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与临床及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入选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G0~4)和纤维化分期(S0~4),并同时测定临床和血清学指标。将肝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82例患者,以肝组织炎症分级≥G2和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14例,行B超定位下肝穿刺组织活检,观察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结果 (1)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2)114例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炎症程度≥G2者101例(88.59%),纤维化程度≥S2者63例(55.26%)。(3)感染者的性别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4)将感染者按年龄分组,第一组30岁,第二组30~40岁,第三组40岁,三组感染者的年龄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无相关性(P0.05)、与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年龄越大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越高。(5)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ALT水平越高,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越高。(6)将114例感染者按HBV DNA水平分组,第一组HBV DNA10~4,第二组HBV DNA:10~5~10~7拷贝/mL,第三组HBV DNA10~8,三组之间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大多数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都在中等程度及以上(≥G2者占73.7%或≥S2者占75.4%);感染者的年龄越大、ALT水平越高,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低ALT水平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 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影响肝组织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511例,检测肝组织学、血清HBs Ag定量、HBV DNA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s 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5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肝组织异常。年龄≥40岁组HBe Ag阳性率、HBs Ag定量、HBV DNA定量均低于年龄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86.80、2.99、7.25,P值分别为0.000 1、0.003、0.000 1)。不同年龄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03、61.92,P值均0.000 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HBs Ag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45、-1.51、-0.153、-0.181,P值分别为0.000 1、0.019、0.012、0.005)。结论低ALT水平慢性HBV感染者年龄是影响肝脏组织学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且HBs 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HBs Ag水平可作为此类患者无创性判断肝脏组织学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吴丽萍  张建军  杜瑞清  王艳  王建彬 《肝脏》2009,14(4):269-271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90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及HBV DNA阳性和阴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结果90例患者100%存在肝组织损伤,其中肝硬化8例(8.9%);慢性乙型肝炎轻度62例(68.9%),中度8例(8.9%),重度12例(13.3%)。82例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30例(36.6%);纤维化分期S≥2者28例(34.15%)。HBeAg阴性组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重于阳性组(P值均〈0.05)。HBV DNA阴性和阳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皆非"正常";血清HBeAg、HBV DNA均不能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对此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特征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ALT正常的10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对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HBV DNA等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慢性HBV感染者中肝组织有病理改变者占93.3%(98/105),其中G2及G2以上者占17.1%(18/105),S2及S2以上占21.9%(23/105),且12.4%(13/105)的患者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s=0.21,P<0.05);0.5×ULN0.05),但肝纤维化分期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还与年龄和HBV DNA复制水平有关,而与HBe Ag阳性与否无相关性。结论:部分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变也处于活动期,其中年龄>41岁、0.5×ULN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特征与ALT、性别、年龄和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2例慢性HBV感染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分别就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性别、年龄、ALT、HBV DNA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282例中炎症分级≥2级所占比例为58.51%,肝纤维化分期主要分布在S1(35.11%)和S2(34.75%);不同炎症分级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方面,G2~G4组均高于G0组(P坶0.05);在ALT方面,G2~G4组均高于G0和G1组(P均0.05),G4组高于G2和G3组(P均0.05);不同炎症分级组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患者性别分布方面S2组男性比例高于S3组(P0.05);在年龄方面,S1、S2、S3组年龄依次升高(P均0.05);ALT方面,S4组高于S0~S3组(P均0.05);HBV DNA水平方面,S3组高于S1组(P0.05),S4组高于S0~S3组(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大部分炎症分级为G2以上,肝纤维化分期为S4以下。随着ALT升高,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逐渐加重,但ALT≥2倍正常值上限后肝纤维化程度不再随之变化。男性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较重。随着年龄增加肝脏炎症程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ALT正常和轻度升高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及HBV DNA定量的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123例ALT正常和轻度升高且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年龄分为<40岁和≥40岁两组,分析两组中HBeAg阳性与阴性及ALT正常与轻度升高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分布特点,并进行年龄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与<40岁组相比,≥40岁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的比例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HBeAg阴性,AL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患者均随着年龄增大其肝纤维化分期在≥S2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年龄与炎性分级、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0.219、0.293,P值均<0.001);≥40岁组中HBeAg阴性、ALT轻度升高的患者其HBV DNA定量与<40岁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正常和轻度升高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随年龄的增加有所增加,可考虑将年龄作为病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ALT正常和轻度升高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及HBV DNA定量的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123例ALT正常和轻度升高且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年龄分为40岁和≥40岁两组,分析两组中HBe Ag阳性与阴性及ALT正常与轻度升高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分布特点,并进行年龄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与40岁组相比,≥40岁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的比例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无论是HBe Ag阳性还是HBe Ag阴性,AL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患者均随着年龄增大其肝纤维化分期在≥S2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年龄与炎性分级、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0.219、0.293,P值均0.001);≥40岁组中HBe Ag阴性、ALT轻度升高的患者其HBV DNA定量与40岁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正常和轻度升高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随年龄的增加有所增加,可考虑将年龄作为病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将60例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按照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血清ALT、HBV DNA定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测定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达S2者分别为49例(81.7%)、19例(31.7%)。60例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患者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LT水平、HBV DNA定量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以上两指标随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肝脏病变在G2或/和S2以上,对于这部分人群,尤其是男性患者,密切随访年龄、血清ALT、HBV DNA、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的变化对于协助了解肝脏病理变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肝纤维化分期≥S2)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水平2×ULN慢性HBV感染者207例,根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为G2和S2组(87例)与≥G2或≥S2组(120例)。记录其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APRI评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ALT、AST、PLT及APRI对ALT2×ULN患者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1、0.597,P值均0.001)。在ALT、AST、PLT、APRI对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中,APRI的判断价值最高,其对判断≥G2或≥S2组、≥G2组、≥S2组的AUC分别为0.913、0.882、0.881。APRI预测≥G2或≥S2组的AUC为0.913(95%可信区间为0.871~0.954),最佳截断值为0.5324;当APRI≥0.5324时,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学病变,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达到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89.66%、92.11%、83.87%。结论 APRI对于协助了解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变化、决定抗病毒治疗时机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减少临床应用肝穿刺有创评估组织学改变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HBV DNA达10^5 copies/ml以上时肝脏的病理和肝脏B超回声分布情况,探讨肝脏组织炎症与纤维化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4例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TBil、ALT、AST正常,HBV DNA≥10^5copies/ml,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及B超检查,进行分析。结果:94例中有69例(73.40%)感染者肝脏炎症程度≥2级,30例(31.91%)肝纤维化程度≥2级。B超回声差而炎症程度≥G2者的比例高达83.33%(20/24),纤维化程度≥S2者的比例达54.17%(13/24),在肝脏回声正常或中等的感染者中炎症度≥G2者的比例达70.21%(33/47)和69.57%(16/23),超声回声中等及差两组中,肝纤维化程度≥S2者的比例达84.60%。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脏大多有G2以上炎症。对这类感染者应建议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B超回声情况与纤维化程度符合度较好,可根据B超回声不同初步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在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中,一般临床指标对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期化验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该类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对其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结果 122名患者中有明显炎症或纤维化(G≥2或S≥2)者共94例(77.0%),早期肝硬化者5例(4.1%)。G2组与G≥2组相比,除HBV DNA外,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2组与S≥2组相比,年龄、HBeAg、HBV DNA、AST、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BeAg和AST是肝脏明显纤维化(S≥2)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血清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40岁、HBeAg阴性、AST40U/L者应积极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必要时尽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无或仅有轻微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其肝组织病理亦出现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改变。对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特征与肝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年龄、性别、HBeAg状态、HBV DNA载量、ALT水平以及肝脏硬度测量值与其肝组织病理特征的改变均有关系,监测上述临床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相似文献   

15.
陈蓓 《肝脏》2012,17(5):304-306
目的探讨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分析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进行分组,并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HBV携带者性别、HBV DNA水平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ALT水平升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呈加重的趋势(P<0.01);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对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40岁、ALT水平接近正常值上限的HBV携带者,应尽早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根据不同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自然病程进展规律及其与感染持续时间、血清HBV DNA载量、HBe Ag状态和脾脏厚度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病科的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32例,常规行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使用西门子S200二维彩超诊断仪测量脾脏厚度。结果在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年龄≥3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和纤维化评分≥3分发生率分别为33.3%和38.4%,显著高于年龄30岁组(14.9%和14.8%,P0.05);肝功能正常组肝组织炎症评分≤4分和纤维化评分≤2分发生率分别为92.0%和92.0%,肝功能异常组为53.6%和16.74%(P0.05);肝功能反复异常1年的患者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和纤维化评分≥3分发生率分别为42.8%和51.5%,显著高于肝功能异常≤1年组(31.9%和31.9%,P0.05);血清HBV DNA载量为3~5 lg copies/ml组肝组织炎症评分为≤4分和纤维化评分为≤2分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7.8%,显著高于病毒载量3 lg copies/ml组(P0.05);血清HBe Ag阴性组纤维化评分在3~4分和≥5分发生率分别为23.1%和20.5%,显著高于HBe Ag阳性组的11.8%和9.7%(P0.05);血清HBe Ag阳性与否与肝组织炎症无显著相关性(P0.05);脾脏厚度≥4 cm组肝组织炎症≥5分和纤维化评分≥5分发生率分别为76.9%、7.7%和76.9%,显著高于脾脏厚度4 cm组的16.0%、3.4%和5.9%(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炎症(t=2.153)和纤维化程度(t=4.654)呈显著独立正相关(P=0.033);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t=-2.826)也呈独立相关(P=0.005)。结论家族聚集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感染持续时间成正相关,年龄大于30岁时更易出现肝脏疾病的进展。肝功能异常时间越长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改变越显著。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具有独立正相关。血清HBV DNA载量为1×103~105copies/ml时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和肝脏病理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2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316例,采用超声定位穿刺取肝组织,行HE染色、纤维Masson染色,HBs Ag和抗-H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并分别分析其与年龄、性别、HBe Ag状态、ALT水平、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以及HBs Ag和HBc Ag肝组织表达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有260例(82.3%)炎症坏死中度以上,中度纤维化以上有256例(81.0%);重度炎症坏死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分别为13例(4.1%)和26例(8.2%)。女性平均年龄大于男性(t=3.526,P0.05),并且其Knodell评分和Ishak评分均高于男性(t值分别为6.65、5.77,P值均0.05);30岁以上的慢性HBV感染者其Knodell评分和Ishak评分高于30岁以下患者(P值均0.05)。ALT水平为0.5~1.0倍正常值上限(ULN)的HBV感染者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比(0~0.49)×ULN的HBV感染者严重(P值均0.05)。从HBV DNA复制水平来看,处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病毒载量大于检测下限的病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 Ag和HBc Ag肝组织表达的强弱与肝组织损伤相关性并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考虑进行肝活组织检查,特别是年龄40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BeAg阴性、ALT正常的HBV感染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89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均接受肝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并行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分析其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 89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结果大部分异常,其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2者70例,占78.6%;纤维化分期≥S2者66例,占74.2%。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有明显的差别(F=2.678,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27,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也有明显的差别(F=2.625,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14,P〈0.01)。结论 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如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滴度明显升高,应及早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水平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学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组100例,5.00×102拷贝/ml≤HBV DNA<104拷贝/ml,ALT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均>40岁.根据HBsAg定量水平被随机分成了2组,A组(HBsAg定量<1500 IU/ml)61例和B组(HBsAg定量≥1500 IU/ml)39例.2组患者均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HBsAg定量,肝组织学G、S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HBsAg定量低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或者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14.75%与6.56%,在HBsAg定量较高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和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89.74%与79.49%,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与HBsAg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HBeAg阴性CHB患者来说,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故肝脏组织学检查仍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慢性HBV携带者(47.21±17.69)ng/ml、CHB(98.45±65.29)ng/ml和HBV相关LC(229.93±95.00)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6)。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发现,血清GP73含量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r=0.549)和肝纤维化分期(r=0.528)呈正相关。在100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中,有显著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患者分别为29例(29.00%)和33例(33.00%)。病理分级为≥G2和≥S2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坏死性炎症(G0~G1)和纤维化(S0~S1)患者(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只有血清GP73水平被确定为预测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尽管ALT水平正常,但是肝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其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预测肝脏炎症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