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凡  江楠  张文建  李兆锋 《压力容器》2011,28(4):7-11,34
对国产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进行室温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预应变量和变形速度等对材料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预应变量及不同变形速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预应变处理能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同时会降低其塑性;提高拉伸速度能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屈强比且能明显降低试样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2.
0Cr19Ni9N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再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化生产的 0Cr19Ni9N奥氏体不锈钢大锻件实物中取样 ,研究了粗大原始组织的高温再结晶。结果表明 ,通过再结晶可得到细小的均匀组织 ,形变储存能越高 ,再结晶温度越低 ,原始组织晶粒越细 ,再结晶温度也越低。而且 ,提高再结晶温度可显著加速再结晶 ,完全再结晶后 ,其强度下降 ,塑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属材料锯切的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奥氏体不锈钢06Cr18Ni11Ti锯切时的单齿平均锯切力进行研究,建立了特定条件下的锯切力经验模型,为奥氏体不锈钢的锯切应用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经显著性分析发现,进给时单齿切削量对锯切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金属材料锯切的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奥氏体不锈钢06Cr18Ni11Ti锯切时的单齿平均锯切力进行研究,建立了特定条件下的锯切力经验模型,为奥氏体不锈钢的锯切应用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经显著性分析发现,进给时单齿切削量对锯切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属材料锯切的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奥氏体不锈钢06Cr18Ni11Ti锯切时的单齿平均锯切力进行研究,建立了特定条件下的锯切力经验模型,为奥氏体不锈钢的锯切应用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经显著性分析发现,进给时单齿切削量对锯切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新技术——PST技术。该技术成功地运用现代表面物理-化学,表面工程和物理冶金相结合的原理,使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几十微米的强化层。这一强化层不但具有高硬度和优良的耐磨性能,而且具有不差于或者优于奥氏体不锈钢本身的耐腐蚀性能,且处理温度低。因此,PST技术可用于处理各种奥氏体不锈钢零件,从而得到优良的综合机械及化学性能,提高零件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相似文献   

7.
从工业化生产的OCr19Ni9N奥氏体不锈钢大锻件实物中取样,研究了粗大原始组织的高温再结晶。结果表明,通过再结晶可得到细小的均匀组织,形变储存能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原始组织晶粒越细,再结晶温度也越低。而且,提高再结晶温度可显著加速再结晶,完全再结晶后,其强度下降。塑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焊接接头无损检测、力学性能、耐晶间腐蚀性能试验及显微硬度测定,研究了经手工钨极氩弧焊(TIG)SUS304热轧板材的焊接性能。结果表明,采用TIG焊接方法和较小的焊接规范,所得焊接接头各项性能良好;热影响区晶粒长大不严重,焊缝与母材熔合良好。利用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测定SUS30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发现其无晶间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9.
切削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加工硬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难加工材料不锈钢0Cr18Ni9的特点,设计了合理的正交切削试验方案,从显微硬度与微观结构两方面研究加工硬化现象。借助维氏硬度计测量了车削加工后硬化层的硬度沿层深的分布,同时建立了利用硬度预测屈服强度的经验公式,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硬化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硬化层的硬化程度在150%以上,切削影响层厚度在100μm以上,加工硬化现象严重,硬化层的屈服强度沿层深分布与硬度沿层深分布的趋势相同;金相观察发现,硬化层分为热力耦合影响层、力影响层,其中热力耦合影响层存在缺陷,很容易剥落。这些结果说明,车削表面在切削高温与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用合理的切削参数减小切削力、降低切削温度是减轻加工硬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06Cr13不锈钢热轧板带尾出现M形裂纹,为查明原因取样进行分析,发现M形裂纹是因为铸坯尾部局部位置因塑性差,在热轧初期形成的表面裂纹在后续轧制过程中反复变形形成的,并且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微织构自润滑刀具干切削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加工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的前刀面加工出微织构,并在微织构中填充固体润滑剂制成微织构自润滑刀具;使用微织构自润滑刀具、微织构刀具以及传统硬质合金刀具分别对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干切削试验,并对比了它们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刀具相比,微织构自润滑刀具能有效提高切削性能(主切削力减小了8%~16%,切削温度降低了15%~24%),增加切屑的曲卷,改善刀具的粘着磨损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王涛 《装备制造技术》2012,(5):242-243,245
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进行分析,选用适宜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制定适宜的焊接工艺,确保产品焊接接头性能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应变强化对022Cr17Ni12Mo2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和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预应变强化过程中,材料没有发生相变,形变孪晶数量的增加使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度得到大幅提高,但塑性有所降低,发生形变孪晶诱发强度效应。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大,应变强化能力减弱,瞬变应变有所降低,位错的滑移模式发生转变,从单系滑移和平面滑移向多系滑移和交滑移转变。  相似文献   

14.
邓波  郭少宏  曹福想  郑文江 《压力容器》2012,29(6):14-18,49
通过对超声波应用于薄板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接接头的研究和试验,开发了薄板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方法。试块探伤试验和现场实物检测试验表明,对板厚为3~10 mm的在用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缝及母材,辅以超声波探伤,可以及时发现奥氏体不锈钢容器在对接焊缝、封头扳边处、支座角焊缝母材等处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裂纹或缺陷,有效避免出现容器的失效事故。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拉伸试验研究了工序间退火热处理温度对冷拔态0Cr21Ni6Mn9N奥氏体不锈钢管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管在600℃以上温度退火处理后,晶界上明显析出了碳化物(Cr23C6),晶粒内有退火孪晶形成,孪晶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试验钢管经200~550℃处理后,强度稍有提高,塑性略有下降;当热处理温度高于600℃时,强度明显下降,塑性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作为难加工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机械加工性能较差,为了提高其加工效率,本文采用两种来自不同厂家的铣刀,基于往复式斜坡切入铣削方式、普通直槽铣削方式和摆线铣削方式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的三种铣削方式中,摆线铣削方式能有效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7.
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强度裕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压力容器标准中关于奥氏体不锈钢的许用应力,并通过工业规模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爆破试验得到了容器的实际爆破压力,根据爆破压力与设计压力的比值比较不同标准下的压力容器强度裕度,结果说明GB 150在许用应力方面相对其他国际标准较为保守,建议以残余应变为1%的屈服强度代替残余应变为0.2%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8.
对S30408和S31603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下进行不同应变量10%~20%的应变强化处理,然后分别在常温至-269℃进行低温冲击试验,研究了应变量对试验钢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钢的冲击韧性随着应变量的增大逐渐降低,应变强化后两种试验钢冲击吸收能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当温度低于-196℃(77 K)后冲击吸收能趋于平缓,呈现出"平台";两种钢经过20%应变量强化后低温韧性仍较好,能够满足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技术标准中低温冲击韧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0Cr17Mn17Mo3NiN奥氏体不锈钢在950~1 10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依据热压缩过程中0Cr17Mn17Mo3NiN奥氏体不锈钢的真应变-真应力曲线,确定了其在该热变形参数下的高温本构方程,并根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相同的变形温度下,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0Cr17Mn17Mo3NiN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549 kJ/mol。在980~1 050℃范围内,真应变为0.4,应变速率为0.01~0.1 s-1时,能量耗散效率η值为0.28~0.3,0Cr17Mn17Mo3NiN奥氏体不锈钢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因此,该温度区域是最优的热加工工艺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