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桩139平台海油陆采丛式井钻井技术,总结分析了导向及地质导向钻井、丛式井防碰、定向井PDC钻头以及泥浆工艺等技术问题。该钻井技术的成功实施和桩139平台钻井施工的顺利完成,表明海油陆采的前景更广阔,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环保要求高、征地难度大、开发管理不便等难题,AT9井区首次采用丛式井钻井技术对碎屑岩油藏进行综合开发部署。针对AT9井区地质工程难点及丛式井直井段防碰的特殊要求,对井位选址、平台布局、井眼轨道及井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详细介绍了钻井过程中采用的MWD随钻监测防碰、PDC+直螺杆复合钻井、钻井液等关键钻井技术,分析了丛式井组的技术合理性和开发经济性,验证了丛式井钻井技术在AT9井区的适用性,为塔河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富拉尔基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齐哈尔富拉尔基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油藏埋深浅,油层薄,由于地面条件限制不能采用直井开发,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三公司在该区块施工了7口浅层水平井。浅层水平井钻井因地面与目的层距离短,钻井完井过程中面临一些特定的技术难题。针对施工难点进行分析,从钻具组合设计、地质导向技术和钻井液优化设计三方面出发,实现安全优质高效钻井。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的经济高效开发,根据工区储层物性和地貌特征,选择较平坦的地区布置井场,采用丛式井组进行煤层气开采。基于延川南区块的丛式井开发特点,详细分析了"井工厂"钻完井工艺技术在丛式井开发中的应用,重点从平台井数优化,钻井顺序优化,井间防碰处理,钻机移动装备,钻井液重复利用及离线测固井几方面对"井工厂"作业模式进行深入剖析。现场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井工厂"资源共享模式实施丛式井组钻完井作业可整体提升煤层气井的钻井速度和质量,单井钻完井周期平均9.25 d,单井钻井周期平均7.64 d,机械钻速平均17.16 m/h,实现了煤层气的低成本、高效、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丛式井在解决普光气田地质不确定、地表环境复杂等问题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对普光气田井身结构必封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层套管下深范围,以此为据,优化出适用于普光气田水平井的2套井身结构方案。以普光105丛式井平台为例,分别对普光105-1水平井和普光105-2井的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钻井施工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应用实践证明,丛式井有助于缩短该地区的钻井周期、降低复杂失效、提高钻井速度,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亟需加大对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钻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着长水平段水平井、多分支井、丛式井等复杂井型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钻井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容易出现井漏等工程事故,危及钻井施工安全。为了降低井漏造成的危害,对井漏发生的条件及诱发井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堵漏防漏技术,为钻井施工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前长庆油田埋深2000m左右浅层原油开发中,应用水平井开采低渗储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地面井场与原油集输建设受到诸多限制,随着钻井技术的显著进步,在原丛式井组井场采用丛式水平加密钻井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低渗、超低渗储层需要水力压裂改造才能获得经济产能,水平井水平段走向必须沿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因而在原丛式井组井场所能钻水平井数量受限。偏移距决定了井场可钻浅层丛式水平井数量和钻井施工安全,通过模拟摩阻分析和钻柱屈曲分析,得到了量化结果,可作为钻井设计中合理偏移距的确定提供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8.
导向钻井技术是一项较先进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南3X-X丛式井施工中应用导向钻井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导向钻井技术在南3X—X丛式井应用情况,并总结了一些认识,对类似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导向钻井技术是一项较先进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南3X—X丛式井施工中应用导向钻井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导向钻井技术在南3X—X丛式井应用情况,并总结了一些认识,对类似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17丛式井组共部署11口井,施工中围绕"绿色"的"井工厂"钻井模式,采用防碰绕障、随钻扩眼、钻井液不落地集中固化处理钻井工艺和技术,克服了井眼套管防碰、钻头易泥包、钻井液回收利用和环保高要求等难题,达到了提质提速提效和清洁生产的双赢目标。结合南17丛式井组钻井施工实践,介绍了该井组钻井技术和钻井液技术,供业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有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区块内前期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井漏,不仅造成钻井液材料的浪费,同时还增加了钻井工程成本,降低了钻井效率。参数井采用水源、煤田类地质钻机实践证明能够满足勘探要求,但钻井效率低下,车载式钻机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煤层气勘探开发效益,可以在延川南区块进行先导性试验。排采试验井组采用丛式井钻井方式,不仅可以节约钻井工程成本11.42%,同时还便于后期的排采管理和管道集输。  相似文献   

12.
新疆煤层气资源丰富,阜康矿区煤层气的规模化勘探开发是新疆的首次。钻井选型有丛式井、L型井和U型井。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煤层特点,对三种井型的特点和适应性做了总结分析并对比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后期水平井施工任务越来越多,钻井任务饱满,但是由于水平井施工自身的特殊性,钻进过程中对井身结构、井眼轨迹、钻井液性能等要求较高,易出现环空憋压、泥包钻具、卡钻等复杂,通过钻井优快设计、现场施工措施等方法,在N35-平15井中应用,钻井时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今后施工中浅层水平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德区块煤层气丛式井快速钻井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保德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位置属于晋西褶曲带北段。该区块地层岩性以泥岩和砂岩为主,岩石硬度高,可钻性较差,钻井速度慢。由于煤层气开发具有低产多井的特点,随着保德区块大规模产能建设启动,对钻井进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丛式井快速钻井技术。依据保德区块的地层条件,分析测井资料,从钻头选型、钻具组合、钻井液性能和施工工艺几个方面出发,研究保德区块快速钻井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提出了一套适合保德区块丛式井施工的钻井工艺技术,为保德区块煤层气大规模开发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陇东、陕北地区地理条件复杂,该区广泛采用定向井、丛式井技术进行开发。针对该地区地层特点,对丛式井设计、防碰及轨迹控制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复杂地层条件下应用单稳定器钻具组合进行三段制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经200 余口定向井的实践,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对类似地区的钻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情字井油田是吉林油田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亿吨级储量的大型整装油田,由于此地区地层的特殊性,在钻井过程中存在着缩径,井塌,井漏,卡钻及钻速低等问题,给钻井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步伐和经济效益,如何保证钻井施工顺利进行,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是钻井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通过优快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保证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了钻井速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王林杰 《中州煤炭》2021,(4):212-216
大河边向斜是六盘水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区块,丛式井是大河边向斜煤层气开发中应用较广的一种井型。针对煤层气低成本运行模式及贵州岩溶地区地层特征,通过对一开空气钻井技术、钻头选型、钻具组合、钻井液性能、钻进参数等几个方面研究,得出适合大河边向斜煤层气丛式井的快速钻井技术。此外,设计制作的钻机整体移动装置和工序衔接优化也将大幅度缩短钻井周期,快速钻井技术的应用为煤层气低成本、高效、大规模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浅层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占全部油气资源的30%以上,因此,提高浅层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对于加快浅层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南美浅层油气资源埋藏浅(500~1200m)、稠油居多等特征,对目前世界浅层油气藏分布及特征、浅层钻井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分析了浅层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世界浅层油气资源,特别是南美浅层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http://www.eia.gov页岩气钻井技术工艺的提高大大增强了页岩油气的钻井效率。例如,"丛式井"钻探工艺的发明使得在一个钻井平台上施工若干口页岩油气井成为可能。由于该钻探工艺能够大大缩短钻井平台地面设施的搬运时间,原先在一个平台上只能钻进一口油气井,而现在可以施工若干口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钻探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桩139平台丛式井组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139平台丛式井组,共布大位移井21口,施工中,针对井位密集、防碰绕障、造斜困难、位移大、施工标准高等情况,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在防碰绕障、复合钻井技术及长封固段固井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