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HSP的关联性。方法:选择相同年龄段同期住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HSP患儿323例、近期无感染病史的心律失常患儿5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47例及支气管肺炎患儿122例,分别为HSP组、心律失常组、急性支气管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根据入组标准将HSP组患儿分为难治HSP组和一般HSP组。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组有281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53例(54.4%);心律失常组52例患儿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7例(32.7%);急性支气管炎组247例患儿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46例(59.1%);支气管肺炎组122例患儿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6例(37.7%)。与心律失常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比较,HSP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与急性支气管炎组比较,HSP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HSP组患儿较一般HSP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HSP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且肺炎支原体可能使HSP患儿病情复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规律,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7月750例呼吸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结果呼吸道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7.6%和65.2%,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1)。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小儿MP肺炎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因此对于疑似患儿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刘琦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78-1079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患儿100例,100份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三种方法进行平行检测,比较诊断符合率等有代表性的指标。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符合率93%)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符合率92%)两者间检测血清抗MP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种方法与胶体金法(符合率8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推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13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观察MP-IgM抗体阳性率及年龄的分布情况。结果469例患儿中有135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8.78%,其中0~1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且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1.11%明显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53.33%、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上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高,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避免误诊和漏诊,我科对肺炎患儿常规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现将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21%、44%,而同期100例非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不同,其中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中新生儿阳性率为0。主要以6岁以上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高。结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有利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子姣 《吉林医学》2016,(4):934-93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价值。方法:将肺炎患儿4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儿童支原体肺炎培养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408例患儿经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172例(42.2%),经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165例(4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均为诊断MP感染的有效指标,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可考虑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方法应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813倒患儿检出MP抗体341例,阳性率41.9%.男性患儿阳性率38.3%,女性患儿阳性率46.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P抗体阳性的男性和女性患儿最小年龄分别为1岁和35d。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6—13岁忠儿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6岁以下患儿(P〈0.01)。8—10岁年龄段MP抗体总凝集效价与2-4岁年龄段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MP抗体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合理用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P抗体凝集效价的测定为临床提供了动态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择99例疑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患儿等用间接血凝法(IHA)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抗体阳性者24例(24/99).其中显性感染占75%;隐性感染占25%.发病年龄多在3~8岁。对MP抗体阳性患儿的针对性治疗后,病痊愈。由此表明:仅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有显著的盲目性,易延误患儿病情治疗。提示测定MP抗体协助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白细胞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76例同时检测血常规及肺炎支原体抗体,记录数据进行总结。结果在1876例标本中,共检出921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9.1%。其中男452例,阳性率为49.3%;女469例,阳性率为48.9%,男女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10月、11月、12月MP-IgM抗体与白细胞阳性率均依次降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90,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的患病率与性别无关,可以同时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测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做到明确诊断,准确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治疗前后支原体抗体水平,并与同期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恢复期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恢复期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s-CRP的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疗效判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地区33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计算不同年龄和不同疾病患儿的抗体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MP)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发现332例患儿MP-IgM 抗体阳性143例,阳性率为43.1%.小于1 岁、1~3 岁、4~6 岁、7~14 岁年龄段中MP-IgM 阳性率分别是18.6%、41.9%、56.3%、59.3%.说明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4~14岁患儿肺支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不同疾病检出阳性率中,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阳性率高于肺炎患者,表明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38-234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比较。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分别对呼吸内科、儿科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诊患者同时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35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49例、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出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3例,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儿科组与内科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肺炎支原体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通过采用日本富士明胶凝集法Myco—Ⅱ试剂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29.2%,对照组9.4%,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相当一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为进一步病原治疗,缩短病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在儿童中发病率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1659例疑似MP感染患儿进行被动凝集法检测MP抗体,回顾性分析255例MP抗体阳件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被动凝集法检出的血清MP抗体与MP感染患儿病情关系.结果 被动凝集法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255例,百分率为15.4%,其中男性为16.5%,女性为14.2%,男女感染肺炎支原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P>0.05);255例MP感染患儿中轻度感染为125例(49.02%),中度感染76例(29.80%),重度感染54例(21.18%);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80有89例(34.91%),1:160有55例(21.56%),1:320有46例(18.04%),1:640有27例(10.58%),1:1280有38例(14.92%),经统计学分析,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08,P<0.01).结论 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有助早期诊断MP感染及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德 《中外医疗》2012,31(1):168+170-168,17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按年龄分布,0~3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5.54%,4~7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9.54%,8~12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0.00%。按季节分布,春节阳性率为20.99%,夏季阳性率为34.46%,秋季阳性率为39.82%,冬季阳性率为14.65%。按性别分布,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26.18%与26.6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的病原体,发病高峰期以夏秋季为主。4~7岁儿童应该加强锻炼,注意预防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MP DNA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DNA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我院2009年1-11月805例疑似MP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DNA检测,同时采取静脉血检测805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805倒患儿咽拭子标本MP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P〈0.05)。结论PCR技术可以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DNA,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及50例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含量计算MPLI,被动凝集发检测肺炎支原体总抗体(MP-IgM+MP-IgG+MP-IgA),胶体金法检测血清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结果 肺炎组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组轻症患儿MPLI明显高于重症(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重症(P<0.05);肺炎组治疗7 d时MPLI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治疗7 d时(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LI明显下降,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明显升高,检测以上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英  杨琳  刘文娟 《新疆医学》2002,32(1):20-21
1996年6月~200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肺炎945例,在所收治肺炎中对病程长、临床治疗效果差、病程易反复的患儿作肺炎支原体肺炎抗体(MP—IgM)或冷凝集试验,其中84例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标准,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患儿8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以发热、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IgM,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混合抗体。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半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CT),对其中831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儿分年龄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男女构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儿的季节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惠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占74.2%。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RP异常率48.2%与PCT的异常率1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在诊治时,不能仅局限于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辅助诊断中PCT的临床意义优于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