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莹莹  童裕维  胡骏 《新医学》2012,43(11):768-771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常规降压治疗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方法:将65~80岁男性高血压患者81例,随机分为常规降压治疗组(41例,单用坎地沙坦治疗)及通心络联合治疗组(40例,通心络联合坎地沙坦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胰岛素、总睾酮、HDL、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等指标。43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但不进行治疗。结果:除血压异常外,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还有内分泌紊乱、血浆Hcy水平较高和HDL水平较低等的重要特征。与常规降压治疗组比较,通心络联合治疗组能有效地降低收缩压(P<0.05),血浆Hcy水平(P<0.01),有效地升高血浆HDL水平(P<0.05)。两种治疗均不能改善CIMT。结论:通心络联合常规降压治疗能明显改善动脉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利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抗动脉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安医学经验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的影响,探讨脑络欣通改善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8d 3个不同时间位点的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等理化指标,评价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d的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脑络欣通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1),脑络欣通组变化最为明显,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结论:脑络欣通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优于通心络胶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组方。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进展性脑梗死(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P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7、14、21天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6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利于PS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头痛宁胶囊和尼莫地平联用,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控显率53.3%,治疗组为80.0%,2组比较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疗效明显优于尼莫地平单用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应用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1例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56例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脑循环血流量改善情况、止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81.8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值及血管脉动指数值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7%、复发率1.79%均低于对照组16.36%、14.55%(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能够快速去除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脑循环血流量恢复,止痛时间短、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佛林与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红佛林胶囊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并统计临床总有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有明显好转(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MOCA疗效观察组总有效43例(71.67%),MMSE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6例(6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络欣通颗粒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评价脑络欣通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是加服脑络欣通颗粒。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3个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心络组和常规组各脱落2例患者。3组均有变化,常规组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通心络组和脑络欣通组都有明显的改变(P0.05或P0.01),脑络欣通组又明显优于通心络组(P0.05),说明脑络欣通颗粒可以更好地改善以上观察指标。结论:脑络欣通颗粒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明显改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且优于通心络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络欣通颗粒对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 LAB)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评价脑络欣通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常规组,常规组给予西医神经内科常规处理,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颗粒。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3个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 LAB)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观察指标数值的变化,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心络组和常规组各脱落2例患者。3组均有变化,常规组虽有变化,但无统意义计学,与常规组相比,通心络组和脑络欣通组均有明显的改变(P0.05或P0.01),脑络欣通组又明显优于通心络组(P0.05),说明脑络欣通颗粒可以更好的改善以上指标。结论:脑络欣通颗粒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明显降低o LAB和CRP水平,且优于通心络胶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6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口服弥可保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8.0%,对照组52.1%,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生理功能的作用,对DPN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生长抑素和三腔二囊管对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的72例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组)和三腔二囊管压迫法(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P>0.05),但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生长抑素与三腔二囊管压迫法治疗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止血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优势。方法100例TIA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应用丹参川芎嗪+尼莫地平,对照组50例单用丹参川芎嗪,两组同服拜阿司匹林,监测患者治疗前、后(3周)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聚集率(PAG)及与脑供有关动脉(包括颈总、颈内动脉及椎内、外段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两患病组治疗前血压、PAG、Hcy及各PI、 RI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3周)血压、PAG及各PI、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在改善TIA患者脑供有关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同时,具有一定降压作用,且降低血浆Hcy水平是单用丹参川芎嗪所不及,药物安全度高,可能在防止H型高血压发生及脑梗死的一级预防中发挥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眩晕94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治疗后生活满意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9和12个月,观察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28%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7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眩晕患者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且患者生活满意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经颅三维多普勒监测脑震荡患者疗效与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颅三维多普勒(3D-TCD)监测脑震荡患者脑血流演变规律、特点、与判断治疗疗效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998年2月至1999年10月治疗的123例脑震范患者分成胞二磷胆碱组(59例),尼莫地平组(64组),于住院24小时,3、8、9天采用3D-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合后症状消失率、治愈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震荡血流分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足浴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80例确诊为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足浴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比较两组降压疗效和头晕、头痛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7.50%,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头晕、头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耳穴压豆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头晕、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联合地高辛片治疗老年慢性心衰(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高辛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地高辛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均升高,BNP、CRP、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地高辛片治疗老年CHF患者的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BNP等细胞因子水平,对改善老年CHF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V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联合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同时口服尼莫地平及银杏叶片。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脑血流量(mCBF)。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无差异;联合组治疗后可显著提高MMSE和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BF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荧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VD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VD患者的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选取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为治疗组,单纯性尼莫地平治疗为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言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替换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有效率为66.0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MMSE、ADL、言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替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MMSE、言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替换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DL分值有明显减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性痴呆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智能缺损和执行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铁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6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以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减小,但试验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hs-CRP水平更低(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延缓颈动脉狭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