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溶液缩聚法通过共聚的方式合成得到了聚酰胺酸(PAA),PAA经过热酰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PI)薄膜。重点讨论了成膜工艺中的升温速率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以1、3、5、7和9℃/min的升温速率制备出5种PI薄膜。同时对薄膜进行了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综合热分析等表征。结果显示:不同升温速率得到的PI薄膜的结构和性能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5℃/min升温速率制备的PI薄膜性能最优,具有最高的热分解温度,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强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2.
热和化学亚胺化对ODPA/ODA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茹  朱梦冰  黄培 《材料工程》2007,(7):51-54,58
以4,4'-二胺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为单体,采用两步法,分别经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过程制备了两种聚酰亚胺(PI)薄膜,并对两种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明两种薄膜均已完全亚胺化.化学亚胺化的PI薄膜的玻璃化温度、热稳定性均高于热亚胺化的薄膜.拉伸性能测试表明热亚胺化的薄膜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而化学亚胺化的薄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2,6-二甲基苯胺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制备了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MDDM),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TMDDM、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以不同的配比进行三元共聚,通过热亚胺化合成了6种TMDDM/ODA/ODPA-聚酰亚胺(PI)薄膜,随后对6种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6种PI薄膜具有优良的热性能、疏水性、紫外-可见光透过率、机械性能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3种二胺单体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六氟丙烷分别与3种二酐单体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再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9种聚酰亚胺(PI)薄膜。结果表明,这些PI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溶解于氨型强极性溶剂,在弱极性溶剂中也有一定的溶解性;CBDA和ODPA基PI在450 nm处的透光率超过80%,且CBDA基PI的紫外截止波长为310 nm,更接近无色,但其热稳定性最差,5%热分解温度在420℃左右,而PMDA和ODPA基PI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3,3’,4,4’-二苯甲醚四甲酸酐(ODPA)为二酐单体,采用等摩尔分数的9,9’-二(4-氨基苯基)芴(BAFL)和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3,4-APB)或1,4-二(4’-氨基苯氧基)苯(1,4,4-’APB)分别共聚制备含芴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对CPI薄膜进行FT-IR,DMTA,TGA和拉伸性能的测试。采用部分酰亚胺化的CPI薄膜与不锈钢黏结,制备单搭接黏结件,测试其室温及高温拉伸剪切强度,进而比较其黏结性能。结果表明,含芴CPI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BAFL,3,4’-ODA与ODPA共聚所得CPI薄膜的黏结性能最好,室温拉伸剪切强度达到19.2MPa,250℃仍然可达13.4MPa。  相似文献   

6.
6FAPE基含氟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氟二胺单体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6FAPE),分别与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进行低温缩聚反应,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5种聚酰亚胺(PI)薄膜,考察了其光学透明性和热性能,研究了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BDA基含氟PI薄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700nm)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性,450nm处的透光率为84.6%,且5种含氟PI薄膜在光通讯波段(1.30μm和1.55μm)均无明显吸收;除CBDA外,含氟PI薄膜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5%热失重温度超过530℃;5种含氟PT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在200℃以上,且CBDA基舍氟PI薄膜的Tg最高,达到265.5℃.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BPDA/ODA、BP DA/PDA和PMDA/ODA体系的聚酰亚胺(PI)薄膜,探究不同化学结构的PI薄膜在热氧和紫外辐照等外界环境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演变。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热氧和紫外辐照会导致PI薄膜力学性能下降,但不同化学结构的PI薄膜下降趋势不同,其中PMDA/ODA下降最快,BPDA/PDA下降最慢。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热氧和紫外辐照老化过程中酰亚胺环中的C—N键最先发生断裂,导致PI薄膜亚胺化程度降低,力学性能下降。此外,电子自旋共振光谱仪相对其他表征方法在PI薄膜老化初期可以较为直观地检测到自由基浓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可作为PI材料早期老化诊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尽量不影响其透光性的前提下解决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热膨胀系数(CTE)过大的问题,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5种BPDA掺杂量分别为0、10%、20%、30%和40%的共聚PI薄膜,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IR)、热重分析(TGA)、热机械性能分析(TMA)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共聚薄膜的热性能相比均聚薄膜有所提高;薄膜的介电常数与BPDA的含量成正比,而其在可见光领域的透光率与BPDA的含量成反比;在BPDA含量较低时,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BPD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BPDA摩尔分数超过30%时其力学性能开始降低;随着共聚单体含量的上升,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反应单体,改变非含氟BPDA单体在二酐中的配比和加料方式制备出一系列共聚型含氟聚酰亚胺(PI)薄膜并表征和分析其性能,研究了共聚物链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PDA单体的加料方式及其在二酐单体中的比例均影响薄膜的性能。共聚型含氟PI薄膜在室温下均溶于非质子极性溶剂,且在可见光范围内有较高的透光率。随着非含氟二酐单体BPDA含量的提高薄膜的光学性能略有降低而其热性能和力学拉伸性能提高。非含氟二酐单体占二酐单体的比例为68.97%的共聚型PI薄膜,在500 nm处的透过率达到96.01%;非含氟二酐单体占二酐单体比例为35.71%的共聚型PI薄膜失重10%的热分解温度为595.23℃,拉伸强度为100.98 MPa。同时,BPDA加料方式的改变对共聚型PI薄膜的光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拉伸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m-TB)为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二酐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常规的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二酐比例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并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紫外光谱仪、动态热分析仪、溶解性测试等对共聚聚酰亚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 780、1 720、1 500、1 380、1 050和725 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说明成功制备了聚酰亚胺材料;共聚聚酰亚胺只在PMDA与BPDA物质的量比为0.2∶0.8时存在结晶峰,其他比例时均为非晶聚合物;亚胺化后的共聚聚酰亚胺在DMSO、DMAc、DMF、NMP和m-cresol中有溶解性,证明成功制备出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热塑性共聚PI起始分解温度大于500℃,800℃时的质量保持率在5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聚合物中BPDA含量的提高,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当紫外光波长达到400 nm时,薄膜的透光率高达57.6%,当波长为760 nm时,薄膜透光率均达到100%,成功制备了透光率较高的聚酰亚胺薄膜.  相似文献   

11.
计量逻辑学(Ⅰ)   总被引:96,自引:2,他引:94  
在多值命题逻辑系统中提出了公式的真度概念。基于此,提出了公式间的相似度与伪度量,研究了所得的逻辑度量空间的基本性质,提出并研究了逻辑理论的发散度与相容度概念,给出了三种近似推理的模式,初步建立了计量逻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兴元  杨旭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6):109-114,119
综合考虑了系统因素的相对重要度与可能度,提出了一个新的相对重要度-可能度因果分析方法(IPCA)。利用科学方法给出了因素相对重要度、可能度的测定方法及因素综合分析矩阵与重要度-可能度因果分析图。列举了该方法在过程质量管理控制与高科技品牌管理中的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IVFS的IV-模糊度与IV-贴近度及积分表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间值模糊集空间上,给出描述Ⅳ-模糊度与Ⅳ-贴近度的公理化定义,借助于Lebesgue积分构造一种具体的Ⅳ-模糊度和Ⅳ-贴近度,从而获得由Ⅳ-贴近度刻划Ⅳ-模糊度的两种方法,这一结果将在区间分析及模式识别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中应用模糊集合论方法的必要性;提出L-R型模糊数以及7个模糊等级的梯形模糊数和三角形模糊数表示方法及其清晰化计算公式;提出对象评判经模糊等级评价、综合并清晰化得出评价矩阵的方法;在提出理想矩阵基础上建立评价的灰色关系系数矩阵,最终求出每一评判对象的关联度,以此确定排序.举出由5名评价人员,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得了一系列聚酰亚胺(PI)薄膜。在化学亚胺化阶段,通过控制脱水剂的量将前驱体转化为具有预定酰亚胺化程度(pre-ID)的酰胺酸-酰亚胺共聚物。原位生成的刚性酰亚胺结构诱导分子链规整排列,得到具有不同的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PI薄膜。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re-ID的增加,最终PI薄膜的结晶度逐渐增加。PI薄膜的力学性能也随着pre-ID的增加呈现出增强趋势,与样品PI-0相比,PI-100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了23.2%、7.6%和158.6%。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引入传递维度和协作维度的概念,并对企业过程的职能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用IT表达的过程再造,最后分析了某公司财务付款过程的再造案例并付诸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比国内外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技术,研究高效洁净化利用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了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价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程度的洁净化度、生态优化度、低碳度的概念并作出了相应的定量判据,最后提出了我国2030年、2050年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外径千分尺的径向摆动和平面度及平行度失准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修复以上问题的基本方法:之后详细叙述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全新方案——外径千分尺自动研磨机的研制。文章较全面地介绍研磨机的工具结构及操作过程等。  相似文献   

19.
霍丽晓  檀润华 《包装工程》2019,40(20):200-209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的产品单一色彩设计方法,研究在单一色彩产品设计中造型—色彩的匹配规律、消费者的喜好规律,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单色产品设计中造型—色彩的匹配度和受喜好程度的预测,以指导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设计实验,对造型—单一色彩的匹配度、消费者的喜好程度进行量化、评分,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研究规律,并且建立数学模型。之后,进行验证实验,并将验证实验的结果与上述研究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其相对误差,从而验证研究方法及相关规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论 验证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造型—色彩的匹配程度和受喜好程度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在适宜范围内的纯度、明度较高的色彩与造型的匹配度越高,就越受到消费者喜爱。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单一色彩产品设计中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一种预测和指导方法,以供今后的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ird degree stochastic dominance is usually defined by stating two separate conditions. It is shown in this note that the second condition is superfluous, because it is already implied by the first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