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构建安宁疗护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为开展安宁疗护远程居家照护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以支持性照护模型为理论指导,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质性访谈初步拟订安宁疗护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2023年3月进行2轮函询,征询专家意见并修订方案,形成终稿。2023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出院的10例患者初步应用该方案,采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远程照护满意度评价方案应用效果。结果 共16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其权威系数为0.928。2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12%、1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100%、25.00%,条目评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5~0.18、0~0.1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93、0.210(P<0.001)。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症状管理、生活照护、心理及精神照护、社会信息支持4个维度,疼痛管理、呼吸困难管理、胃肠道症状管理、咳嗽/咳痰管理等17个模块,涵盖37项具体实施内容。方案应用期间脱落1例患者,最终纳入9例。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其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得分为(60.22±7.41)分,处于高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构建安宁疗护课程的方法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学生意愿调查,拟定本科生安宁疗护课程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020年9月—11月选取3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课程试运行,并在教学后采用满意度问卷进行调研。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20/20)和90%(18/20),2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9和0.207(均P<0.05)。最终构建的安宁疗护课程包含了培养目标(识记目标、理解目标、应用目标、情感目标方面共17个子条目)、课程内容(8个章节,共41个内容)、学时(16学时)、开设学期(第3学期)。课程实施后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35名学生均认为本课程开设是有必要的;24名学生对讲授内容非常满意;35名学生均认为达到了学习初期制订的学习目标。结论 构建的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课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医院-社区-居家三级联动安宁疗护模式(以下简称安宁疗护模式),推进区域安宁疗护协同发展。 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小组会议的基础上,构建安宁疗护模式初稿,采用德尔菲法,邀请20名安宁疗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按照专家函询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将构建的安宁疗护模式在10例肿瘤患者中进行初步应用。 结果 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专家判断系数为0.84,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91,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86~0.193。最终形成的安宁疗护模式包含7个一级指标(模式目的、实施机构、组织结构及时间界定、岗位职责及要求、服务模式实施途径、核心服务内容、评价与持续改进)、2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和19个四级指标。10例肿瘤患者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安宁疗护模式内容全面、科学可靠,可为推动区域内晚期肿瘤患者全程照护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安宁疗护的真实体验,探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为构建新生儿安宁疗护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题分析法,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新生儿科的16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安宁疗护的心理体验包括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3个主题。结论 医护人员能认识到新生儿安宁疗护的重要性,但其安宁疗护的知识培训仍需加强,尤其是面对临终患儿家庭的沟通技巧、心理支持培训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关于新生儿安宁疗护的感受和经验,为新生儿安宁疗护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0年5月—7月对13名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护理管理者、医务社会工作者、安宁疗护医生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临终新生儿的需求、临终新生儿家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安宁疗护门诊,满足更多终末期患者的需求。 方法 设置安宁疗护诊室,由护士出诊,对患者进行筛查、签订安宁疗护知情同意和意愿确认书、全面评估、建立档案、发起多学科会诊、制订照护方案、合理转介、定期随访、提供安宁疗护信息咨询。统计门诊工作量和成效。 结果 2020年10月安宁疗护门诊开诊,至2021年5月30日,门诊量为136例次,针对患者痛苦症状,出诊护士能独立解决108项,发起多学科会诊28次;开展“互联网+”居家照护59例次、收治入院52例、转介基层医院25例;随访388例次。患者的安宁疗护需求满足程度较高;患者综合服务满意度为99.5%,家属综合服务满意度为99.3%。 结论 安宁疗护门诊能够满足终末期患者的需求,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整合地区资源进行区域安宁疗护联动,促进安宁疗护分级诊疗的开展,加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养,推动安宁疗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于淼  胡佳惠  孙淑清 《全科护理》2021,19(12):1609-1611
简要阐述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我国近年来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临终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宁养院护理管理模式、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以及实施安宁疗护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以期促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淼  胡佳惠  孙淑清 《全科护理》2021,19(12):1609-1611
简要阐述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我国近年来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临终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宁养院护理管理模式、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以及实施安宁疗护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以期促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霞荣  范云霞  陈今云  张玉玺 《全科护理》2020,18(20):2519-2522
总结人文关怀在117例终末期病人安宁疗护中的护理实践。成立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安宁照护团队,在安宁疗护过程中辅以人文关怀,不仅让病人感受到身体舒适、精神健康和灵魂安宁,家属顺利应对亲人患病期间以及丧亲之后的哀伤时期,还提高了广大医护人员姑息护理及人文关怀的知识和技能,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和谐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宁疗护试点病房护士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7月辽宁省228名安宁疗护试点病房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量表(MBI)、疲劳量表(FS-14)、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对数据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基于主要影响因素构建睡眠障碍动态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Bootstrap法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慢性病、抑郁、焦虑、躯体疲劳、职业倦怠、年龄、参加安宁疗护培训为主要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分类校准曲线贴合紧密。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睡眠障碍动态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用于安宁疗护试点病房护士睡眠障碍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科学、符合临床需要的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建立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函询问卷,选取全国8所儿童医院的2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邀请医疗、护理、心理、营养及社工领域的专家进行团体访谈。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及团体访谈,确定了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包括准备阶段、临终阶段、善终阶段,临终阶段的整体性照护包括疼痛管理、营养管理、舒适护理、心理干预。结论 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为危重症临终患儿的护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并应用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以降低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Delphi法构建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将70例于2018年10月—2019年4月入住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按本研究制订的方案进行康复,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进行康复,干预后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肌力评定法、Barthel指数评定表、ICU-AW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评估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包括早期运动、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效果评价4个部分,32项具体康复内容。试验组转出ICU当天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ICU-AW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应用该方案能降低ICU-AW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局。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我国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根据医院评审等级标准、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10个省市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医疗专家和第三方评价机构4个领域的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复率分别为100%和95.0%,回复问卷的有效率为100%,2轮咨询专家群体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92,第2轮专家咨询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7~0.21.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得出的护理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7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21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居家痴呆老年人照护问题评估单,通过系统、动态地评估,及时发现居家照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订个体化照护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对痴呆老年人照顾者半结构式访谈及专家会议构建评估单初稿,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范围内32 名专家进行2 轮咨询。 结果 2 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43%和100%。 第2 轮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909,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81、0.172、0.177(P<0.001)。 最终形成的居家痴呆老年人照护问题评估单包括一级指标4 项(日常生活照护问题、精神行为问题、居家环境设置问题、愉悦性活动安排问题),二级指标28 项,三级指标119 项。 结论 经专家咨询确定的居家痴呆老年人照护问题评估单科学、合理,能为居家痴呆老年人照护问题的动态评估及制订个体化照护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COPD患者就医行为指导方案,为指导COPD患者正确就医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5月,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小组讨论制订COPD患者就医行为指导方案初稿,17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确定COPD患者就医行为指导方案的内容。 结果 共进行2轮函询,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3、0.248(P<0.001)。各条目的可行性赋值均数为4.06~4.94,变异系数为0.05~0.19。最终形成的方案包括31个情境,其中症状指导模块10个,药物指导模块12个,随访指导模块9个。 结论 COPD患者就医行为指导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可为指导COPD患者就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订指标体系初稿,并编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94.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0.93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51、0.409,P<0.01。最终形成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信息的延续性、管理的延续性、关系的延续性、患者的结局)、15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内容全面,对规范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lphi法,经过3轮专家咨询(15名专家),对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初拟的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姑息照护适宜条件进行修订.①专家权威系数Ca=0.805;②3轮专家咨询的应答率RR均为100%;③形成了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姑息照护的适宜条件,包括3大内涵和14个子条件:支撑居家姑息照护服务发展的医疗卫生政策(4个子条件)、能够提供居家姑息照护的社区卫生服务(8个子条件)、适宜接受居家姑息照护的服务对象(2个子条件).提出"适宜条件"对居家姑息照护服务的长远发展起到了规范和推动作用;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还需在未来的实践和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临终关怀是由社会各阶层组成的团体为临终病人提供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与照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运用人性化护理,可以使病人能够舒适、安祥、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科学、可靠、实用的居家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为完善居家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2月—3月,基于文献检索和半结构访谈结果,拟订评价指标,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利用德尔菲技术,由19名护理或医学相关工作领域专家对指标(3个一级维度、9个二级维度及61个三级条目)进行咨询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8,最后形成的居家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维度、10个二级维度和46个三级条目;肯德尔和谐系数(W)一级维度由0.18增至0.32,二级维度由0.11增至0.30,三级指标由0.13增至0.20,均P<0.01。 结论 居家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全面性、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