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GALAD模型在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HCC患者217例,以及同期本院诊断为良性肝脏疾病(BLD)患者210例为BLD组,同期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2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FP、AFP-L3、DC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单个血清标志物及GALAD模型对HCC的诊断效能,并采用Hosmer-Lemeshow统计方法进行拟合优度验证。结果 GALAD模型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高于单个血清标志物;当GALAD模型截断值为1.71时,GALAD模型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7%和81.12%。拟合优度GALAD模型显示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14.23,P>0.05)。结论 GALAD模型在中国人群中用于HCC的诊断效能优于AFP、AFP-L3、DCP,对中国HCC人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 1,TSP-1)、凝血酶原(protein-Ⅱinduced by vitamin Kabsence,PIVKA-Ⅱ)及内脂素(visfatin)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112例在本院住院的肝癌患者为疾病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正常者112例为对照组,2组血清TSP-1、PIVKA-Ⅱ及visfatin水平,观察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疾病组患者血清PIVKA-Ⅱ及visf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SP-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随着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内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的恶化,患者的血清TSP-1水平明显下降,PIVKA-Ⅱ及visfatin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内转移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生存情况与TSP-1水平呈现负相关,与PIVKA-Ⅱ及visfatin水平呈现正相关;联合检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大于单独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SP-1、PIVKA-Ⅱ及visfatin临界水平分别为65.13μg/ml、221.36 mAU/ml、36.79 ng/L。结论血清TSP-1、PIVKA-Ⅱ及visfatin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铁蛋白(Fer)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n=67)与正常人(n=60)AFP和Fer血清水平,并计算血清AFP和Fer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和Fe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FP和Fer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2.6%,与AFP单独检测和Fer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8.3%和61.4%)相比,均要显著地提高(P<0.01)。结论血清AFP和Fer联合检测能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29例PHC患者、28例肝硬化患者、103例其他肝损伤疾病患者的AFU及AFP含量.结果 AFU与AFP在PHC中的诊断率分别为86.2%和72.3%,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AFU的阳性率为84%,两者联检的总阳性率为93.1%.结论 AFU与AFP联合检测对提高PHC的诊断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8,(2):185-186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肝疾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AFP及PT检测,计算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P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患者(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其他肝病组(P<0.05);慢性肝炎组与其他肝病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其他肝病组患者的血清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显著低于AFP检测及联合检测(P<0.05),AFP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AFP检测、PT检测、AFP联合PT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血清AFP与PT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健康对照组98例,原发性肝癌组67例,肝硬化组54例,均同时检测血清AFP,AFU.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正常健康对照组AFP AF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为68.6%86.6%联合检测的AFP、AFU的敏感性为92.5.0%。结论:联合检测AFP、AFU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张志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40-4141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收集65例PHC患者、41例为健康体检者和34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AFP-L3、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AFP。计算AFP-L3和AFP诊断PHC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并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PHC组AFP、AFP-L3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肝脏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AFP。结果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肝病患者以AFP〉4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3.49%,特异性达99.32%。结论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的免疫学指标,动态观察AFP水平有助于鉴别肝癌与非肝癌性肝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类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肝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1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PIVKA-0、TSGF和CA125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IVKA-Ⅱ、TSGF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AFP阴性的患者78例为观察组,慢性肝炎患者75例为对照组。所有观察组病例均选择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 (CA199)和α-L-岩藻糖苷酶(AFU),生化酶学速率法检测γ-谷氨酸氨基转移酶(γ-GT)。通过ROC曲线分析SF对于PHC诊断和预测术后PHC复发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SF、 AFU、 CEA、 CA199和γ-GT水平分别为(25.24±6.03)μg/mL、(34.61±9.35) U/L、(8.86±1.21) ng/m L、(51.22±10.23) U/mL和(301.23±54.37) 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12±4.09)μg/mL、(30.29±5.73) U/L、(6.83±0.89) ng/mL、(47.73±10.28) U/mL和(285.55±61.35) U/L (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诊断PHC的AUC面积为0.885 (95%CI:0.794~0.9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和91.2%;联合诊断的AUC面积为0.914(95%CI:0.830~0.96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6%和93.7%。截止本研究终止, 2例PHC患者失访, 24例出现术后PHC复发,复发率为31.58%;复发组的SF、 AFU、 CEA、 CA199和γ-GT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预测术后PHC复发的AUC面积为0.863 (95%CI:0.782~0.93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4%和90.6%;联合检测的AUC面积为0.905 (95%CI:0.812~0.97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和91.2%。结论血清铁蛋白对于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多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基因型和血清PIVKA-Ⅱ水平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341例,通过Sanger测序法和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乙肝基因型和血清PIVKA-Ⅱ水平。 结果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组的PIVKA-Ⅱ水平显著高于乙肝相关肝硬化组和慢乙肝组(P<0.01),并且随TNM肿瘤分期的增高PIVKA-Ⅱ水平升高。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组、乙肝相关肝硬化组及慢乙肝组基因型C型占比均高于基因型B型,但各组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TNM肿瘤分期组间乙肝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PIVKA-Ⅱ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时不能忽视基因B型患者,应同样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97例,其中HCC患者27例(均为肝硬化患者),非HCC患者70例(包括肝硬化患者47例,非肝硬化患者23例).检测不同组间患者的AFP和PIVKA-Ⅱ,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对所有入组患者做AFP和PIVKA-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CC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CC组(Z=-3.244、-3.329,P均<0.01).血清AFP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48%、42.86%,血清PIVKA-Ⅱ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4.04%、48.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AFP和PIVKA-Ⅱ不同的联合诊断方案,可将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100.00%和91.43%.ROC分析结果显示,AFP、PIVKA-Ⅱ和AFP×PIVKA-Ⅱ(AFP和PIVKA-Ⅱ之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CI:0.594~0.832)、0.719 (95%CI:0.607~0.831)、0.751 (95%CI:0.636~0.867).所有患者的AFP和PIVKA-Ⅱ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0(P<0.01),HCC患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00(P<0.05).结论 血清PIVKA-Ⅱ用于HCC的诊断价值与血清AFP相当,可作为临床诊断HCC的血清学标记物.血清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陈晓香 《现代保健》2010,(16):136-13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对原发性肝癌(PHC)与肝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原发性肝癌、48例肝良性肿瘤和52例健康对照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FER浓度;用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测定血清AFU和GGT。结果PHC组血清AFP、AFU、GGT和FER水平与肝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FP、AFU、GGT和FER联合检测PHC敏感度和特异性增高,检测阳性率达94.4%与四项单独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AFP、AFU、GGT、FER联合检测能提高PHC的诊断阳性率,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采用联合检测作为PHC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总结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人肝癌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168例老年肝癌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为57例、85例及26例。结果在所有确诊肝癌患者中,83.9%有乙肝病毒(HBV)感染史,77.4%表现为HBsAg阳性,64.9%有慢性肝炎病史,59.5%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外科治疗组1、2、5年生存率为84.2%、66.7%及28.1%;介入治疗组为72.9%、58.8%及10.6%:保守治疗组7.7%、3.8%、0.0%。结论HBV感染是导致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并呈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演变过程。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疗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coupled spin column,ACSC)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isoforms,AFP-L3)对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的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2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5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及AFP-L3浓度,以AFP-L3%≥10%为阳性判断标准,分析AFP-L3%与良恶性肝病的关系。结果:ACSC法检测AFP-L3%对92例原发性肝癌(HCC)的灵敏度是85.86%,对45例慢肝、肝硬化的特异性为95.56%,诊断准确度为89.05%,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226。结论:ACSC法检测AFP-L3指标在PHC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7省市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我国7省市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水平以及维生素K缺乏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国7省市405例健康足月婴儿和142例早产婴儿脐血PIVK-Ⅱ进行测定。结果:(1)405例足月婴儿脐血PIVK-Ⅱ阳性率为44.7%(181/405),其中男婴为43.5%(93/214),女婴为46.1%(88/191)。142例早产婴儿脐血PIVK-Ⅱ为43.0%(61/142),其中男婴儿为45.3%(34/75),女婴为40.3%(27/40),二者性别无统计学意义。(2)城市和农村出生足月婴儿和早产婴儿脐血PIVK-Ⅱ阳性人群2-9mg/ml范围最多,亦占44.2%,但在>200ng/ml极重度阳性亦占10.3%。(3)PIVK-Ⅱ阳性率随月龄增加而降低,但2月龄时其阳性率仍为14.3%。(4)城市新生儿PIVK-Ⅱ阳性率随出生体重增加和孕周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我国新生儿和婴儿存在较严重维生素K缺乏亚临床现象,应大规模实施维生素K预防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维生素K的营养状况。方法EuSA法测定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的38例儿科住院患儿的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s-Ⅱ,PIVKA-Ⅱ)含量(正常值〈2ng/ml)。结果本组38例因感染性疾病住院的4个月至12岁患儿中,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含量≥2ng/ml为16例,阳性率为42.11%。本研究显示患儿年龄与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含量无相关性(r=-0.2369,P=0.1521);病程(d)与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含量无相关性(r=-0.2676,P=0.1043)。结论本组大部分住院患儿存在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检测血清GP73对PHC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的含量,探讨GP73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共收集149例血清,其中原发性肝癌57例,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38例,健康人22例。应用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血清GP73含量。并对57例原发性肝癌的GP73含量与其肿瘤大小、结节数量和对29例原发性肝癌术前与术后的GP73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73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检测血清GP73含量可作为诊断PHC的—个血清标志物,与AFP联检可提高对PHC的诊断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山西地区原发性肝癌(PHC) 中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以山西省肿瘤医院为主的省级4 所医院PHC患者98 例,检测抗-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等指标,均采用ELISA 法进行测定。结果 PHC 组抗- HCV 阳性率8.16 % ,HBV 感染率68 .3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 P<0 .05) 。两者的病因分值(ARP) 分别为94% 和91 % 。经1∶2 条件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抗- HCV、HBsAg 和抗- HBc 均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55 .06、10 .18 和9.85 。叉生分析结果表明,抗- HCV和HBsAg 双阳性的OR值为61 .37,较两指标单一阳性的OR值明显为高,亦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 HCV 和HBV 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CV感染在致肝癌作用中,是当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HBV 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HBV和HCV双重感染对肝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肝癌死亡病例,探讨合并各种并发症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53份原发性肝癌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应分层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死亡病例中男、女患者性别比列为5:1,其中死亡年龄男性患者偏低,女性患者在60岁以上;年龄因素与各并发症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40岁死亡病例中肝癌破裂出血所占比例较其他各组比例显著增高,而肝性脑病病例较其他各组病例数明显较低;40~49岁死亡病例中合并其他脏器转移的病例所占比例较其他病例较高;〉80岁老年死亡病例中合并肝炎、肝硬化死亡病例明显较少,而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病例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肝癌死亡病例中各并发症构成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