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协调发展,文章分析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及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根据福建省南平市“生态银行”的探索实践及其启示,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提出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协同发展的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存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海洋生态价值实现存在家底绘制、权责主体界定、确权内容和方法、产权交易的实现方式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借鉴“生态银行”对生态资源资产“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理念以及打造生态资源权益资本化运作平台的方法,应实现生态修复与生态价值的和谐统一,偏重于通过生态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侧升级,从而实现生态价值;将红树林生态修复与高效工厂化海水养殖相结合,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开展“红树林生态银行”资产运作,实现红树林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养殖产业规划滞后和养殖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若干问题。简要介绍"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研究"的立项背景和研究目的,鱼类、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容量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展示了近海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一个范例。海水养殖的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沿岸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支撑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总结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管理取得的进步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针对海水养殖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海水养殖业的规划管理和海水养殖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海水养殖水处理常用制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对海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在海洋捕捞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海水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粗放型经营、资源依赖型水产养殖方式导致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萎缩的状况已十分严重。闭合循环工厂化养殖方式具有节水、占地少、养殖效率高和对环境污染较轻等优点,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养殖技术主要采用循环水养殖,将养殖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刺参池塘养殖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除进一步观察刺参在池塘养殖中的生态习性外,主要对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Ⅰ. 过程与方法 试验分两个阶段。1989年5月~1990年  相似文献   

5.
贝类养殖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描述了海水养殖贝类生态的主要特点,重点探讨了高密度贝类生物沉物过程以及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控制等过程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产养殖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 :病害严重、养殖对象的规格和品质下降、死亡率增高等[1]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养殖容量有关[2]。养殖容量是近年来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本文拟就养殖容量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1定义容量来源于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方程 [3],也称容纳量、负荷力等。容量有环境容量、生态容量和养殖容量之分[4]。对于养殖容量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Garver和Mallet于1990年将…  相似文献   

7.
论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养殖容量应是一个包含环境、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养殖容量可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合理地利用养殖容量就是要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和功能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使所投入的物质得到反复循环、初级生产力得到多途径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养殖效益,避免物质的浪费及自身和环境的污染。从养殖生态系统运转的驱动因素来分析,主要靠太阳辐射直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海带养殖系统、扇贝筏式养殖系统等,可称为自养型或自然营养型养殖系统;主要靠人工投饲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对虾池塘养殖系统、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系统等,可称为异养型或人工营养型养殖系统。这两类养殖系统在生态学上有很多互补性,它们的复合可提高养殖水体的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8.
秦宏  张莹  叶川川 《海洋科学》2017,41(12):110-116
基于实现海水养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的研究视角。对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由海水养殖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并分析了每个子系统的构成要素,阐述了三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实现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耦合,可以提升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率,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构建了生态位互补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黄鳍鲷(Sparus latus)、鲻鱼(Mugil cephalus)、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和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的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腺带刺沙蚕和细基江蓠...  相似文献   

10.
<正>近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2012年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为102.84万t,年增长6.66%[1],品种达80余种。养殖模式方面,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等多种  相似文献   

11.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生态渔业的几点思考宋修武(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厅长)生态渔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方式。它是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规律,建立起来的渔业生产结构,当今世界渔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及趋势是:第一,国际社会已把渔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永春  蔡葆青 《台湾海峡》1998,17(A12):100-104
本文介绍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历史、种类、作用机理及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实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养殖污水对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厦门西海域生态环境特征;限制性营养要素负荷承载能力;以及养殖污水排放、混合对海域浮游植物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养殖污水排放可导致海域营养过剩,乳游生态异常和结构变化;生成的大量有机聚集体对营养要素内循环起了缓冲、调控的作用,并对初级生产力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Ⅰ. 光合细菌的生态特征及培养 光合细菌(Phototrophic Bacceric)是水圈微生物的一种。它生活在水田、沼泽、河川、海洋、活性污泥和土壤中,特别适宜生长在被有机物污染蓄水的地方。早在20×10~8a以前就已  相似文献   

16.
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海域辽阔 ,海岸线漫长 ,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据有关专家统计 ,现有记录物种20278种 ,隶属于44门。其中 ,海洋鱼类约有3048种 ,占世界总数的22%[1]。但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剧 ,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受到各种威胁 :如过度捕捞引起的生境破坏、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生态入侵和海水养殖以及养殖品种的单一化等。这些轻则使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 ,许多珍稀海洋生物被毒死或受到伤害 ,重则导致其基因突变或因被排挤而消失 ,最终导致种质同质化 ,从而引起经济性状衰退 ,资源遭到严重破…  相似文献   

17.
养殖渔业生态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庆彪 《海洋科学》1994,18(5):15-17
随着养殖渔业的发展,一些生态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例如,70年代日本养殖扇贝大量死亡[3];80年代末,日本海面养鱼渔场老化,赤潮频繁发生,缺氧水团不断扩大,鱼类生长缓慢,死亡量增加。80年代以来,我国养殖对虾水域富营养化,虾病越来越严重,养殖扇贝有时也发生大量死亡。这些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殖渔业发展的因素。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曾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虾贝混养、贝藻间养等。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解决上述问题应遵循什么途径,很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探讨。养殖渔业水体是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90年代,海南省沿岸海水池塘养殖大规模兴起,近年来,更有逐步扩张的态势,部分养殖池塘无地可挖,便破坏红树林、沙滩、防风林等重要生态资源和岸滩资源,造成资源环境的破坏。为了整治、修复受损的海域及海岸带资源,保障海域、海岸带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和海水池塘养殖业健康发展,文章在对海南省海水池塘养殖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海水池塘养殖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健康养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温州 建设人工鱼礁 发展生态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理想的战略抉择与决策南麂列岛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生物圈保护区。在这个有特殊生态环境要求的特殊海域从事海洋产业开发:发生不断地投放人工鱼礁、放流增殖水产苗种的海洋生态渔业建设与保护区目标有很好的相容性,可充分发挥了南麂岛蓝天、碧海、奇礁、金沙的环境资源优势,推动游钓、休闲、观光渔业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生态渔业是在渔业生产和经营中,运用生态经济的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技成果,不造成生态退化,技术先进,经济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20.
海参和海胆的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参的增养殖已在我国开展起来,我国进行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育苗研究始于1954年,与此同时,对刺参的生态习性及放流增殖等,也进行了试验。到70年代初,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78年全国已有6省26个单位,进行了海参的人工育苗和增殖工作,研究对象不仅是单一的刺参,还有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海参做为一种名贵的海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报道全世界有海参约1100种,我国发现有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