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褶烂皮炎     
本病又称褶烂或间擦疹,好发于肥胖小儿身体皱褶处。  相似文献   

2.
黎裕萍 《广西医学》2007,29(7):F0003-F0003
大便失禁病人因便液、潮湿不断刺激臀部皮肤易引起肛周、臀部皮肤红烂,严重者发生褥疮.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对大便失禁的病人在便后做好皮肤清洁、保护局部干燥的基础上,应用双氧膏在肛周、臀部外搽,有效预防肛周、臀部皮肤红烂的发生,并能促进红烂皮肤愈合.  相似文献   

3.
新生几皮肤擦烂,属于非细菌性后天性疾病中之一种。小几在生后的最初几周中经常发生。最多见于臀部,性器官及大腿部次之,颈部折皱处、鼠蹊部、腋窝等处比较少见。根据皮肤病变程度,可将其分为三度。第一度擦烂:轻型,仅皮肤发红,皮肤表面无损伤。第二度擦烂:中等型,皮肤表面显然发红且有糜烂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治腋臭而又不遗留疤痕。方法 经小切口进行剥离、修剪皮下组织去除大汗腺。结果 本组31例,有效率为100%。并发症:皮肤坏死1例,坏死面积为1 cm×1.5 cm ;皮下小结节2例;皮肤收缩起皱褶2例;皮下血肿2例。结论此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瘢痕少,可同时去除腋毛;但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皮肤坏死、皮肤皱褶、皮下结节形成、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打包包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皱褶部位无菌性脓疱病为最近描述的一种疾病,以主要累及皮肤皱褶部位和头皮的复发性脓疱疹为特征。该病的发生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相关,应归于中性粒皮病病谱系列。观察:作者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皱褶部位无菌性脓疱病。值得一提的是,该患者出现与皮损进程相平行的复发性口腔和胃肠道表现。结论:观察结果提示,由其他中性粒皮病类推,皱褶部位无菌性脓疱病也可并发皮肤外中性粒病变,了解这点对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很重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皱褶部位无菌性脓疱病伴胃肠道中性粒病变1例@Kerl K. @Masouyé I.…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褶烂是发生在皱襞部位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婴儿皮肤嫩,尤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皮肤积汗潮湿,角质层易被浸软,皮肤不断摩擦,引起皮肤表面充血破损,成为感染的重要途径,且新生儿感染后,易致败血症,故褶烂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
重症新生儿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5天,足月自然分娩产,出生体质量3 700 g。因“全身皮肤疱疹2天”于2007年10月28日入院。母亲孕期无特殊病史,患儿出生时无窒息。生后13天时无明显诱因面部、口周及眼睑开始出现疱疹,皮肤潮红。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近端,以四肢、背部、臀部较明显。红斑上皮肤起皱褶,皮褶下有少量积液,无脓性液体渗出,未经治疗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140次/分,呼吸42次/分,精神稍差,全身皮肤轻度黄染,颜面部、颈部、四肢、背部、臀部及外阴部大面积皮肤潮红,皮肤起皱褶,皮褶下有少量积液,无脓性液体渗出。  相似文献   

8.
擦烂红斑为多发于体胖婴儿或成人皮肤皱襞处的急性皮肤炎症,又名间擦疹。初期皮疹潮红、肿胀、表皮浸渍、境界清楚,日久浸润糜烂,可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笔者于2005年7月2006年7月采用紫草地榆油外用治疗擦烂红斑6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5岁。车祸致左前臂及手掌区皮肤广泛撕脱,疼痛流血半小时入院。在臂丛麻醉下行急症手术,术中发现:左前臂掌侧自腕关节以上15cm至掌指关节处,自左手背部桡侧向尺侧广泛皮肤剥脱,手掌内容物广泛挫烂,桡动脉自腕横纹处挫烂3cm并断裂。掌腱膜挫烂缺如,大鱼际肌肉大部分挫烂失活,五指屈指肌腱腱鞘挫烂缺如,拇指屈指肌腱断裂,其余四指肌腱挫伤严重,腱纤维有30%~50%挫烂失活。掌浅弓有大部分血管损伤,整个创面附着大量砂粒及杂草异物。术中行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剪除已失活的血管、肌肉及肌腱。行左侧桡动脉结扎,左拇指屈指肌腱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所引起的皮肤损伤疾病[1].其特征为起病急,全身广泛性红斑或弥漫性发红,皮肤触痛,大片表皮剥脱,像烫伤一样暴露出表面,多以口腔周围、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开始,继发出现水疱、表皮剥脱,可累及黏膜.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成人少见.  相似文献   

11.
擦烂红斑为多发于体胖婴儿或成人皮肤皱襞处的急性皮肤炎症,又名间擦疹。初期皮疹潮红、肿胀、表皮浸渍、境界清楚,日久浸润糜烂,可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笔者于2005年7月2006年7月采用紫草地榆油外用治疗擦烂红斑6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患者会阴皮肤灼伤的护理措施.方法:试验组用手术贴膜和纱垫封闭会阴生殖器及臀裂,防止消毒液流入灼伤皮肤.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会阴皮肤皱褶颜色、有无遗留消毒液和不适感.结果:试验组会阴部遗留消毒液明显减少,无皮肤灼伤和会阴及肛周不适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法可有效保护会阴皮肤.  相似文献   

13.
逾越型和进育型掌跖角化病,即Greither综合征,最早于1952年报道。该病以掌跖弥漫性皮肤角化、蔓延至背部(逾越现象)及侵犯跟腱表面皮肤为特征。此外,双胫部、膝部、肘部、有时皮肤皱褶部位也会出现斑片状角化过度。作者报道2个无联系的Greither综合征家系,均为K1中的显性错义突  相似文献   

14.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4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传统皮下注射方法(即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成30~40°刺入);观察组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即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壁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以及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36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18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方法:左手拇指、食指绷紧并错开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向上,刺入深度为针梗1/2或2/3,推药注射;改良组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左手拇指、食指捏起以5~6 cm范围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握笔式持注射器,在皱褶最高点垂直进针,深度以针头全部进入皮皱下为宜,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顺进针角度垂直拔针。两种方法均以无菌干棉签压迫穿刺点3~5 min,力度为皮肤下陷1 cm为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针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注射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即:腹壁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脓疱疹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化脓性皮肤病.由于新生儿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皮下有丰富的血管网,因而其防御能力差,存在于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容易侵入,当皮肤有轻度损伤时容易致病.新生儿脓疱疹通常发生于出生后第1周,常见部位为新生儿的头面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起初只有几个散在性发生,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相似文献   

17.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只有瘙痒症状而无皮肤原发性损害,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可分外在及内在因素;前者如穿毛织、化纤类衣服的刺激,皮肤皱褶外堆积污秽太多或因寄生虫在皮肤表面爬行如蛲虫等;接触某些物质如羽毛、毛虫、花粉、涂料、油漆、干燥空气过冷过势均可使皮肤发生瘙痒。后者主要是新陈代谢障碍或体内病灶、肠道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18.
<正> 婴儿皮肤褶烂是婴儿身体褶缝处(腋窝、颈部、腹股沟等部位),因积汗潮湿、胎脂刺激,温暖及相贴皮肤面的互相摩擦引起皮肤表面发红、糜烂、表皮脱落、严重时出现浆液性或浆液脓性渗出物,有臭味,常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患儿常因疼痛哭闹不安。旧的护理方法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早期红斑阶段多扑粉,如有糜烂渗液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干燥后改用新霉素糠馏糊剂,此方法较烦琐且疗效缓慢。我们自1991年6月至1998年4月应用食用淀粉代替扑粉治疗婴儿皮肤褶烂1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皮肤松弛症二例肖文彤,李冬芹,苗青,徐敏(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郑州450052河南省直第二门诊部郑州450000)1病例报告例1,女,10个月。以“皮肤松弛,多皱褶10个月”为主诉就诊。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全身皮肤松弛,症状逐渐加重,以面...  相似文献   

20.
谢玲  崔红晶 《实用医技》2007,14(36):5078-5079
皮肤是最大的器官,被覆于人体或动物的全身表面,它由上皮性的表皮及其下结缔组织性真皮组成。表皮和真皮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有许多附属器(毛发、皮脂腺和汗腺),因为皮肤组织的组织结构复杂、硬度不一、韧性较大等特点,在切片中常会出现有皱褶、易脱片等现象。皮肤较为坚硬不易切片,在制作切片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我们长期做皮肤切片的经验,谈谈我们在制作皮肤切片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