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影响cT1aN0 M0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0例cT1aN0 M0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患者的病理特征以及相关临床资料,联合单一因素和多种因素共同分析,探究cT1aN0 M0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对所有入选的280例cT1aN0 M0肺腺癌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之后发现,CT影像学类型为纯磨玻璃影的患者108例(38.6%),CT影像学类型为磨玻璃影带有实性成分的患者(实性成分直径<5mm)117例(41.8%),CT影像学类型为部分实性结节的患者(实性成分直径≥5mm)12例(4.3%),CT影像学类型为纯实性结节的患者43例(15.4%).患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8例(10%),其中N1淋巴结转移患者16例(5.7%)N2淋巴结转移患者12例(4.3%).本次研究对象中,所有实性成分直径小于5mm及CT影像学类型为纯磨玻璃影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临床上cT1aN0M0肺腺癌患者,若其影像学表现为纯磨玻璃影或实性成分直径小于5mm,通常没有淋巴结转移情况发生.患者肿瘤直径大于1cm,混合性结节和实性结节以及CEA>5μg/L等成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PET-CT表明,当最大标准摄入值大于5时,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  相似文献   

2.
薛信乐  韩大力 《河北医学》2014,(8):1281-1284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食管癌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以我院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食管癌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上腹、左胸入路淋巴清扫术,术后对各分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予以探讨。结果:158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2449枚,平均每例清扫15.5枚,其中证实有10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总数转移度711枚,转移度为29.0%,其中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以SiewertⅠ型患者为主。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在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Siewert分型,Ⅰ型、Ⅱ型的AEG患者均可选择经上腹左胸两切口,而Ⅲ型AEG患者则可选择单一经腹切口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广泛廓清纵隔淋巴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肺腺癌临床资料。全部肺腺癌均按Naruke肺癌淋巴结的分布图施行手术切除,进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肺腺癌T分期与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清除淋巴结1695组。N1转移率8.9%,N2转移率20.1%,N1 2转移率23.9%,跳跃转移45.6%。T1期的N2转移2例。T2以上转移112例。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但不存在因果关系。结论:T1期肺腺癌早期淋巴转移,所以有必要广泛廓清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腺癌是否因淋巴转移而需进行系统性淋巴清扫并寻找预测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98例外周型小结节的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记录曾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检查患者的最大标准摄入值( SUVmax),单因素与多因素进行相应分析,寻找容易使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34例CT影像学类型为纯磨玻璃影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混合型磨玻璃影的72例患者中67例(93.1%)无淋巴结转移,只有5例(6.9%)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表现为实性结节的92例患者中共有29例(31.5%)发生淋巴结转移,P〈0.01,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中,肿瘤直径大于1cm,混合性结节及实性结节及CEA〉5μg/L成为重要预测因素。另外通过行PET-CT患者中最大标准摄入值的分析表明,SUVmax〉5时,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发生率更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这类患者需要实行淋巴结清扫。结论肺腺癌患者在高分辨CT 纯磨玻璃影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较少。肿瘤直径大于1cm,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癌胚抗原CEA〉5μg/L,PET-CT检查的SUV-max〉5的情况有淋巴结转移发生,暗示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8例行肺癌根治术的cT1-2a N0 M0期肺腺癌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遴选出早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318例病人中,49例(15.4%)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灌注参数与肺腺癌(LUAD)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LUAD患者7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收集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病变相对应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分析CT灌注参数与LU...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清扫依据,对85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广泛肺门、叶间及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85例肺癌共清除淋巴结874枚。总转移率为58.8%(50/85),N_1占21.2%(18/85),N_2占37.6%(32/85),跳跃性N_2共9.4%(8/85)。分布在纵隔第1、2、4、5、6、7组淋巴结。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肺癌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有关。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组别、多区域及跳跃性,肺癌早期淋巴转移在T_1期,所以,肺癌术中有必要常规胸内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EGFR和C-erB-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EGFR和C-erB-2在肺腺癌中与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关系。方法选取67份肺癌组织标本,其中有淋巴结转移38例,无转移29例,30份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免疫组化学染色,检测EGFR、C-erB-2、E-cadherin蛋白表达,qRT-PCR分别检测EGFR和C-erB-2的mRNA表达。分析EGFR、C-erB-2表达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EGFR、C-erB-2、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C-erB-2、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EGFR、C-erB-2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GFR、C-erB-2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1.EGFR、C-erB-2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性,且二者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性。②两者可能在肺腺癌淋巴转移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EGFR、C-erB-2水平有有助于肺腺癌的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9.
T1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肺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2例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62例T1肺癌患者中2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N2转移率为13.6%(22/162)。瘤体直径≤1.5cm组和1.6~3.0cm组的N2转移率分别为2.8%和22.2%,其中瘤体直径≤1.5cm鳞癌组未见N2转移。T1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5.6%和20.0%,差异显著。T1高、低分化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4.3%和23.2%,差异显著。结论:T1肺癌中,N2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瘤体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相关,且存在跳跃式转移的特点。故针对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手术治疗的140例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探讨不同病理参数情况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结果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6.4%(65/140),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密切相关,T1、T2、T3、T4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6%、43.3%、75%、83.3%(P=0.008);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越高,组织分级为I、Ⅱ、Ⅲ级的肺腺癌和鳞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2.2%,42.3%,73.5%(P=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鳞癌和腺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临床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需辅以放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肺癌晚期可出现全身多处器官的转移,临床常见转移部位为区域淋巴结、肺内、脑、骨、肝脏和肾上腺,而口腔转移十分罕见。有研究根据既往文献报道推测,肺癌颌面部转移的发生率低于0. 5%[1]。口腔转移瘤出现口腔症状往往早于肺部症状,约50%的患者首诊于口腔科,导致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本研究收集了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并口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GFR和DEC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肺腺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GFR和DEC1的表达。结果在癌组织中,EGFR胞膜上的表达为45.3%(34/75),DEC1胞核上的表达为54.7%(41/75),两者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1);EGFR的表达与组织分化(P=0.033)、淋巴结转移(P=0.006)和远处转移(P=0.043)相关,DEC1与年龄(P=0.026)和肿瘤大小(P=0.047)相关。表达模式为EGFR+/DEC1+的肺腺癌患者比EGFR-/DEC1-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4)。结论 EGFR和DEC1蛋白的共表达可促进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浸润性肺腺癌(IA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舟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IAC患者540例,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癌胚抗原(CEA)水平、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p53表达水平、肿瘤生长部位、肿瘤最大径、病理亚型...  相似文献   

15.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胃癌根治术标本52例共计淋巴结1 176枚,平均每例22.6枚(9~60枚),将淋巴结术中评定为阳性、可疑、阴性3类,阳性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可疑、阴性淋巴结切成两半分别保存,可疑且常规病理为阴性的462枚淋巴结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查,研究不同部位各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52例胃周淋巴结转移大量存在,有48.3%(223/462)阴性淋巴结存在微转移,肿瘤部位不同(胃窦、胃体部、胃上部)淋巴结转移的顺序和规律不同,跳跃性转移常见.所有淋巴结中No 6 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平均为75.7%,其次为No 3 组为72.9%.No 7、8、9 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5.3%、50.0%和35.9% .与No 8、9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程度(P<0.05) .结论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程度不同的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CT影像学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临床预判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病理N分期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建立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前CT影像学特征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肺腺癌术前临床N分期与术后病理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1-2N0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阐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发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cT1-2N0期乳腺癌患者687例,根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层,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687例cT1-2N0期乳腺癌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56例(22.7%)。单因素分析,年龄、cT分期、pT分期、病理分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分子分型等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年龄<35岁(r=3.440,P=0.010)、cT2(r=1.770,P=0.007)、浸润性导管癌(r=3.397,P=0.001)、脉管浸润(r=7.434,P=0.000)和Luminal型(r=2.212,P=0.015)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T1-2N0期乳腺癌患者中,年龄、cT分期、病理分型、脉管浸润和分子分型是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有无脉管浸润最为重要,术前全面分析和评估临床资料及术前获得的病理结果将有助于正确选择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255例,其中经左胸入路手术81例,经腹手术174例,所有患者均行胃周淋巴结及下胸部淋巴结清扫。选取年龄、性别、Siewert分型、Borrmman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食管侵犯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临床特征因素,分析其与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2例(79.2%)患者存在胃周淋巴结转移,其中19例(7.5%)同时伴随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与非下胸部淋巴转移组(n=236)相比,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组(n=19)具有食管侵犯长度更长、TNM分期更晚的特点(P<0.05),同时两组在Siewert分型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下胸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侵犯长度及肿瘤TNM分期对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OR分别为:30.1、17.3。结论:AEG的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率低,其转移与否同肿瘤的Siewert分型、食管侵犯长度、肿瘤的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富忠  秦庆珍 《河北医学》2005,11(3):200-20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范围。方法: 对接受全子宫、盆腔淋巴结切除的1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准确记录肿瘤所处子宫腔位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学分级、切除淋巴结位置、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范围。结果: 位于宫底部、宫体部、累及宫颈者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 20%、21%、37.7%,均以髂外淋巴结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病灶局限于宫底、宫体部者多为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累及宫颈者以髂外、髂总淋巴结转移为常见。前者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 25%,后者为 70.6%,P<0.01。所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累及宫颈者的髂总淋巴结均为阳性,而病灶限于宫体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仅有30%髂总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程度、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位于宫体部的肿瘤可直接或由宫颈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宫颈受累者最易发生髂总和髂外淋巴结转移。病灶累及宫颈者髂总淋巴结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Ⅰ期、G1、局限于子宫内膜的癌肿可仅行全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