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张辉  李佳  刘章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88-3290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和肾脏组织类胰蛋白酶(tryptase)释放率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胶原Ⅲ(ColⅢ)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磁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曲尼司特组、手术组和手术+曲尼司特组。术后14d收获动物,分别测定类胰蛋白酶释放率、梗阻侧肾脏做免疫组化检测CTGF、ColⅢ。[结果]手术组和U手术+曲尼司特组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曲尼司特组CTGF的表达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lⅢ的表达手术+曲尼司特组与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间质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的释放与肾间质CTGF和ColⅢ的表达密切相关。曲尼司特减少类胰蛋白酶释放,减少CTGF的表达及ColⅢ的沉积,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c-Ski表达,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中的意义。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模型组(n=12)和干预组[大黄酸100mg/(kg-d),n=12]。第16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并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Ski的表达。结果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c-Ski表达与TGF-β1、α-SMA表达呈负相关;干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c-Ski表达较模型组高。结论c-Ski是TEMT的一个重要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n=12)、糖尿病模型组(D组,/n=12)、糖尿病大黄酸干预组[R组,n=12,大黄酸100mg/(kg·d)灌胃]。成模后第8周末及16周末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HE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钙档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1)的表达。结果(1)与N组比较,D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2)D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阳性表达显著低于N组,α-SMA、FN和TGF-β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N组,E-cad表达和TGF-β1表达呈负相关(rs=-0.60,P〈0.05),α-SMA、FN表达和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s=0.88,P〈0.05;rs=0.91,P〈0.01);(3)R纽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较D组明显减弱,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cad的表达较D组明显增加,α-SMA、FN和TGF-β1表达较D组均明显减弱(P〈0.01)。结论大黄酸具有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阻抑EMT有关。  相似文献   

4.
郭虹  朱妙珍  段建  曹礼应 《中国医师杂志》2003,5(3):359-361,37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模型,应用原位杂交、病理形态学观察、生化分析等技术,研究PGE1用药后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肾小管间质病变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UUO术后3d,肾间质水肿、单个核细胞浸润;14d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增生,间质面积增宽,伴随肾皮质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及TGFβ1mRNAg表达增多。后者的峰值出现先于羟脯氨酸峰值及间质面积增宽。PGE1可下调TGFβ1mRNA表达及羟脯氨酸含量,抑制间质中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PGE1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原因至少与抑制单个核细胞浸润及TGFβ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拮抗纤维化分子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UUO组和UUO 黄芪治疗组(AM)、 UUO 氯沙坦治疗组(ARB).在造模后7、14d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m blot方法检测梗阻侧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术后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TGF-β1表达增高(P<0.05);AM治疗后可减低UUO大鼠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相对面积,使肾组织中高表达的TGF-β1降低(P<0.05),与ARB作用相似(P>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表达,减轻和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程度肾闻质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PDGF-BB、TGF-β、α-SMA等指标,探讨PDGF-BB促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和意义;寻找防治肾问质纤维化的新途径. [方法]通过肾活检收集2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病理标本及其相对应的血、尿标本.根据Banff分级.将不同程度肾闻质纤维化的肾组织标本分为4组(每组5例):对照组、实验组(轻、中、重).肾组织采用SABC法检测PDGF_BB、PDGFR-β、TGF-β及α-SMA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计算各观测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并同时检测血肌酐、尿RBP及NAG酶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结果]PDGF-BB及PDGFR-β可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呈阳性表达,肾间质区仅少量表达,PDGF-BB及PDGFR-β的表达强度随着肾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α-SMA可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肾间质细胞胞浆及血管壁有阳性表达.且其表达强度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TGF-β可见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及胞膜阳性表达.且其表达强度与肾问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DGF-BB的表达与PDGFR-β、α-SMA、TGF-β的表达正相关;PDGFR-β的表达与α-SMA、TGF-β的表达正相关.肾组织PDGF-BB及PDGFR-β的表达与尿RBP、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DGF-BB、PDGFR-β的表达与尿NAG酶水平两者无相关性. [结论]在肾纤维化肾组织中,PDGF-BB、PDGFR-β、TGF-β和α-SMA在肾小管表达显著增加,并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加,提示PDGF-BB、TGF-β和α-SMA是肾小管问质纤维化的重要致病因子.尿RBP、NAG酶水平不能反映肾闻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高糖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影响的分子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分为4组:①甘露醇组;②高糖组;③高糖+TGF-β1中和抗体组;④高糖+IgGl对照组.EU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p-Smad2/3核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a-SMA和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高糖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a-SMA和下调E-cadherin mRNA表达.与刺激前和甘露醇比较,高糖可以刺激NRK52E细胞合成和分泌内源性TGF-β1,上调p-Smad2/3核表达水平(P<0.01).TGF-β1中和抗体能抑制高糖介导的p-Smad2/3核表达,下调高糖介导的a-SMA蛋白表达,及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 [结论]高糖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8.
陈幼发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39-134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β1)、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12只正常组(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kg·d)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植物油。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血肌酐(Scr)、血糖。肾组织PAS、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基质、细胞的增生,明显缓解肾小管的损伤,肾间质的基质减少。4周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实验组低于模型组[(3.08±0.48)μg/minVS(3.35±0.56)μg/min,P〈0.05],8周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2.49±0.40)μg/minVS(4.53±0.87)μg/min,P〈0.01];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减少尿蛋白。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减少肾小管-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从造模后第2天起,姜黄素组给予100mg.kg-1.d-1姜黄素腹腔注射。术后第4周,处死各组大鼠,用HE、Masson染色评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TGF-β1、CTGF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UN水平显著增加(P<0.01),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CTGF及ColⅠ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或P<0.05)。姜黄素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都被显著抑制(P<0.01或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GF-β1和CT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模型+黄芪治疗组。在造模后第3、7和14天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HGF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HGF mRNA和TGF-β1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HGF和TGF-β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的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黄芪治疗后可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5)。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逐渐增加;HGF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表达规律,在UUO术后第7天达高峰,此后大幅回落;与模型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黄芪治疗后可使肾组织中的HGF表达显著增高,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诱导HGF表达上调及抑制TGF-β1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北京石景山区疾病死因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石景山区1984~1993年死亡资料分析,提示10年中全区总死亡率为401.35/10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位居前三位。占总死因的59.06%  相似文献   

12.
六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兴乾  胡萃 《营养学报》1998,20(2):224-228
目的:分析6种鳞翅目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6种昆虫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和米蛾的幼虫以外,其余的蛋白质含量均在41%以上,最高的达75.2%。脂肪的含量变化较大,菜粉蝶、桑蚕的含量在8.52%~15.67%之间,其余的在19.35%~49.48%之间。氨基酸含量为25%~7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50%~49.76%,除5龄桑蚕外,其余的种类均在40%以上。6种昆虫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AAS)在31~66之间。桑蚕、菜粉蝶、亚洲玉米螟、米蛾等幼虫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棉红铃虫则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6种昆虫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桑蚕含有较高的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SF-36量表分析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定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对居住满30年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0~40名老年人,共抽取37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影响生命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生活来源、生活事件、心理及健康状况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从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出发制订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项目,以促进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掌握防治工作进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区县为单位自评,在自评基础上市级抽查。采取核实资料的方法对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自评三项综合指标评分40个区县均在85分以上;2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市36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39个区县,占97.5%;居民户合格率>90%者35个区县,占87.5%;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者11个区县,占27.5%,10%-19.9%者27个,占67.5%,>20%者2个,占5%。市级抽查20个区县,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者19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个区县有19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18个占94.74%,零售单位经均>90%,居民户合格率>90%者18个,占90%,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肿率无<10%的区县,10%-19.9%者19个,>20个者1个。结论:对照消除磺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判断,无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区县,实现基本消除目标的有17个区县,未实现阶段目标者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市体检人群的血糖代谢状况,探讨糖代谢异常和耱尿病的发生率.[方法]体检人群中符合条件的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测OGTT(0 min)的同时作TG,CHO,HDL-C测量,了解该人群的糖代谢情况以及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在参加OGTT试验的1 033例人群中,符合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诊断的共84例,占8.13%,糖调节受损(IGR)184例,占全部人群的比例为17.81%;HDL-C在统计的各组中其结果与糖耐量正常(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G除IPH组外、CHO除IFH/IPH外其结果与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成人DM人群中,IFH人群比IPH人群的比例高,且发病年龄更早;TG,CHO,HDL-C在DM组和IGR组均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M和IGR者多合并血脂紊乱,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PYLL指标,对蒜处1986 ̄1988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疾病、循环系疾病、寿命损失男性高于女性,以婴幼儿及中青年为甚。胃癌的减寿年数,减寿率明显高于肝癌、肺癌等,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癌症。为减少人口寿命损失,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搞好传染病的监测、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2008年初常州市麻疹流行情况及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年龄变化的原因,对初免月龄及再免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5月31日所有在感染科住院的麻疹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麻疹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分化,小婴儿和成人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论]提前初免,坚持原有再免,加强二次强化免疫及婚前再免,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刘坚初 《现代医院》2008,8(3):70-71
目的了解儿科抗生素的应用对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呼吸系统感染患儿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未应用抗生素及应用抗生素两组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菌株葡萄球菌、MRSA与MRCNS的分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菌株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3.10%和92.50%,对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2.50%,而对AMP/SBT的耐药率为6.90%和25.00%,敏感率为72.41%和50.00%。结论两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表现高度耐药,而对AMP/SBT敏感性较高,因此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单独应用对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失去治疗意义,必要时可根据联合药敏试验结果与其他抗生素联用,AMP/SBT抗葡萄球菌作用肯定,可广泛用于儿科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