问题也较多,比如断钉、断钢板、骨折不愈合、骨质愈合不良等问题。为了有效降低上述问题发生,促进骨愈合我们研究设计了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1构造1.1低应力遮挡效应接骨板的螺孔为长方形或长椭圆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锥状点式接触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的力学性能及对局部皮质微循环的影响,采用材料,尺寸完全一致的模拟骨,分别用两种有板固定,进行三点弯曲实验和扭转移实验比较二者的力学性能,另用14只山羊,4只正常对照,10只行胫骨中段横行截骨后分别用两种接骨板固定,术后3天,2周,4周和9周处死动物,用放射性微局部血流量测定法评价接骨板下和对侧皮腩骨血流量。结果发现:两种接骨板的抗弯能力无显著差异;当转角大于1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锥状点式接触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的力学性能及对局部皮质骨微循环的影响,采用材料、尺寸完全一致的模拟骨,分别用两种接骨板固定,进行三点弯曲实验和扭转实验比较二者的力学性能。另用14只山羊,4只正常对照,10只行胫骨中段横行截骨后分别用两种接骨板固定。术后3天、2周、4周和9周处死动物,用放射性微球局部血流量测定法评价接骨板下和对侧皮质骨血流量。结果发现:两种接骨板的抗弯能力无显著差异;当转角大于18时,普通接骨板的抗扭能力要高于锥状点式接触接骨板。普通接骨板板下皮质骨持续缺血,而锥状点式接触接骨板板下皮质骨血循环明显好于普通接骨板组,术后2周、4周、9周时分别是后者的2.5倍、9.9倍和2.8倍。接骨板对侧皮质骨缺血是短暂的,术后2周就已恢复。因此,尽管锥状点式接触接骨板的抗扭能力稍低于普通接骨板,但它在保护接骨板下血运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接骨板,因而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应力松驰接骨板固定对固定段骨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应力松驰接骨板(实验组)和坚硬接骨板(对照组)固定于兔胫骨干中段,采用CT扫描及CT值测定和力学测试,观察固定段骨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固定后8~12周,两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均逐渐变薄,伴CT值和固定骨段力学强度下降,以对照组为明显。24~26周,实验组板上皮质骨厚度、CT值和固定骨段力学强度逐渐恢复,接近正常;而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坚硬接骨板固定及取出后局部骨量,骨结构和骨强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兔72只,8只正常对照。64只在左胫骨作不锈钢固定,其中40只于术后2月取钢板,然后在取钢板当时及取钢板后1,2,3和4个胃8只动物处死。另有24只动物不取钢板,至内固定后3,4和6月份分期处死。取材作光镜,定量组织分别有8只动物处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应力松驰接骨板固定对固定段骨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应力松驰接骨板(实验组)和坚硬接骨板(对照组)固定于兔胫骨干中段,采用CT扫描及CT值测定和力学测试,观察固定段骨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固定后8~12周,两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均逐渐变薄,伴CT值和固定骨段力学强度下降,以对照组为明显.24~36周,实验组板上皮质骨厚度、CT值和固定骨段力学强度逐渐恢复,接近正常;而对照组呈现松质骨化,36周时最大三点弯曲强度仅为正值53.9%.结论:应力松驰接骨板减轻了板下骨骨质疏松的发生,在不去除接骨板的情况下,可使疏松板下骨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
波形接骨板的设计及生物力学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波形接骨板和直形接骨板的比较研究,从理论上证明波形接骨板可以使骨-接骨板系统的中性轴向接骨板-侧外移,从而达到骨断面完全受压力的目的,使断面受力均匀,防止接骨板对侧骨断端张开,减少了接骨板对骨的应力保护作用,有利于骨痂生长和植骨,优于常用的直形接骨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单次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了两种不同刚度接骨板内固定后板下皮质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状况,结果显示:1.接骨内固定后,板下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明显增加,但以骨吸收为代谢活动。2.增加的骨改建活动或起源于骨内膜面,或起源与骨外膜面,二得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走向。骨内膜面的骨改建活动可沿横向血管表面进入皮质骨,最后出现于皮质骨中央哈氏管表面。而骨外膜面的骨改建活动则由接骨板两侧沿皮质骨表层向接骨板中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骨折接骨扳内固定技术,观察新型迭形接骨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165例(上肢骨折26例,下肢骨折139例),均采用新型迭形接骨板施行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1年4个月(5年7个月~51天),除5例(占3%)出现并发症外,其余骨折均愈合良好,很少发现接骨板和螺钉断裂、折弯和松动情况.结论:与传统接骨板比较,新型迭形接骨板结构设计新颖,力学原理独特,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好地改进了四肢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骨界面的光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告了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骨界面光镜观察结果,两种螺钉植入后均形成骨整合骨界面,但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骨界面新骨形成较早,炎性反应较轻,金属与骨结合更紧密,则示涂层317L接骨板累钉骨界面金属与骨仅为贴合关系,表明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骨界面及组织生物相容性优于317L接骨板螺钉。  相似文献   

13.
新型迭形接骨板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6例62侧跟骨碎折采用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组病人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拍X线平片及CT片,对骨折的情况进行评估,伤后7~10天待肿胀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术中在“C“行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定期随访.结果 46例62侧骨折全部愈合,无跟骨感染的发生.经过随访,其中21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僵直及行走时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与距下关节面碎折严重有关.结论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种集合点状接触、锁定及加压于一体的新型接骨板(PC-LCP),进行弯曲力学特性、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评估。方法对三种医用不锈钢接骨板,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 DCP)、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各3副进行四点弯曲试验;20对新鲜山羊胫骨制成横断骨折,应用三种接骨板固定,进行四点弯曲、扭转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PC-LCP弯曲刚度弱于DCP、LC-DCP,三者有显著差异(P<0.05),但三种接骨板固定骨折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度稍低的新型接骨板PC-LCP固定骨折后与其它两种接骨板有同样的生物力学强度及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光镜观察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与放射骨界面。方法: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植入经9MeV电子线照射30Gy后4周的犬右下颌骨体部作为实验组,以未喷涂钛层的317L接骨板螺钉作为对照组。术后3、6、12周用光镜观察接骨板螺钉与放射下颌骨界面。结果: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与骨面呈骨整合界面结合关系,新骨形成快;未喷涂钛层的317L接骨板螺钉与骨面呈纤维性界面结合关系,新骨形成缓慢,有一厚纤维组织层。结论:在犬下颌部照射30Gy相同条件下,钛涂层317L接骨板螺钉生物相容性明显优于未喷涂钛层317L接骨板螺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接骨板内固定疗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探讨接骨板与骨面不同间隙对髋臼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基于真实人体髋关节CT扫描数据,设计出适用于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的个性化接骨板,利用Mimics、Geomagic、Abaqus等软件构建接骨板内固定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选择成人缓慢行走时单脚承重的受力状态对模型加载,分析接骨板与骨面不同间隙(0 mm、0.25 mm、0.5 mm、0.75 mm)对髋臼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 随着接骨板与骨界面间隙的增大,接骨板与髋臼后壁碎片上所受最大应力随着间隙的增大而略微减小,但应力分布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结论 将本文有限元仿真结果结合临床骨治疗生物固定理念,可以发现个性化接骨板与骨界面间隙并不是越小越好,在允许范围内,应将接骨板与骨界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相似文献   

20.
混杂复合材料接骨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