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营养管理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孕妇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规范产前检查且经妊娠高血压疾病风险筛查为高风险孕妇157例,按照孕妇意愿进行营养管理67例(观察组),按常规孕期保健但未进行营养管理9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胎儿窘迫,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分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孕期营养管理能改善妊娠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孕妇的围生期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汤浪霞 《中外医疗》2011,30(35):38-39
目的论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诊断决策,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婴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136名妊娠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36例中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妊高征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68名血压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与对照组在母婴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不同。结果 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妊娠高血压期患者有16例(23.5%),子痫前期轻度患者有38例(55.9%),子痫前期重度及子痫患者有14例(20.6%)。妊高征组孕妇凝血功能异常、HELLP综合征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妊高征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畸形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母婴相关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可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期间在本院产前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在产科营养门诊接受医学营养治疗的孕妇88例(研究组),在进行总热量控制的基础上,使用食物交换法结合食物升糖指数的方法进行饮食指导,经上述处理血糖控制不理想者配合胰岛素治疗。把同期未接受该方法而采用传统营养治疗的GDM孕妇197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及孕产妇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的围生儿结局中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产妇分娩结局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DM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能降低孕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改善围生期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孕期进行全面、全程、个体化的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提出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孕期营养管理模式。方法:对600.例孕妇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孕妇(n=300)给予营养管理,对照组孕妇(n=300)不参加营养管理、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两组孕妇是否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比较两组孕妇训官产、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颅内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对孕期进行全面、全程、个体化的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孕妇自身及避免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的发生,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大意义,从而这种营养管理模式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妊娠结局。方法:分析2011-06~2013-06共6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经过治疗后,比较其与45例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经过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与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羊水胎粪污染风险均增加;以TSH〈3.0MIU/L做为治疗目标值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前及孕期甲减的筛查并及时给予足量甲状腺素补充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曾祥丽 《海南医学》2014,(16):2448-2450
目的 观察孕期个性化膳食指导和营养管理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280例孕妇,参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则在此基础上予以个性化膳食指导并给予多种维生素与钙剂的常规补充,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在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贫血及妊娠期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与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及胎膜早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阴道分娩率与新生儿体质量的正常率方面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畸形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合理化个性化膳食指导与孕期营养干预有助于降低孕妇妊娠并发症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可促进新生儿体质量的正常增长,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早期干预对巨大儿发生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规范治疗巨大儿的发生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所进行定期检查糖代谢异常的孕妇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意规范治疗设为干预组(80例),不同意规范治疗设为对照组(62例)。结果:两组围生儿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正常体重儿组孕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规范治疗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助于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儿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间在太原市太航医院就诊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组),与同期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将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实施干预治疗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干预组)与26例未实施干预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未干预组)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母儿并发症高于正常孕妇组,实施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母儿并发症低于非干预组(均P〈0.05)。结论:重视产前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关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7-27,29
目的:通过对门诊1750例孕妇孕期补铁情况的分析,探讨补铁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的作用。方法:让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孕妇自愿选择是否在孕20周左右服用铁剂预防量进行分组,并追踪复查血常规;对贫血孕妇自愿选择是否服用铁剂治疗量,待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后改用铁剂预防量进行分组,并追踪复查血常规。结果: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孕妇服用铁剂预防量和未服用铁剂预防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贫血孕妇服用铁剂治疗量和未服用铁剂治疗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孕期补充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应作好孕期补铁必要性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0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从而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且孕前未发现糖尿病的孕妇200例的血糖筛查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200例孕妇进行口服50 g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再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结果将200例孕妇分为50g GCT正常组(100例)和50 g GCT异常组(100例),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50 g GCT异常组中剖宫产率、羊水过多、巨大儿及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50g GCT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胎膜早破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妊娠期的血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并改善妊娠结局,应该重视妊娠期GDM的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郭秋琼  高飞雁 《海南医学》2014,(9):1310-1311
目的:探讨红细胞指标对鉴别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者45例纳入地贫组,45例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孕妇纳入IDA组,未合并地中海贫血和IDA的孕妇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红细胞指标参数。结果 RBC计数在IDA组明显低于地贫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在地贫组及IDA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地贫组及ID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IDA组明显高于地贫组及对照组,且地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指标中低MCV及高RDW是IDA的特征性改变,在妊娠期妇女合并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雅静  刘旻 《农垦医学》2009,31(5):413-414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查阅及检测592例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检测血清铁蛋白(Fn)、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依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贮存铁减少(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与缺铁性贫血(IDA)四组,检测部分孕妇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结果:妊娠期孕妇贫血总发生率为33.1%。贫血孕妇的铁储备低,IDS、IDE、IDA各期sTfR水平随铁缺乏程度显著增加。健康组与贫血组妇女sTfR、Fn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有利于孕妇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高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围生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2例35岁以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观察组)与同期分娩的35岁以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15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观察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重,对母儿危害大,恰当的围生期管理并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立敏 《当代医学》2016,(17):112-113
目的:探讨营养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治疗意义,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营养监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监测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为(122.0±9.5)mmHg较优于对照组(149.1±14.0)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76.4±6.9)mmHg优于对照组(87.0±8.9)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71.5±5.0)mmHg优于对照组(78.6±5.5)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与其干预前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1%(P<0.05)。结论营养监测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孕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孕妇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样,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同时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结果:RDW:健康组与轻度贫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健康组与中度贫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CV,MCH,MCHC:健康组与轻,中度贫血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组与轻、中度贫血组的sTIR、S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TIR测定缺铁性贫血的灵敏度为68.2%,特异性为81.5%。结论:孕妇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有利于孕妇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麦燕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11-1113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治疗,观察组给予营养专科门诊营养指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新生儿体重情况、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RBC、HG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0%、6.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5%、21.3%(P<0.05);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3.8%及2.5%,均低于对照组的22.5%、12.5%及11.3%(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后,可明显纠正妊娠期贫血状况,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少兰  黎凤彩  李丽芳 《河北医学》2010,16(12):1516-1519
目的:探讨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73例孕24—28周确诊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为研究组,在营养门诊定期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B组37例,为对照组,在营养门诊定期进行糖尿病常规饮食管理。两组均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数值变化,分别于32周、38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胱抑素C的检测。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观察中,研究组孕妇妊高征、羊水过多、感染、羊水过少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在监测及治疗上起到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缺铁性贫血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抗贫血治疗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对入选者在整个孕期持续观察随访了解贫血恢复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缺铁性贫血病因、危害等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用药依从性、合理膳食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贫血孕妇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对孕期补充铁剂的依从性,使患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行之有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姚明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9-18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婴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9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87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妊高征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同期住院治疗的87例血压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就母婴相关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8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妊娠高血压期患者有20例(23.0%),子痫前期轻度患者有49例(56.3%),子痫前期重度及子痫患者有18例(20.7%)。妊高征组孕妇凝血功能异常、过期妊娠、HELLP综合征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妊高征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畸形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母婴相关并发症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3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和胎盘功能不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BMI组(P〈0.05)。孕期△BMI与剖宫产率、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关系比较,C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均〈0.05),C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P〈0.05); A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P均〈0.05)。结论:孕前咨询、孕期体重检测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孕前应对妇女的身高、体重及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给予科学的指导,以达到标准BMI。孕期应作好营养指导,监测体重变化,提高围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