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心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家长,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家长负性心理得分为(1.71±0.84)分,高于国内常模(1.45±0.79)分(P < 0.01);且家长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偏执、恐惧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心理呈正相关(P < 0.05~P < 0.01)。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心理呈正相关,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确保家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配偶参与式注意力及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给予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训练与言语听觉反馈训练,评价2组病人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结果 出院后3个月复测,观察组与对照组MoCA中位值分别为23.0(17.0,25.0)与19.5(16.0,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上述维度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 < 0.05~P < 0.01)。 结论 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方案可显著促进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心理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素养与症状负担、自我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健康素养量表、症状负担量表和自我管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98例,有效问卷回收率94.76%。结果MHD病人健康素养得分(87.37±14.29)分,自我管理得分为(62.28±9.38)分。病人的症状负担得分(138.13±41.17)分,其中症状出现频率最高和症状困扰最大的均是入睡困难,症状最为严重的是易惊醒。不同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和透析频率病人的健康素养、症状负担和自我管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健康素养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P < 0.01)、症状负担和自我管理得分而上升(P < 0.01);健康素养、自我管理得分随着学历和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上升(P < 0.01),症状负担评分而下降(P < 0.01);已婚MHD病人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得分高于未婚和离异MHD病人得分(P < 0.01),症状负担得分低于未婚和离异MHD病人得分(P < 0.01);透析频率越高,健康素养、症状负担和自我管理得分越高(P < 0.01)。MHD病人健康素养与症状负担呈负相关性(P < 0.05~P < 0.01),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性(P < 0.05~P < 0.01)。结论对MHD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减轻症状负担,促进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理论(HEC)的健康管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胰腺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健康管理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HEC的系统化健康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健康管理组健康责任、运动、营养和压力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健康管理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健康管理组各维度得分,出院后3个月均高于出院后1个月,且出院后1个月高于干预前(P < 0.01)。结论基于HEC的健康管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积极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5.
李静  孙雪芹  马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61-1564, 156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在校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在蚌埠医学院一至三年级的本科护生中进行招募,经过筛选,选取在校护生6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4)。干预组进行6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参加常规心理活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在基线、6周干预结束后、干预后第1个月、干预后第3个月对2组进行调查。结果2组护生在T0时间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焦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间点,干预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幸福感指数得分、抑郁、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干预组各时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1、T2、T3得分均高于T0(P < 0.05~P < 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减缓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有利于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围术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干预至出院,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眼科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焦虑抑郁程度、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并对比2组病人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心理韧性、应对方式、SF-36评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坚韧、自强、乐观、心理韧性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SF-36量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可降低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围术期刺激源强度,促进适应性反应,提高病人心理韧性,改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单双相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化症状的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用一般情况问卷、躯体症状问卷(S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94例抑郁障碍病人的一般资料、躯体化症状、抑郁情绪进行调查。所有资料输入SPSS20.0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病人躯体症状的均分为(48.16±15.121)分,26.6%的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已达中重度。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与饮食情况、重大生活事件、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的症状有关(P < 0.05~P < 0.01);饮食状况良好者其躯体症状总分和非疼痛躯体症状分数明显低于饮食情况一般和食欲下降者(P < 0.05~P < 0.01);一年内经历2次以上重大生活事件者,其疼痛症状分数明显高于未经历或经历1次生活事件者(P < 0.05);存在3种及以上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人,其躯体化症状总分和非疼痛症状分数显著高于无药物不良反应或仅有1种不良反应者(P < 0.01);躯体症状总分、疼痛维度和非疼痛维度躯体症状和病人的抑郁程度均呈正相关(r=0.337、0.325、0.316,P < 0.01)。结论躯体症状在抑郁障碍病人中较为普遍。护理人员重视病人饮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及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病人的情绪管理,从而促进抑郁障碍病人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精神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TBI病人23例为研究对象。并与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民族类似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使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受试者量表评分的差异。对TBI组的心理弹性与GCS评分和HAMD-24量表总分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TBI组病人CD-RISC量表自强、乐观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HAMD-24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CD-RISC总分、坚韧维度、自强维度和乐观维度与GCS评分、HAMD-24量表总分均呈明显相关关系(P < 0.01)。 结论心理弹性可以作为临床TBI病人的循证护理证据,为该类病人的护理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陈楦  林绍贤  黄贾生 《中外医疗》2010,29(35):1-1,3
目的调查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和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的总分均值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下降,应通过各种干预措施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对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症状自评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对44例白血病儿童母亲和44例正常儿童的母亲进行评估。结果:①白血病儿童母亲的SCL-90中除偏执外,其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白血病儿童母亲的SCL-90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的评分均高于与常模(P〈0.05);③白血病儿童母亲的PTSD检出率为43.18%;PCL-C得分高组在总均分、强迫、人际、抑郁、精神病性和附加项目因子的评分均高于PCL-C得分低组(P〈0.05)。④白血病儿童母亲的生活质量在多个因子和4个维度上,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5)SCL-90中除了恐怖因子,其他均与躯体功能维度呈负相关(=-0.285,-0.450),SCL-90中除了恐怖和偏执因子,其他都与心理功能维度呈负相关(rs=-0.223,-0.384),SCL-90中总均分、强迫、抑郁、焦虑、附加项目及PCL-C得分与社会功能维度呈负相关(rs-=-0.211,-0.355),SCL-90中精神病性因子与物质生活维度呈负相关(rs=-0.217),SCL-90各个因子及PCL-C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s=-0.232,-0.397)。结论:①白血病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和常模。②白血病儿童母亲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血病儿童母亲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燕 《医学综述》2014,(3):557-55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70例作为COPD组,另外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受试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SF-36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敌意、恐怖两项目外,COPD组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焦虑、躯体化、抑郁、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6个因子最为显著。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应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玉环  刘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7-18,21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SCL-90评分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娴状况、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术后性生活开始时间均为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各组FAC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敌对等负性心理状态,通过对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卫生状况 ,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 将 5 5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两组病人进行SCL 90问卷调查 ,分析评定结果。③结果 试验组病人SCL 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4 .1 7~ 1 0 .86 ,P <0 .0 1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④结论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对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SCL-90)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进行评估,并与10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的SCL-90均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偏执、精神病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生理DLQI评分与心理、日常生活、穿衣、社交娱乐、运动、工作学习、家庭、性生活、睡眠及治疗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为0.591~0.988,P<0.01);男女性生活质量分数、未婚者与已婚者质量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身与局部的发病部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在临床工作中,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应该得到皮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程鹏  朋文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08-1411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临床专业实习生的总体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和SCL-90量表), 对蚌埠医学院临床专业2010年级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共457人进行人口学资料的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结果: 临床实习生SCL-90各项指标中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青年组常模(P<0.01);而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各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 男生的敌对因子评分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评分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P<0.01);单亲家庭实习生在SCL-90各因子评分上均高于双亲家庭实习生(P<0.05~P<0.01);准备考研与不准备考研的实习生SCL-90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方面均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点和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和190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症状评定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量表测定。结果肝炎组SCL-90中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SF-36得分在维度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的健康状况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山区社区护士的心理状况,探讨青山区社区护士心理状况较好的原因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64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护士SCL-90量表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也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山区社区护士的心理状况较好,能为社区居民提供较好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患者术前社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心脏起搏患者术前社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125例心脏起搏患者心脏起搏术前社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显示:125例心脏起搏患者存在以焦虑(60人)、躯体化(57人)、恐怖(38人)、抑郁(55人)、人际关系(34人)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其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明显高于25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积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积分与经济收入、病情严重程度、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显著关联(P均<0.01).收稿: Oct. 16, 2003结论心脏起搏患者存在焦虑、躯体化、恐怖、抑郁、人际关系等明显心理问题,社会支持不满意.同时经济收入、病情严重程度、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癜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测评150例不同临床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恐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并与40例来医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SCL-90评分比较,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例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局限型及节段型白癜风焦虑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肢端型白癜风抑郁及焦虑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散发型白癜风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泛发型白癜风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因子均较对照组明显异常(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本研究为不同临床类型的白癜风患者心理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方案干预的效果。【方法】运用国际医学认可的心理测评量表SCL-90,对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心理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出院前再次进行测评,将2次测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经中医护理干预后,临床治愈6例(10.0%),显效22例(36.6%),有效25例(41.7%),总有效率为88.3%。(2)心理测评结果:患者在躯体性、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和恐怖方面,经中医护理干预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在偏执方面改善不明显(P﹥0.05);与正常人(常模值)比较,除焦虑、敌对2项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评结果表明: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进行有效调适,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