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炳《画山水序》的山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寅 《南都学坛》2008,28(3):63-65
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论析山水画的审美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学术论文。所论"山水以形媚道"、"以形写形"、"应目会心"、"理入影迹"、"畅神"等绘画美学命题,在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中起到了奠基作用,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画山水序》是把中国的佛学、道学的思想渗入了山水画论之中。就山水画功能而论,宗炳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肯定了现实山水的感性形象的美在于它是“灵”“道”的表现,同时也是“神”的表现。“畅神”的提出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画论在重视精神性和理性上最早为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诠释传统中,《圣经》作为一种神圣文本是中世纪诠释学的焦点所在,对神圣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具有代表性意义; 而中国古代《道德经》中的诠释思想则是中国诠释传统的典型。以《圣经》中的“神说”与《道德经》中的“道生”作为两部经典中的核心线索,对比分析两者的相通性和差异性,进而揭示中西经典诠释思想的异同,有助于厘清中西诠释思想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的“形”“神”当以谁为主呢?从西汉到六朝这数年之久的时间里,《淮南子》的“神主形从”说及魏晋玄学之“略貌取神”观,代表了道家形神观在这一时期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庸》思想体系的逻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以“诚”作为其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前提,并将“诚”上升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由此推演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伦理政治理论。同时,以一个“内通于性,上通于命”的“中”字作为沟通个体内在心性和外在道德实践的桥梁,通过个体的内心不断的“诚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中”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中和”境界。这一过程使《中庸》在其思想体系的逻辑架构上,较之先秦其他儒学文本而自成一体,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7.
中共历史上四次"大错误、大挫折"即"四落"时期均程度不同、不自觉地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三个"十三年"即"三起"时期则基本上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党、国家带来福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审视中共党史,并将其作为对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的思想在中国历史渊源流长,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哲学的精髓。《周易》倡导“中和”精神,儒家践行中庸之道,佛家崇尚以中观法,道家提倡守中致道,都从不同角度深刻地阐发了“中”的思想。万物皆有中,中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属性,“中律”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中和是创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对于把青年大学生培育成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意逆志诠释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命题到当下的各种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这一历史经验整体来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呈现了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的诠释历史进程与经验结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显示了汉语语境中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学术传统,经典建构、伦理对话是其所具有的汉语文化与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平时成绩、考试命题、考场秩序、集体批卷、监督机制等方面谈"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成绩公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词”呀、哇、哪”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哇”、“哪”与“啊”的关系错综复杂。“呀”、“哪”在成为“啊”的变体前,均为独立的语气词,在被纳入“啊”的音变轨道过程中,它们仍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哇”与“啊”的关系相对简单,完全是适应“啊”的音变出现的新形式。“呀、哇、哪”成为“啊”语音变体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渐展开,清末大致完成。  相似文献   

14.
非常熟悉的范畴,并不一定是教读懂了的范畴.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更深刻理解邓小平对"精髓论"的独特创造性,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邓小平第一个提出了"精髓论",首先系统地界定了"解放思想"范畴,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双重蕴涵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怀两个方面;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微观方面是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中观方面是确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和措施,宏观方面是正确地改革中国现实社会中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思想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改革开放的人民群众;解放思想的精神状态所要达到的是"不要怕"的特有境界.  相似文献   

15.
明代谢肇淛的那段说《西游记》大旨为"求放心之喻"的文字,因曾被鲁迅引入《中国小说史略》,也就为不少研究者奉为《西游记》的大旨。对"求放心"说进行了分析,认为"求放心"既不属于谢肇淛,又不能代表鲁迅的西游观,它不仅不是《西游记》大旨,而且有违百回本《西游记》之大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