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 依据9种体质各自特点, 从情志、起居、运动、饮食和经络5个方面, 对7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中医体质综合干预, 观察干预前后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得分及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 干预6个月后, 研究对象平和质得分显着提高(P<0.05),阴虚质(P<0.05)、痰湿质(P<0.01)、血瘀质(P<0.01)得分显着降低;收缩压平均降低14.26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平均降低6.87 mmHg,经检验,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偏颇状况, 降低患者血压, 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下的健康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且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体质的1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下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降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下的健康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血压、血脂水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护理后观察组Morisky量表治疗依从性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对日常生活影响、综合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急性加重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AECOPD的不良情绪有显著缓解作用,利于患者达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的状态,以促进治疗的顺利开展,改善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社区高值血压人群中医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值血压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分类,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均提供常规饮食、运动干预,干预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给予相应的中医干预措施,12个月后比较两组前后血压、血糖、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人群在血压、血糖、体重指数、血脂方面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综合干预在高值血压人群中可改善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心理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及用药依从性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超过30分的占比5.00%;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超过30分的占比21.6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分分别为(56.67±9.55)分、(68.97±8.86)分,对照组分别为(56.38±8.82)分、(62.23±7.69)分,观察组患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4.45,P=0.00<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心理具有显著的消除、缓解等作用,并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的关系,为患者身心康复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76例脑卒中患者和76例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SSRS评分[(34.31±3.57)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39.86±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患者TSCS量表总分为(246.58±18.68)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的(264.62±17.69)分(P〈0.01),但自我批评因子分[(47.83±5.42)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41.32±4.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S评分与TSCS评分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较差,表现为消极的自我概念。社会支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务工作者应关注其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状况,以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补偿训练(CCT)与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MSST)联合分阶段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5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采取MSST+CCT联合分阶段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认知策略练习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药物管理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病人住院时间与服药总天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3,P < 0.01),服药总时间与CCT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379,P < 0.05),CCT练习策略总次数与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0,P < 0.05)。干预前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认知功能测定(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学习结束后, 观察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 < 0.05),PANSS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在干预前后各时间点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对照组在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有所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1),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2组干预后3个月一般精神症状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5~P < 0.01),MMSE总分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增加(P < 0.01);2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得分较课程结束后仍降低(P < 0.01)。且观察组降低和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CCT与MSST联合干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精神病症状和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3周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第1、2、3周HAMD评分分别为(22.52±1.87)分、(15.16±2.62)分、(10.24±1.78)分,均低于对照组[(24.16±2.64)分、(19.22±2.97)分、(15.34±2.13)分,均P < 0.05]。2组患者MBI及SS-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第1、2、3周MBI及SS-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为96.7%(58/60),优于对照组的83.3%(50/60),P < 0.05。  结论  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52-154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控制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率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积极有效,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86 例2级甲等以上医院按照有关诊断标准确诊的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药学服务干预,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及治疗依从性观察其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社会支持各维度的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干预1周后观支持[(11.24±4.15)分;(9.02±3.25)分]、支持利用度维度[(8.05±2.40)分;(5.79±3.01)分]的评分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从干预1周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评分较干预前即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干预1周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的评分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从干预1周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较干预前即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干预前治疗依从性的评分无差异(P>0.05),而干预1周后治疗依从性的评分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从干预1周后,治疗依从性的评分较干预前即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与治疗依从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39和0.44.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干预能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并发现社会支持与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X线胸片为主要观察指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SARS临床筛选有效的干预方案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的北京地区11家医院361例确诊SARS患者的1561张X线胸片的研究,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肺部炎症的影响。[结果]从总体疗效来看,X线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5.85±6.5。中西医结合组为6.67±7.61;普通型西医组为4.79±5.6。中西医结合组为5.40±6.86;重型西医组为7.67±6.34,中西医结合组为8.16±7.60,以上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但发病7d内开始干预的胸片总积分西医组平均为6.39±6.48、中西医结合组为4.40±4.97,中西医结合组X线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004);普通型西医组为4.59±5.22、中西医结合组为3.99±4.67,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0.12);重型西医组为9.14±7.24、中西医结合组为5.30±5.48,组胸片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P=0.034);说 明发病7 d内对SAR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炎症的吸收明显优于西医组,总体疗效与重型患者的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对SARS肺部炎症吸收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前期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东方医院亚健康科2020年3-10月高血压病前期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取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12个月后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中医健康管理后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前期人群的血压水平,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高血压病前期患者给予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及体质量,对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在中国广州市及越南河内市进行,旨在分析慢性胃炎人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探讨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中药使用特点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证候归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组多用健脾补气、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中药,河内组多用疏肝解郁、抑酸、活血止痛、补气健脾中药。[结论] 同一个诊断、同一个诊别诊法的情况,广州与河内的中药材使用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活血化瘀治法治疗恶性肿瘤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7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每日2次,每次6粒(2.4 g),28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刺痛或痛有定处为3.3±1.5,舌质紫暗舌体瘀斑瘀点为3.3±1.6,脉涩或无脉为3.2±1.4,肌肤甲错为3.8±1.7,机体麻木或偏瘫为3.3±1.4,善忘为3.1±1.4;较之对照组(分别为4.2±1.5、4.3±1.7、4.2±1.6、5.6±2.3、4.0±1.6、4.3±1.7)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试验组温经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腹痛、腰骶痛、四肢冷、工作情况这4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临床控制、显效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疗效显着,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1月,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广东、安徽两家医院1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构成比和对应分析法分析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阳虚质与喜热关联性较强;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与喜甘甜关联性较强;阴虚质、特禀质与喜清淡关联性较强;湿热质与喜咸、喜酸关联性较强;痰湿质与喜咸、喜炙烤关联性较强;平和质、气郁质与喜辛辣关联性较强,平和质还和喜油腻关联性较强。[结论] 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不同饮食习惯的中医体质特点对人群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护。同时,对平和质人群的健康管理不应忽视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急性期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电针干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脑梗死发生后双侧脑皮质血流量变化规律以及电针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Longa的腔内线栓法复制大鼠脑梗死模型,以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动态监测双侧脑皮质血流量,连续记录6 h,比较脑梗死后30 min和1、2、3、4、5、6 h各时相脑皮质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及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即刻,梗死半球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血流量下降至(25.18±1.87)%,在MCAO后30 min~6 h,血流量比值维持在这一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急剧下降至(23.46±1.24)%,电针干预后,平均上升至(46.96±1.61)%,平均升高幅度为20%。在MCAO后各时相,电针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流量比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电针干预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但仍然低于梗死前水平(P<0.01)。MCAO即刻,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55±1.46)%,在MCAO后30 min~6 h内,随时间延续,血流量维持梗死即刻水平,有小幅波动,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70±2.21)%,电针干预后,血流量上升至(97.46±3.28)%,维持这一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在MCAO后30 min和1 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MCAO后2、3、4、5、6 h局部血流量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平均高于相应模型对照组。[结论]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MCAO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并且电针干预可同步提高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由此可增加梗死区周围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PESV)抑制白血病干细胞(LSC)在骨髓龛内的活化效应。[方法]分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ALL)患者LSC,置于Transwell小室中,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蝎毒多肽后培养,计算不同浓度组及不同时间段的LSC迁移率。[结果]PESV组迁移率分别为(25.01±6.83)%、(36.85±3.83)%、(50.73±7.15)%,与对照组(49.10±6.1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迁移率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不同浓度PESV均有抑制白血病干细胞活化作用,抑制强度呈浓度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