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5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丰隆穴组(25例)和药物对照组(25例)。电针丰隆穴组取双侧丰隆穴,选用30号2寸无菌毫针,垂直穴位皮肤表面快速刺入,进针1.5寸,接通LH202H型穴位神经刺激仪,输出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1~2mA,频率2/100Hz,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9d。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普伐他汀钠片10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29d。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丰隆穴和普伐他汀钠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相当。结论 电针丰隆穴和普伐他汀钠药物治疗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多中心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丰隆喻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于2003—09/2005—12选择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针灸科、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丰隆组144例、药物对照组14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电针丰隆组:取双侧丰隆穴,选用30号2寸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以90&;#176;快速刺入,进针1.5寸,接LH2O2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12mA,频率2/100Hz,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d,共治疗29d。药物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29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 结果:3个临床中心共纳入288例病例,247例完成临床研究,其中电针丰隆组127例、药物对照组120例。①药物对照组在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明显优于电针丰隆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药物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28&;#177;0.10),(2.93&;#177;0.11)mmol/L;(1.15&;#177;0.03),(1.87&;#177;0.06)mmol/L:电针丰隆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56&;#177;0.11),(3.71&;#177;0.10)mmol/L;(1.22&;#177;0.04),(1.39&;#177;0.06)mmol/L,P〈0.011。②两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⑨电针和药物在治疗后29d,治疗结束后1,2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电针丰隆组分别为56.7%,57.5%,57.5%;药物对照组分别为62.5%,70.8%,74.2%,P〉0.05)。 结论:电针丰隆组和药物对照组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穴位埋线与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脾俞及丰隆穴位埋线治疗,每15d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40例,口服普伐他汀片10mg,连续1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高的患者均明显下降(P〈0.01,0.05),治疗后第2、3个月时对照组回升,观察组仍较稳定。2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波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普伐他汀药物对血脂均有良性调节作用,但穴位埋线疗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片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按3:2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5例口服丹参片及消咳喘片;对照组50例口服消咳喘片,所有病人治疗前后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率为97.33%,对照组临床总疗效率为72.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gA、IgM、IgC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5,P〈0.01)两组间比较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5,P〈0.01)。结论:丹参片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凌云  毛红蓉 《中国康复》2009,24(2):123-12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脂血症患者46例,均采用丰隆穴、脾俞穴埋线,每2周1次。共治疗2次。结果:治疗后的1及2个月时,46例患者中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高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则TC、TG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穴位埋线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其治疗效应最长维持3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脂、房颤再发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10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日;对照组5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18个月,观察血脂、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2.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性房颤发生率: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12.1%,P〈0.05);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例(4.4%);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4.1%,P〈0.05)。3.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缺血性事件9例(20.0%),其中心力衰竭3例(6.6%),冠心病恶化再人院2例(4.4%),心源性死亡3例(6.6%),脑卒中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41.4%,P〈0.05,见表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电针治疗组各30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结果:颈夹脊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6.7%,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ET水平降低、CGRP水平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和电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良性调节患者血浆ET、CG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高脂血症标准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60例,A组采用益肾化淤、利湿化浊为主的中药及西药辛伐他汀片治疗;B组则单纯用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均行全套血脂水平测定。结果:与B组比较,A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HDL明显上升(均P〈0.05);A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未见肝功能损害,B组转氨酶及转肽酶轻度异常,2例。停药3个月后,A组复发率低于B组(2.2%、8.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丰隆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03-09/2005-12选择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针灸科、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丰隆组144例、药物对照组14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电针丰隆组:取双侧丰隆穴,选用30号2寸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以90°快速刺入,进针1.5寸,接LH202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12mA,频率2/100Hz,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d,共治疗29d。药物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29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3个临床中心共纳入288例病例,247例完成临床研究,其中电针丰隆组127例、药物对照组120例。①药物对照组在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明显优于电针丰隆组眼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药物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28±0.10),(2.93±0.11)mmol/L;(1.15±0.03),(1.87±0.06)mmol/L;电针丰隆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56±0.11),(3.71±0.10)mmol/L;(1.22±0.04),(1.39±0.06)mmol/L,P<0.01演。②两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电针和药物在治疗后29d,治疗结束后1,2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电针丰隆组分别为56.7%,57.5%,57.5%;药物对照组分别为62.5%,70.8%,74.2%,P>0.05)。结论:电针丰隆组和药物对照组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12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口服奥硝唑治疗,对照组口服甲硝唑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和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不良反应较少,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CG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用普通饲料喂养;B组用高脂饲料喂养;C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天电针丰隆穴30min:D组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天普伐他汀钠灌胃。30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0.05);与B组比较,C、D组大鼠体重、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CGRP含量升高。结论:电针丰隆穴或药物治疗均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中普伐他汀钠升高HDL-C,电针丰隆穴则对HDL-C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王琼  乐薇  覃鹏飞  黄浩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10,25(5):330-331
目的:比较3种高脂血症大鼠的造模方法,为实验研究选择最佳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A组)、植物油高脂饲料喂养(B组)、猪油高脂饲料喂养(C组)及脂肪乳剂灌胃喂养(D组)各10只。1个月后比较3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TC在B、C、D组均明显升高;TG在C组明显升高;HDL-C在C组明显下降,D组则明显上升;LDL-C在B、C、D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0.01)。结论:综合以上各组大鼠4个指标的升降情况,以猪油固体饲料喂养的大鼠最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且比较接近人类饮食成分及方式,造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和血尿酸变化的关系。方法:女性高血压患者181例,分绝经前组(61例)及绝经后组(120例),测晨起空腹静脉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绝经年限与血脂、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并与103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绝经前高血压组TC、LDL-C、UA显著高于对照组。绝经后高血压组TG、TC、LDL-C、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则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绝经后组TG、TC、LDL-C、UA显著高于绝经前组,HDL-C低于绝经前组,TC、LDL-C与绝经年限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女性高血压绝经后TG、TC、LDL-C、UA增高,TC、LDL-C与绝经年限量显著正相关,而HDL-C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炎症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饮控组(C组)、模型电针组(D组)、模型饮控+电针组(E组)各10只。干预60d后,测定血脂含量及ICAM1、MCP-1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上升(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HDI.C)明显下降(均P%0.01);C、D组大鼠血浆TC、LDL-C与B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0.01),但较A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E组大鼠血浆中TC、LDL-C含量均较B、C组明显降低(均P〈0.01)。除E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及ICAM1、MCP-1含量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0.01),且B、C组增加更为显著(均P〈0.01);与B、C组比较,E组巨噬细胞及ICAM-1、MCP-1含量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TC、LDL-C、巨噬细胞及ICAM、MCP-1的含量,从而达到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解毒汤,疗程共为3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ICAM-1及CRP的数值变化无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ICAM-1及CRP的数值变化有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降低TC、LDL-C、CRP、ICAM-1和升高HDL-C方面有意义。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调脂、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 IF)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与10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肺炎衣原体血清特异性IgG、IgM抗体,并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率分别为72.0%、5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5.0%、12.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血脂水平:TC(6.1±1.48)mm o l/L,TG(2.69±1.91)mm o l/L,LDL-C(3.85±0.25)mm o l/L,HDL-C(1.03±0.56)mm o l/L;对照组TC、TG、LDL-C、HDL-C水平分别为(4.22±0.43)mm o l/L,(1.08±0.25)mm o l/L,(2.48±0.65)mm o l/L,(1.15±0.59)mm o l/L;两组CRP水平分别为:(13.72±5.30)m g/L,(5.61±2.4)m g/L;两组在血脂、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病例组中,肺炎衣原体阳性者(感染组)血清TC、TG浓度及CRP水平高于阴性者(非感染组)(P<0.05),HDL-C浓度略低于非感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与脑梗死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中的CRP和肺炎衣原体抗体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0名对照组、38例甲减治疗前组、31例甲减治疗后组空腹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甲减患者治疗前FT3、FT4、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Hcy、TG、TC、LDL-C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减患者治疗后血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Hcy、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G、HDL-C水平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甲减患者Hcy与FT3、FT4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TC、HDL-C、LDL-C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是甲减患者并发CHD的重要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了Hcy及血脂水平的代谢。测定血清Hcy水平对甲减并发CH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联合使用高剂量、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TNF-α,其中TC、TG测定采用酶法,LDL-C、HDL-C测定采用匀相法,hs-CRP测定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TNF-α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⑴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⑵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纠正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还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妇女血脂水平与子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79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其中CIN 1级57例,CIN 2级14例,CIN 3级5例,宫颈癌3例;无子宫颈病变者158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水平对罹患子宫颈病变的相对危险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子宫颈病变程度与血脂水平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4.29±0.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2.43±0.70)mmol/L)和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1.17±0.80)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35±1.10)、(1.95±0.80)和(0.87±0.50)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G水平(OR=5.529,95%CI:1.481-20.647,P=0.011)和低HDL-C水平(OR=0.420,95%CI:0.224-0.788,P=0.007)为患子宫颈疾病的危险因素;TC和LDL-C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14,P=0.005;r=0.398,P=0.000)。结论血清高TG和低HDL-C水平可能增加患子宫颈病变的风险;子宫颈病变患者TC和LDL-C水平升高可能与病变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