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活血祛瘀法对微动应力内固定早期骨痂软骨细胞调亡的影响,采用SD大鼠72只,造成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固定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24只。取术后天3,5,7,10,14和21d这6个时相点,每组每时相点4只。取其骨折端标本做成石蜡连续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细胞凋亡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治疗组,血肿吸收、机化和骨痂生长骨折愈合过程均快于固定组及中药组。TUNEL观察发现治疗组凋亡的时间和愈合时间都相对中药组和固定组提前了,显示活血祛瘀方药对能激早期微动应力内固定术后骨痂软骨细胞增生一调亡进程,并促进骨痂成骨,加快向骨折愈合机制转变,从而达到促进骨折修复的目的。显然活血祛瘀方法和微动应力内固定对骨痂成骨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健骨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炜  罗会盛  邹恺平  王娜  刘顺  施敏 《中草药》2021,52(18):5615-5619
目的观察健骨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大鼠右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300 mg/kg)组和健骨丸低、中、高剂量(150、300、450 mg/kg)组,给药15、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_2)、降钙素(calcitonin,CT)、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血钙、血磷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性;采用X-射线扫描各组大鼠右胫骨骨折处并测定骨密度;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右胫骨骨折处病理变化。结果健骨丸可以提高去势大鼠血清中E_2、CT、BGP、血钙、血磷水平和AKP活性;健骨丸可以促进断端骨痂生成,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折断端愈合。结论健骨丸能够上调骨细胞活性,促进去势后大鼠骨折愈合以及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后长管状骨骨折端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家兔45只,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组15只。左胫骨中下1/3处造成3mm骨缺损横行骨折模型,A、B两组用石膏固定,5天后分剐换成小夹板外固定,夹板上扎带的松紧度不同,A、B组扎带上下移动分别约为3mm和7mm;C组用四孔钢板内固定。术后14d、24d、34d时分别处死动物.并通过光镜、电镜方法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结果:光镜结果显示:A组骨外膜骨痂,桥梁骨痂能早期加速形成,并逐渐形成连接骨痂,34d时骨痂已连接骨端,骨折端进行编织骨向板层骨转化。B组:14d时,骨折端仍有血肿以及肉芽组织,骨痂量少,24d时骨折端有部分软骨连接,编织骨少见,34d时骨折端没有完全连接,且仍能见到肥大的软骨细胞。C组:14d时骨折端见少量的纤维骨痂,仍有肉芽组织,24天时见少量的软骨连接,34d时骨痂已跨过骨折端,但禾完全连接。电镜结果显示:A组旱期成骨细胞丰富且活跃,线粒体丰富,胶原排列整齐。结论:不同的固定影响多种细胞,且在整个骨折愈合过程中都产生影响。A组骨折局部有恰当的微动应力,骨折愈合最快;B组骨折断端稳定性较差,C组骨折断端固定虽稳定,但缺乏微动应力,愈合均较A组慢。  相似文献   

4.
田发明  张柳  骆阳  宋亚琪  杨方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1):1719-1723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及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12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A);卵巢切除组(B);正常骨折组(C);骨质疏松性骨折组(D);骨质疏松性骨折+辛伐他汀组(E)。除A、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C、D、E组于卵巢切除术4周后制作右股骨中段骨折模型;E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干预(20 mg·kg-1·d-1),C、D组给等量生理盐水。A、B组于术后4周处死,测量右股骨骨密度;其余3组于骨折后6周处死,完整取出右侧股骨,行CR摄片并评分、骨密度测定、 HE染色并镜下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卵巢切除后4周,B组骨密度(BMD)显著低于A组(P0.05);③CR摄片:D组与E组整体愈合情况较C组差,多数标本骨折线清晰, X线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E组高于D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组织学观察:C组大鼠骨痂组织更为成熟,可见板层骨形成,D组、E组软骨成分比例明显较高,均未见板层骨形成。结论 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较正常延迟,辛伐他汀可部分阻止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并表现出一定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趋势,但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疏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骨疏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骨疏颗粒组。采用卵巢摘除法制作骨质疏松模型,观察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疏颗粒组及雌激素组均可以改善去势雌性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水平(P0.01或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疏颗粒能治疗和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戊酸雌二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刚度外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刚度组和高刚度组,均行股骨干中段横行截骨,分别以自行设计的18.5N/mm(低刚度组)和60.6N/mm(高刚度组)刚度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6周一次性处死大鼠,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高刚度组骨折愈合,新生骨痂连接骨折断端,骨痂中可见大量活跃的骨细胞;低刚度组大鼠股骨干均表现肥大性骨不连。1)在股骨干增粗处均是新生骨,骨细胞较多且活跃,表现膜内成骨;2)骨折端软骨内成骨为主;3)软骨成骨活跃,形成了明显的肥大区和成骨区,在与正常骨组织接触处形成了软骨成骨的骨痂组织。结论:肢体负荷与固定器刚度是调节骨折端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稳定性决定着骨折愈合的形式和性质。因此,在固定器刚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肢体负荷来调节骨折端的稳定性,从而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改良加压固定器治疗胫骨干骨折不愈合。方法:将60例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随机分为改良加压固定器组和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对两组X片骨痂生长及膝、踝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等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改良加压固定器组在X线骨痂生长,膝、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等方面均优于加压钢板内固定组。结论:改良加压固定器治疗胫骨干骨折不愈合操作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骨健颗粒剂对去势大鼠激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填精补肾中药骨健颗粒对去势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卵巢造成骨质疏松模型,观察骨健颗粒治疗后大鼠血中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素(TSH)及雌激素雌二醇(E2)含量水平。结果:骨健颗粒通过刺激垂体性腺轴而提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结论:骨健颗粒剂治疗骨质疏松症其部分机制是通过微弱的提高雌激素水平而实现的。通过骨健颗粒剂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探讨该药对去势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鹿茸后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灌药,于术后7、14、21天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一/3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二周,对照组出现在第三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法结合微动应力内固定对大鼠骨折早期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72只,造成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固定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24只。进行术后局部大体观察及肿胀评分,同时取术后天3、5、7、10、14和21d这6个时相点,每组每时相点4只,均断颈处死后拍胫骨X线片并进行骨痂质量灰度评分。结果:在大鼠骨折术后早期3、5、7d的表现,治疗组的大体观察结果优于2个对照组。而各时相点的X线片大体观察及骨痂灰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最早出现血肿肌化及骨痂塑形,骨痂密度高。固定组血肿肌化及骨痂出现较中药组晚,但质量高,而且良好愈合。无固定的中药组虽然骨痂出现早,量多,但是密度低、不能形成连续,骨折愈合差。结论:活血祛瘀方法和微动应力内固定对骨痂成骨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淫羊藿提取物对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愈合过程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骨折组和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去除卵巢3个月后分为骨质疏松骨折组和淫羊藿治疗组。对所有大鼠制备右侧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淫羊藿治疗组灌胃给予浓度为110 mg/(kg·d)的淫羊藿提取物,其余两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予8周,进行骨密度、microCT扫描和病理学检测,并对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组织中Notch1、骨保护素(OPG)和RANK1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骨质疏松骨折组大鼠骨密度、骨体积(BV)、骨体积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Notch1和OPG显著降低,ALP和RANKL含量增加;淫羊藿治疗8周后,大鼠骨密度、BV、BV/TV、Tb.Th、Notch1和OPG显著增加,ALP和RANKL含量降低(P 0.05);正常骨折组和淫羊藿治疗组骨折部位对合良好,骨重塑规则匀称,骨质疏松骨折组骨折端依然存在较明显的间隙。正常骨折组可见成熟骨小梁形成,处于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换阶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痂邻近原骨小梁细小松散,向骨性骨痂转化过程明显延迟;淫羊藿治疗组形态介于正常骨折组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对骨质疏松骨折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DHS内固定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高峰 《中医正骨》2008,20(12):16-16
目的:观察DHS内固定联合脉冲电磁场(PEMFs)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和DHS配合PEMFs治疗(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周末X线表现,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缩短,骨痂生长早,骨痂量多,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HS内固定联合PEMF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促进骨痂生长,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结果 :大豆异黄酮可明显增加去势大鼠骨密度 (P <0 0 1) ,子宫重量 (P <0 0 1)和血清雌二醇水平 (P <0 0 1) ,组织切片观察显示 ,大豆异黄酮组骨小梁粗壮、饱满、结构完整。结论 :大豆异黄酮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防治作用 ,这种作用和它的雌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骨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生骨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干骨折愈合模型,分为生骨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骨折断端等量注射生骨注射液和生理盐水,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阶段骨痂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生骨注射液组骨痂组织中bFGF表达量及阳性定位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生骨注射液能够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bFGF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这可能是生骨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对去势后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后小鼠复合胫骨骨折模型。36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和强骨胶囊,每组3个观察时间点(7、14、28 d)。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u CT80 Micro-CT对左侧胫骨进行X-ray扫描、三维重建及形态计量学分析,HE、ABH/OG进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强骨胶囊组骨小梁连接密度、体积比和骨密度参数在第7、14、28天高于生理盐水组(P<0. 05)。28 d愈合部位的力学参数增加(P<0. 05)。结论强骨胶囊具有上调软骨和成骨细胞活性、促进去势后小鼠骨折的愈合、增强断端愈合部位力学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骨折方对实验性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胫骨骨缺损的方法复制实验性大鼠骨折模型,连续给予抗骨折方21d,以x线片、病理组织学检测以及骨折愈合组织抗折强度为指标观察其疗效。结果:抗骨折方组动物骨折处见骨痂改建较好,骨小梁成熟,周边成骨细胞较多;X线检测结果提示,抗骨折方明显提高骨折组织x线评分,愈合组织抗折强度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抗骨折方对实验性大鼠骨折损伤模型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并结合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仙灵骨葆、接骨七厘片治疗,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情况、疼痛缓解时间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骨痂生长情况及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大鼠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ATP组和对照组,各组大鼠均采用顾氏造模法造成右侧桡骨骨折模型。ATP组于造模时断端注入2 mmoL.L-1的ATP,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断端注入4 mmoL.L-1的ATP,剂量均为0.05 mL.100 g-1,对照组断端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第1周、2周、4周、6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放射学检查术后第4周ATP组大多数骨折线趋于消失,其中有60%的标本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骨痂密度与骨密质基本相同,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有骨痂填充,且大多数已桥接。术后第6周ATP组骨折线基本消失,骨痂密度与骨密质基本相同,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断端被骨痂填充并桥接。组织学检查术后第4周ATP组骨折断端骨性骨痂融合形成板层骨,不规则骨髓腔亦融合形成新的再通的骨髓腔,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断端可见大量骨性骨痂,形成不规则的骨髓腔。生物力学测定术后第4周和第6周ATP组骨痂的最大载荷、最大位移和弹性模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外ATP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珊瑚接骨丸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治疗组和OPF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采用卵巢摘除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3组大鼠股骨中段横行截骨,并用克氏针行髓内固定,术后第2天,OPF治疗组珊瑚接骨丸灌胃,正常对照组和OPF对照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测定大鼠股骨骨折端骨密度、骨生物力学,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骨折组织中BMP-2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OPF治疗组相比,OPF对照组骨折愈合评分显著降低,OPF治疗组骨密度、生物力学指标、BMP-2阳性表达细胞数均显著高于OPF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珊瑚接骨丸能够提高OPF大鼠内固定术后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改善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骨愈注射液对家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验证骨愈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分设骨愈组,金葡组,空白组,分别予以骨愈注射液,金葡液,生理盐水骨折端注射。从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测定,生物力学测试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16天时,骨愈组骨愈合尚无明显优势;29天时,骨愈组和金葡组骨愈合情况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骨愈注射液在骨折中后期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特点是改善骨折局部血循环;增加细胞数量,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加速胶原形成和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增加骨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