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砚台的艺术风格可分为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与治砚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由于宋代地域性的治砚艺术家群体并未产生,故宋砚的地域性风格并不明显。砚台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两大因素有关,一为在砚台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历史客观因素,二为治砚艺术家的主观因素。治砚艺术家的主观因素又包含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才能与个性,宋代文人砚的产生,标志着文人成为治砚艺术家的主体,于是文人的审美趣味、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便成了影响文人砚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探析宋代文人砚中的三教纹饰、仿生砚形制、仿生纹饰与文人情趣题材纹饰、砚铭,结合宋代文人砚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发掘其背后艺术风格转变的原因及文人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砚(即"砚台"),作为中国传统的书写用具之一,与毛笔、墨、宣纸并称为"文房四宝"。叫法上,人们习惯将"砚"排在最后,但"四宝"却以砚为首,皆因其质地能"传百代"之故。我们熟知的"四大名砚"即端砚(图1)、歙砚(图2)、洮河砚(图3),红丝砚(图4,宋代后逐渐被澄泥砚代替),发端于唐代,1 000多年前便已名噪天下。随着对砚台材料的挑剔和加工工艺的精进,砚在成为书写用具的同时,逐渐地成为文人墨客苦苦寻觅并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3.
设计就是人的造物活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造物观融合到人们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蜕变为现代设计风格。通过分析修水赭砚的生产工艺,以及对修水赭砚造物观思想的研究,感受到修水赭砚中蕴含的传统造物观是如何影响现代设计的发展,并且为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通过研究修水赭砚的发展历程,对修水赭砚中蕴含的传统造物思想进行剖析,从物以致用、以意立象的造物观念出发,结合当代设计的实际应用。修水赭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传统器具的代表。在注重以人为本的今天,修水赭砚造物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对当代设计乃至现代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国斌 《包装工程》2017,38(18):132-135
目的探析桂北壮族传统日常生活用具的设计及其审美表征,了解壮族造物观念与思想。方法从生态学视野出发,通过具体典型案例分析这些传统用具的原生态设计理念,从材料、工艺、结构、功能使用、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取向等多角度进行展开。结论典型的桂北壮族传统用具始终遵循依法自然的原生态设计思想理念,讲究功能上的方便实用,体现出朴素自然的艺术审美,并将理想与情感巧妙地寄情于物,体现了内容与形式,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1985年底,日本客商反映,我公司出口的砚台采用木箱内衬木丝包装在日本市场不受欢迎,要求改为纸箱包装,为此以业务科牵头,包装科为主,会同江西玉山砚台厂成立砚台包装改进小组,选择5″学生砚为突破口,进行包装改进。  相似文献   

6.
赵德昌 《包装工程》2015,36(16):19-22
目的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体现出的文化审美价值,应该得到所有艺术工作者的关注,挖掘其核心理念并作出现代化解读,能够提升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水平。方法解析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及其艺术语言外化特征,并通过回溯其理念的发展与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精神脉搏作对应性研究,探索其在版式设计中的价值与魅力。结论中国文人精神一直存在于传统主流文化意识中,它的核心价值与当代艺术设计仍然能够交汇出新的审美能量,版式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视觉化系统,在理念与表现上都应该向传统学习,对这一文化概念的回溯与再利用,将对平面设计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路玲娟 《湖南包装》2023,(2):166-170
在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状况下,分析传统漆盒蕴含的造物哲学理念、美学思想,探索其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策略,以促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通过对漆盒材料与技术、造型与结构、髹饰工艺、装饰纹样与色彩的解析,归纳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物尽其用”的自然观、“因需造物,物以适人”的物用观、“美用一体”的传统造物观、“温润含蓄、华美隽永”的传统审美观,及其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的影响。把传统漆盒蕴含的抽象哲学自然观、造物观、物用观、审美观通过具体的材料、造型结构、装饰纹样与肌理、漆饰工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创新转化应用,为解决当下包装同质化严重、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多元化包装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海木船奇"品牌形象,以海浪冲刷侵蚀的痕迹感受岁月的沧桑,以水墨意蕴和洒脱的书法烘托出产品的年代感和文化特征。作品以回收的古老的海船木为材料,创作出系列现代文房作品,以不同的文化意象区分出产品系列。其中有钢笔系列:"岁寒三友"突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君子之意、"如  相似文献   

9.
谭杰  徐乐  崔馨文 《上海包装》2024,(2):162-164
采用形状文法的基本理论和推演方法,通过研究西夏陶瓷和现代盖碗茶具形态特征,提取西夏陶瓷生活用具的典型形态和符合现代审美与使用需求的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审美意向和尺寸约束,以盖、碗、托为例展开形态设计推演,构建了茶具形态融合推演设计模型,通过实践案例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降低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此方法将西夏陶瓷器型特征与现代茶具设计相结合,丰富了现代茶具设计的文化内涵,并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方法支持和过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中国传统文人绘画艺术的创作与欣赏,都会带来人们心灵的舒展,思想的解放,对技巧的突破,这是真正的对世俗、功利羁绊的超越,实现了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北方游牧民族设计文化流变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北方辽阔草原上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三个朝代为背景,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为基础;以三朝的生活用品在继承吸收唐宋生活用品基础上取得的新成就为切入点,探究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应用于地区文化产业。方法从设计文化的发展观点,对辽金元时期手工艺品的总体面貌、时代特征、民族风格、造型艺术、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论找出由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创造出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的同一性,文化风格的一致性与民族风格的独特性,总结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设计文化的流变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蕊  王双全 《包装工程》2024,45(4):152-157, 165
目的 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文化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梳理了宋代交椅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以交椅的式样、造型、风格、构件为切入点,对宋代交椅形制进行了详尽研究;另一方面,从坐姿、礼制、架势、工巧的角度分析了交椅在使用、等级、表现、技法上所呈现的变迁之“势”。结论 在文人士大夫自主意识较强的时代氛围下,统治阶级的观念、文人阶层的审美、市民群众的实用、梓人群体的技艺,四者结合构成了宋代交椅“经世致用”“托物言志”“道本器末”“尚巧达善”的审美造物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深层含义及延伸发展,总结其对明清手工业及现代中国设计之影响,探究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两面性,找寻其当代价值与归宿。结合明清文人著述与手工业成果,探析彼时设计思想的创新性与观察造物更新的前瞻性。从造物文化积累的角度反思“百姓日用”的保守性特质,运用当下富有代表性设计案例分析“良知天性”的当代价值归属。“百姓日用”曾一度促使明末造物工艺的空前繁荣,但其思想内在的保守性因应了故步自封的传统造物与管理模式,致使中国早期工业化停滞不前。其深层次的理念“良知天性”对当代设计找寻造物与生活的融合、机械与手艺的共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式家具设计与审美理念的精神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原川 《包装工程》2018,39(22):194-199
目的 探寻明式家具的设计和审美理念所产生的精神影响的发展与继承。方法 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对明式家具的产生、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对与士阶层联系紧密的明式家具所承载的设计、审美理念展开研究。结论 明式家具所展示的明韵思想展现了中国文人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在明式家具的发展历程中,文人们始终坚守传承和创新的原则。将明式家具的形式、功能和设计原理定义为明韵主义,明韵主义对现代设计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青  郭昊麟 《包装工程》2022,43(12):250-256, 272
目的 宋代缂丝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与艺术价值,从数字化角度对其设计元素传承与应用,实现宋代缂丝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方法 选取宋代缂丝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组合纹样,运用滚动引导滤波器进行去噪提取,结合形状文法理论与HSV色彩编码方法构建出宋代缂丝工艺传统纹样元素库与色彩库,以丝巾为载体设计与应用,并借助模糊评价方法对设计方案做出最终评价。结论 将宋代缂丝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不仅可以传承宋代缂丝工艺的内核,也实现了缂丝工艺在现代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源于明代永乐瓷器“造物文化”的茶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通 《包装工程》2018,39(2):219-222
目的秉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汲取明代瓷器中蕴藏的造物文化和审美观念并为当现代茶具设计创新所应用。方法分析明代永乐瓷器的时代面貌与文化意涵,了解明代瓷器的种类、造型、装饰纹样、色彩搭配等。结果明代永乐年间的瓷器蕴涵着时代面貌与文化意涵,精致典雅的审美趣味在造物文化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器物造型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结论优秀的传统造物文化是孕育中国现代茶具创新设计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7.
王宁 《包装工程》2019,40(24):127-132
目的改善文房四宝包装形式单一和与需求不同步的现象。方法用可调节长度的多孔塑料筒包装替代竹制笔帘,减少墨汁瓶注入口数量,将两个注入口简化为一个。将宣纸的纸质简包装改为秸秆制作的环保板材包装盒,将携行状态下的砚台的塑料袋包装改为橡胶密封圈和橡胶皮套组合包装。结果保留了竹笔帘包装透气的优点,杜绝了毛笔从笔帘中滑落的现象,减少了对生态资源的依赖。墨汁瓶口设计的渗漏可能性极低,提高了携行可靠性。宣纸包装盒简化了取放程序,增加了防潮、防虫功能,还能重复利用,并将秸秆变废为宝,创新了砚台携行包装形式。结论长期以来传统文具包装忽略了创新和与消费层面的沟通,观念守旧产品更新迟滞。文房四宝传统文具的包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以期改善传统文具产品包装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8.
邓莉丽  刘晓丹 《包装工程》2017,38(2):188-192
目的研究宋代银妆具的设计美学。方法对宋代银妆具分类,逐一分析其形制特征,论述其装饰手法。结论宋代银妆具的形制设计从实际生活和使用需求出发,结合了宋代女子的化妆方式及妆容审美,操持方便,灵巧实用。宋代银妆具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制,其装饰设计与宋人的审美风尚、思想观念紧密结合,纹样依器而饰,清新典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寓意。  相似文献   

19.
邓焱 《包装工程》2019,40(20):223-225
目的 探索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渊源、特点及其在当前设计领域中的延伸与发展。方法 从华夏文明的起源谈起,分析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产生及其造型特点,总结其形式美法则与变化统一的规律,并就其的形、意、魂三方面的应用方向展开探索,明确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发展路径,最后分别选取产品设计、包装设计、首饰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价值与实践的论证。结论 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吉祥图案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使设计作品具有更深的民族文化特征,并能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元素给现代设计领域带来的精妙灵感,实现民族感与时代感的统一,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结,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