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计划生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孕妇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是保证优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有些疾病可能由孕妇传给胎儿,引起流产、发育异常、先天畸形、智力障碍等。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宫内胎儿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据徐桂林报道[1],我国HCMV的先天性感染率可高达3.7%,严重影响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与优生有关的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下)张正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接上期)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引起的爱滋病于1981年由美国首例临床报告,其特点为致死性机会感染和选择...  相似文献   

3.
出生缺陷预防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人文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县育龄群众对优生知识的知晓率、对出生缺陷预防的参与率、优生检测率、小剂量叶酸补服率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计划怀孕人群优生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以加强防范。方法采取3种分类方法对2378对农村计划怀孕夫妇中167对(172人)存在的孕前优生高风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存在的优生高风险因素达7.0%;其中,性传播疾病和传染(或)感染性疾病为孕前优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与其他风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遗传因素和可能遗传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农村育龄人群优生的高风险因素主要为非遗传因素,必须认真落实孕前优生筛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出生缺陷预防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人文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县育龄群众对优生知识的知晓率、对出生缺陷预防的参与率、优生检测率、小剂量叶酸补服率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6.
育龄妇女3398例孕前TORCH感染筛查与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RCH是由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弓形体(TOX)等引起的胎儿感染并致畸形或发育异常的常见病原体,为了全面落实优生优育的政策,做好优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我们选白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3398例已婚育龄进行孕前TORCH感染筛查,即CMVIgM、HSVIgM、TOXIgM、RVIgM和RVKg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治疗。RVIgG阴性者给予优生服务指导,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现将检测和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生干预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再次孕前行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测定、免疫抗体检测及生殖道炎症检查后,于患者再孕前后分别进行优生干预性治疗并行产前诊断。结果15例患者再次成功妊娠,其中13例(68.2%)已分娩表型正常儿,子代染色体不平衡异常率仅为31.8%,明显低于理论异常率(60%~80%)。结论优生干预可显著提高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再次妊娠的优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本院2013年80例细菌感染的住院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并同时做血常规检测,并对以上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有76例hs-CRP明显升高,白细胞升高63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是一个快速、灵敏的指标,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余春霞 《中外医疗》2012,31(22):183-183
自从取消婚检之后,我国缺陷婴儿出生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地区更是突飞猛进。在这种情形下,我国提出了优生"两免"政策,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检测。这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不但干预了出生缺陷,同时也提高了人口素质。本文就是结合浙江省杭州地区一些实际,分析了优生两免的重要性,对落实计划生育优生"两免"工作带来的思考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出生缺陷则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出生缺陷干预与人口素质研究推广项目,建立符合我县实情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的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模式,以项目为载体有效的向广大群众广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孕期增补小剂量叶酸制剂,对孕后妇女适时进行优生检测,对有效控制病残儿的发生,提高我县人口素质,推动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尿液一般检查的进展王淑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尿液是人体的重要体液,成分极其复杂,检测项目甚多。尿液分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和细胞学等方面的检测手段。目前已在卫生防病、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营养监护、药物监测以及遗传优生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2.
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检测对VZV感染性疾病诊断有极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尚未有准确、有效诊断方法,本文用感染了VZV的单层人胚肺成纤维单层细胞(HEL)制成抗原片,以酶标SPA法检测抗VZV抗体,为VZV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仕  郭玉娟 《安徽医学》2010,31(3):259-26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5例感染性疾病儿童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以血常规、血培养和临床诊断为依据区分细菌感染组(A组)和病毒感染组(B组),细菌感染组的血清CRP浓度为(76.9±10.4)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9.1±2.0)mg/L(P〈0.01)。结论检测CRP水平是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积极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IgG亚群的变化及其在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和15例对照组血清IgG亚群,并检测了12例新生儿肺炎恢复期的血清。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1、IgG3明显降低(P<0.01),IgG4明显增高(P<0.01),IgG2变化不显著。新生儿肺炎恢复期IgG3明显增高。结论:新生儿时期体液免疫反应,特别是IgG3在抗感染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稳定现行的计划生育与优生政策具有现实道德价值,但不可回避实践中的伦理冲突与法律风险;要求正确适用伦理原则积极应对并恰当务实地处理计划生育与优生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唐晓君 《吉林医学》2014,(15):40-41
目的:对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诊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49例作为研究组,在同期收治的患者中,另选49例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PCT、CRP以及WBC检测情况和各项指标的阳性率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案的检测后,两组患者的PCT、CRP检测的检测水平之间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的PCT、CRP以及WBC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PCT与CRP检测出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检测出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降钙素原检测来诊断感染性疾病患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IL-2、IL-6和IL-8的含量,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感染性疾病组血清IL-2显著低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2值显著低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感染性疾病血清IL-6和IL-8显著高于是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6和IL-8值显著高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结论:新生儿患染性疾病时存在白细胞介素失调,其中IL-2、IL-6、IL-8在其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提示白细胞介素水平的高低可反映疾病的严重,并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极少,在急慢性感染时,其浓度可显著升高。我们通过检测345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分析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感染性疾病和40例非感染性疾病血清中PCT,CRP的含量.结果:(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2)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时,PCT,CRP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358例发热待查(FUO)患者临床特征,为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358例发热待查患者,将病因分为感染性疾病(259例)、非感染性发热(76例)及诊断不明(23例)3类,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非感染性疾病组的住院天数(16.21±11.74)较感染性疾病组(9.82±6.51)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性感染212例(81.9%)最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布氏杆菌病9例(2.51%)、结核菌感染例41例(11.45%)。非感染性疾病中以未分型结缔组织病39例(51.3%)更为常见。结论 FUO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