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雾化法制备Ag(90.5%)/Sn(9.5%,质量分数)合金粉末,使用热重分析仪得出600,700,800℃内氧化动力学曲线,分析Ag-Sn合金粉末氧化前后的粒度、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及表面成分。结果表明:氧化前后合金粉粒度变化极小,氧化后表面粗糙,在"鳞片"交界处出现细小空洞与缝隙,有体积膨胀迹象。根据控制扩散反应的因素不同,分为快速增重、混合增重和抛物线增重3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2.
银钯合金超细粉末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水合联氨作还原剂,从硝酸银和硝酸钯溶液中直接还原出Ag-Pd合金超细粉末,通过化学势和学分析可知,水合联氨与银,钯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差值很大,远远高于银与钯标准电极电位的差值,可以实现银和钯同步还原。在溶液中银和钯离子浓度为70g/L.Ag:Pd=7:3,水合联氨的加入量为理论量6倍,还原温度为50℃-60℃条件下,可获得平均粒径为0.6μm的Ag-Pd合金粉末。  相似文献   

3.
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银镍触头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热压方法制备Ag90Ni10及Ag70Ni30触头合金。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形成Ni固溶于Ag基体的过饱和固溶体,热压时从银固溶体基体上析出弥散细小的镍强化相。与传统粉末冶金相比,组织更为弥散、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4.
在银中添加少量合金元素Ni,使基体晶粒细化,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及耐磨性。本文介绍其生产工艺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银-金属氧化物触头材料电弧侵蚀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电寿命试验后AgSnO2 触头周围出现黑色侵蚀产物的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AgCdO及AgSnO2 触头电弧侵蚀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gSnO2 周围沉积物呈现黑色是由于电弧侵蚀后产物为须状形貌所致,而该形貌与AgSnO2的电弧侵蚀时以"蒸发"为主有关.另一方面,AgCdO的电弧侵蚀以"喷溅"为主,其产物呈菜花状.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电弧侵蚀产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银稀土合金内氧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银稀土合金的内氧化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实验测出了银稀土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和氧化速率曲线,结果表明AgCe合金的氧化速率大于AgY合金;[O]在合金中的扩散除了和温度、时间有关外,还和合金中溶质的原子尺寸、原子电负性、原子价,原子序数、熔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雾化法制备Ag-Sn(9.7-χ/10)-In(χ=0,0.5,1.0,1.5,2.0)合金粉末。Ag-Sn-In合金粉末在空气中进行内氧化。实验结果表明,χ=0.5的样品的氧化率始终低于χ=0的样品的,说明微量添加In未促进氧化率的提高,相反抑制了其氧化过程;χ=(1.0,1.5,2.0)的样品氧化率的变化奇异:在温度低于700时,它们的氧化率高于χ=0,当温度和保温时间达到一定参数时,χ=0的氧化率变得更好。这说明在低温氧化时,添加In(1.0≤χ≤2.0)有利于氧化进行,而高温长时间氧化时,添加添加剂In作用不大,甚至会降低氧化率。通过全面试验探究出各样品均能取得较优氧化率的合理氧化温度参数为750℃。  相似文献   

8.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Ag-Sn-La合金粉末的氧化组织。结果表明:Ag-Sn-La系合金粉末氧化后主要由Ag、SnO2和La2Sn2O73种相组成;合金元素含量不同,Ag-Sn-La合金粉末具有不同的氧化动力学特征、氧化组织和氧化机制。Ag-5.2Sn-3.4La合金粉末的起始氧化温度为350℃,氧化速度较快,元素La和Sn发生原位氧化,但柱状晶上La的快速优先氧化使得合金内部出现条状的氧化物;Ag-6.87Sn-1.28La合金粉末从加热一开始便发生缓慢氧化,在300℃以后开始快速氧化,元素La和Sn发生原位氧化,原位生成的氧化物颗粒弥散分布在银基体上;Ag-9.26Sn-0.44La合金粉末的起始氧化温度为567℃且氧化速度较慢,元素La发生原位氧化,而部分Sn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向外扩散,生成的氧化锡颗粒主要分布在粉末边界,而La的氧化物则弥散分布在银基体上。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制备银纳米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制备银纳米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XEDS)和BET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成分、形貌、晶体结构、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等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本法所制备的银纳米粉末纯度高,分散性好,呈类球形均匀分布;晶体结构与相应的块体材料基本相同,为fcc结构,其平均粒径为24nm,粒径范围在10~50nm,比表面积为23.81m^2/g。  相似文献   

10.
罗浩  谭志龙  闻明  宁哲达  王爱华  李晨辉 《贵金属》2022,43(4):24-30, 36
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银钯合金靶材存在孔隙率较高和相对密度较低的缺点。采用不同的粉末工艺制备了银钯合金粉末样品,使用氢氧含量分析、表面形貌分析、XRD线形分析等方法,探究使用各组样品经真空热压烧结制备的靶材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球磨后的合金粉末在烧结前有必要真空煅烧除氧;随着球磨时间和球磨转速的增加,粉末先细化后形成薄片,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先上升后下降;100 r/min球磨2 h所得粉末制备的烧结体具有最高的相对密度,为99.264%。  相似文献   

11.
Cu—Al粉末烧结合金的内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纯氮气体做介质对Cu-0.75%Al粉末烧结合金进行内氧化处理,用X-ray衍射,SEM和TEM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氧化物由多相组成,晶内弥散分布的α-Al2O3质点呈球状析出长大,CuAl2O4等尖晶石结构的氧化物存在于晶界;内氧化层中[Al],[O]原子浓度呈规律分布;Al内氧化形成的氧化物,产生的体积膨胀可增加粉末烧结合金的致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雾化法制备Ag-(9.7-x/10)Sn-xIn(x=0,0.5,1.0,1.5,2.0)(质量分数,%)合金粉末。将Ag-Sn-In合金粉末在空气中进行内氧化,研究了合金粉末的氧化参数。结果表明,x=0.5的样品的氧化率始终低于x=0的样品的,说明微量添加In未促进氧化率的提高,相反抑制了其氧化过程;x=1.0,1.5,2.0的样品氧化率的变化奇异:在温度低于700℃时,它们的氧化率高于x=0;当温度和保温时间达到一定数值时,x=0的氧化率变得更高。这说明在低温氧化时,添加In(1.0≤x≤2.0)有利于氧化进行,而高温长时间氧化时,添加In作用不大,甚至会降低氧化率。通过全面实验探测出各样品均能取得较优氧化率的合理氧化温度为750℃。  相似文献   

13.
银氧化稀土触头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云 《机床电器》1994,(1):32-33,25
一、概述银是贵重金属,因资源紧张,价格较高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大量使用。近年来很多厂家热衷于代用材料的研究,随之银氧化银、银镍合金、银氧化锡等触头材料相继问世,并被采用。虽然这些材料可节银,但价格又都比纯银触头贵,而使用性能也有差异。如银镍合金触头由于熔点高,可焊性较差;银氧化锡触头由于含铜,故使用时温升高;银氧化钢触头由于含铜,在高温焊接下会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有害气体。为了寻求理想的触头材料,沈阳213机床电器厂与沈阳黄金学院共同协作,开始对新型触头材料的研制。电触头是电器开关的重要元件,从微…  相似文献   

14.
银-氧化锌触头材料制备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雾化合金粉末经压坯内氧化及热锻新工艺制备的Ag-ZnO触头。静态性能检测和模拟电路运行试验都表明,用新工艺制取的触头性能优良,在重负荷的直流接触器上完全可以取代有毒的Ag-CdO触头。  相似文献   

15.
Cu-Cr触头合金制备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冼爱平  朱耀宵 《金属学报》2003,39(3):225-233
通过对近年来Cu-Cr合金制备技术的回顾,综述了Cu-Cr合金制备技术的进展。论述了该合金的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对电性能的影响,包括Cr含量的影响、第三组元的影响、合金中杂质的影响、Cr粒子宏观分布的影响、Cr粒子尺寸的影响、合金致密度的影响、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以及表面老炼处理的影响。介绍并分析了Cu-Cr合金的几种主要制备工艺,包括粉末烧结法、熔渗法、电弧熔炼法、自耗电极法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低偏析熔铸法;最后,对Cu-Cr合金进一步发展方向,如发展熔铸技术、Cr粒子细化、进一步减少Cr含量以及添加第三组元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银及银合金的内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易芬 《贵金属》1990,11(2):39-47
1.概述:银与银合金的内氧化知识对于材料工作者是重要的.内氧化导致材料性能的改变,影响材料的化学、物理及机械特性,特别是抗氧化性、导电性、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高温强度(热稳定性)、疲劳强度.一般说来,在氧化性气氛中进行内氧化热处理,由于氧在银中具有高的扩散速度,对银和银合金氧的溶解度是足够的.在高温时,纯金属和合金的氧化——时间曲线往往遵循抛物线规律,即氧化层的增长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合金的氧化按3种不同的机理来分类:  相似文献   

17.
在CaCl2熔盐中,以Co3O4和CeO2混合氧化物为原料,采用熔盐电脱氧法制备CeCo5合金。研究电解电压、烧结温度等对电脱氧过程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表征,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法,研究电脱氧机理。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解电压的升高和烧结温度的降低,电脱氧速度逐渐加快。在850°C下烧结的混合氧化物试样,在3.1V电压下电解,可制备出纯相的CeCo5合金。在电脱氧过程中,Co3O4还原成单质Co,CeO2还原成CeOCl,CeOCl在单质Co表面还原而形成CeCo5合金。所制备的合金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粉末烧结法和燃烧合成法制备了多孔Ti50Ni48Fe2(at%)形状记忆合金。前者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造孔剂(NH4HCO3)来调节控制多孔合金的孔隙特性如孔隙形貌、孔隙度、平均孔隙尺寸;而后者通过生坯的孔隙度来控制合金的上述孔隙特性。通过两种方法制备的多孔TiNiFe合金的孔隙特性满足多孔植入材料的孔隙要求,是理想的多孔植入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9.
AgSn合金粉末非抛物线性内氧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江珍雅  陈敬超 《贵金属》2006,27(2):22-26
采用逐步氧化增重法,研究了AgSn合金粉末中低温内氧化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其内氧化动力学曲线明显不同于高温氧化的抛物线定律,中低温氧化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内氧化机制符合不同的规律,区别于高温氧化,本实验合金粉末的中低温内氧化过程动力学由化学反应和产物层扩散相互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表明,低铬青铜在空气中于1000℃下固溶处理后,将出现外氧化和铬的内氧化,外氧化使合金表面贫铬,内氧化将降低合金固溶时效强化效果,文中讨论了铬青铜的内氧化热力学条件,特殊的内氧化机理,外氧化对内氧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