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特发性气胸21例作胸膜腔造影,发现肺大泡10例,胸膜粘连2例,肺大泡加胸膜粘连9例。其中手术治疗8例,手术所见与造影相符,病变诊断率达100%,明显高于普通X线诊断率及肺CT诊断率,是对特发性气胸病因及定位诊断安全简便又准确可靠的特殊检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后支气管哮喘二例王俊,孔同信,孙宏,付君章,陈鸿义患者1,男,57岁,因右肺多发性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肺尖部肺大泡切除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术中分离粘连时有轻度肺撕裂伤,无明显漏气及渗血,未予处理。手术顺利。术后18小时拔除胸引...  相似文献   

3.
应用冷沉淀行局限性胸膜粘连治疗22例自发性气胸的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冷沉淀的胸膜粘连效果和胸膜腔造影在气胸的病变定位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2例自发气胸经膜腔造影显示病灶部位,用同型或AB型血制备的冷沉淀2u(40ml)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胸腔,行局部胸膜粘连术。术后随访胸片和肺功能。结果:胸腔造影发现肺大疱19例,“喷雾征”1例,未见异常者2例;肺大疱诊断率86.36%,其部位多在肺尖。冷沉淀局部胸膜粘连术治疗21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5.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胸膜腔穿刺造影对自发性气胸病因诊断及造影剂和四环素的介入性化学性胸膜粘连作用。方法: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电视透视引导下胸腔内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及四环素,通过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摄胸片对比进行分析。结果:28例显示三种异常造影征象:其中胸膜肺粘连征15例,肺大疱征12例,破裂口气泡征1例。2例闭合性气胸未见异常。诊断率为92.3%。四环素介入化学性胸膜粘连治疗22例,随访5年,5例复发。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经电视透视引导下胸膜腔造影和四环素粘连介入性诊治技术,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胸膜腔粘连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红霉素作为胸膜粘连剂的价值,对2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红霉素1g溶于5%葡萄糖30ml中注入胸膜腔内,进行胸膜腔粘连治疗。结果显示:应用红霉素后15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胸膜粘连,7例患者胸腔积液明显减少,4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6%,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红霉素的胸膜粘连作用可能为产生局部化学性炎症所致。说明红霉素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胸膜粘连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气腹造影在诊断腹部术后腹壁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腹部术后疑有腹壁粘连患者,采用腹腔注气,CT扫描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5例CT气腹造影,4例清晰显示出肠管、网膜与腹壁局部的粘连,1例未见明显腹壁粘连,3例手术治疗与造影所见完全吻合。结论:气腹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出术后腹壁粘连的粘连带,分布范围等形态特征,操作简便、易行,是诊断腹部术后腹壁粘连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在可疑冠心病中的左室心内膜边界及心肌显影效果。方法:4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在静息状态下行心肌声学造影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1)超声造影后左室心内膜边界显示较造影前明显清晰,显示不清的节段减少,清晰显示的节段增多,记分指数增高(P〈0.05)。(2)4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15例异常,3例冠脉3支病变的患者显示心肌灌注明显下降,12例单支或双支病变的患者中7例表现为相应冠脉供血区心肌灌注下降,5例其相应冠脉供血区未见异常,3-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中有3例表现为灌注减弱。结论:心肌超声造影有望成为可疑冠心病及冠心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红霉素胸膜腔粘连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价红霉素作为胸膜粘连剂的价值,对2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红霉素1g溶于5%葡萄糖30ml中注入胸膜腔内,进行胸膜腔粘连治疗。结果显示:应用红霉素后15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胸膜粘连,7例患者胸腔积液明显减少,4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6%,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的优缺点。方法:对40例气胸患者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次插管成功者35例,2~3次成功5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经积极处理后得到纠正。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治疗采用双腔支气管单肺通气优点很多,但要警惕其并发症,并积极防治,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已婚,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650 h。患者于2012年5月6日进行高强度飞行训练(飞行中曾进行特技飞行),训练结束后约1 h突感左侧胸背部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胸痛加剧,伴胸闷、憋气,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拍片示:“双侧气胸(左侧为著)”,医院留观,未再进一步出现不适症状。2012年5月7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上肺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右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气胸,肺压缩30%,右上肺多发肺大泡。2012年5月8日复查胸部CT提示左侧气胸,较前片变化不大,右上肺多发肺大泡,左下肺节段性肺不张。诊断:自发性气胸(左);肺大泡(右上肺)。入院后考虑患者病情及临床表现,且患者暂拒手术治疗,遂给予吸氧、抗炎、抗过敏、止咳等保守治疗,其后无任何不适症状,查体较前无明显异常,亦未见新的阳性体征。2012年5月16日转入海军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入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多发肺大泡,左侧未见明显气胸表现。患者左侧气胸考虑由左侧肺大泡破裂引起。患者双侧肺大泡诊断明确,手术指证明确,术前检查未见绝对手术禁忌证,于2012年5月23日在全麻下经胸腔镜行双侧肺大泡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病变符合肺大泡形成,病变大泡壁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术后恢复可,胸片检查提示双肺复张好。出院并停飞观察3个月后鉴定: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行微创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5例,其中8例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7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术中对较大的肺大泡采用楔形切除重叠褥式缝合或用切割缝合器切除,较小的肺大泡予以结扎或钳夹。结果本组15例术后3~6 d拔除胸腔引流管,均治愈,随访无气胸复发病例。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优点,是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骨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肺尖部大泡破裂并气胸的疗效。方法t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切除双侧肺尖部大泡,术后经8~1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0例病例临床症状消失,胸部透视及胸部CT扫描无气胸及肺大泡征象,复查肺功能正常。结论:通过对国内外双侧肺尖部大泡破裂所致双侧气胸的治疗研究表明,与传统后外侧切口、腋下切小切口、VATS同期开胸对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方法简单,不影响呼吸功能,对患者创伤小,愈合好,痛苦小,在基层医院无胸腔镜的条件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在胸心外科临床应用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 76例电视胸腔镜胸心外科手术。 方法 手术方法包括 :动脉导管钳闭 ;纵隔肿瘤 ,胸交感神经切除 ;肺、胸膜 ,纵隔淋巴结活检 ;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 ;外伤性血胸 ,自发性血胸 ,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探查 ;胸膜固定术 ;心包开窗引流 ;包裹性脓肿清除。 结果 电视胸腔镜 PDA钳闭病例 ,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残余分流 ,术后最长已随访 2年 ,未发现再通现象。纵隔肿瘤成功地在电视胸腔镜下摘除。原发性长 QT综合征左 T2 、T3交感神经节广泛切除后 ,术后即刻 QT间期即从 0 .6 0 s缩短为 0 .42 s,术后再未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昏厥现象。重症雷诺病患者行双侧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后 ,末梢循环得到显著改善 ;自发性气胸治疗多数术后仅留置闭式引流 2~ 4天 ;纵隔淋巴结活检为准确病理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钳闭等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 ,值得进一步应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腋下小切口开胸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腋下小切口治疗的23例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较大的肺大疱采用楔形切除、重叠褥式缝合;较小的肺大疱予以结扎.结果 23例术后1~3d拔除胸腔引流管,均治愈,随访3~24个月无气胸复发病例.结论经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14例肺大泡病人讨论肺大泡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长期诊断为慢性自发性气胸或偶而发现的局限性气胸者,经多次抽气气胸不消失或消失后很快又重现者,应想到肺大泡。X光检查和支气管连影诊断价值很大。一般主张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感染、气胸)之前手术,手术应彻底切除大泡和缝扎边缘串珠状小泡,尽可能保存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经手术治愈的 5 9例自发性气胸(包括自发性血气胸 2例 ) ,主要表现有胸痛 ,呼吸困难。病因均为肺大疱破裂或纤维索带撕裂。 5 9例共施行开胸手术 6 4次 ,结果 :除 1例术后第 4天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外 ,5 8例术后经过良好 ,患肺全部复张 ,随访 1- 13年 ,无 1例复发 ,生活质量正常。结论 :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不易复发。临床上应为更为积极的态度治疗自发性气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期电视胸腔镜双侧肺大疱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对81例双侧肺大疱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同期行肺大疱切除修补术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无通气侧肺大疱破裂;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5例,复张性肺水肿3例,室性早搏1例,经处理后均恢复。结论手术前气胸侧胸腔闭式引流,双腔支气管插管确保双肺分隔,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防止出现张力性气胸和复张性肺水肿,良好的术后镇痛,是同期胸腔镜双侧肺大疱手术麻醉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腋下纵行小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方法 1994年至1999年171例经腋下纵行小切口手术的病人,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泡61例,动脉导管未闭33例,结核球及肺良性肿瘤27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20例,结核空洞13例,支气管扩张症7例,其他10例。经腋下纵行小切口共行肺修补、肺大泡结扎术59例,肺叶切除术23例,肺楔行切除术21例,肺良性肿瘤摘除术6例,动脉导管结扎术33例,后纵隔肿瘤切除术20例,其他9例。结果 171例中5例经腋下纵行小切口术中探查后扩大或改变切口。腋下纵行小切口平均开胸出血量为96ml。59例肺修补、肺大泡手术的术后平均引流量176ml,平均住院时间5天。2例死亡。结论 腋下纵行小切口是治疗胸部疾病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应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杜维安  尹华军  昔刚 《四川医学》2011,32(10):1604-160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利用电视胸腔镜(VATS)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无死亡,治愈率100%。结论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具有根治效果好、复发率低及切口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6例胸部疾病进行胸腔镜诊治,肺病灶活检4例,胸膜活检2例,气胸修补或(及)肺大疱切除9例,肺病灶契形切除3例,肺叶切除2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清除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胸1例,术后血胸再进胸止血1例。术中失血量,平均306 ml。拔除胸引管时间,平均5.9 d。手术至出院时间,平均13.5d。术后肺泡炎2例,经抗感染、对症及保持胸引管通畅等治愈。随访2个月~1年,无术后近远期支气管胸膜瘘、气胸肺大疱复发及肺癌转移等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广、疗效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