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HCG注射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的比例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探讨HCG扳机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短效长方案促排卵的IVF/ICSI治疗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 391周期。根据HCG日卵泡群直径分布的不同,以直径≥16mm的卵泡占直径≥14mm卵泡群的比例分为三组:高比例组(75%)、中比例组(50%~75%)、低比例组(≤5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窦卵泡数(AFC,双侧)在高比例组[(14.65±4.07)]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6.10±4.38)]及中比例组[(15.26±4.22)](P0.05);高比例组获卵数[(9.43±4.36)]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2.62±5.28)]和中比例组[(11.00±4.28)](P0.05),且全胚冷冻率(39.73%)也显著低于低、中比例组(分别为57.88%和43.38%)(P0.05);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在低比例组(1.61%)显著低于中、高比例组(分别为10.48%和15.17%)(P0.05)。结论 HCG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不同的比例分布并不显著影响IVF/ICSI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值与B超下直径14mm的卵泡数比值及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ET治疗的不育患者487例,根据HCG注射日E2值/直径14mm卵泡数比值分为3组:比值917.5为A组,比值917.5~1 284.5为B组,比值1 284.5为C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B组获卵数、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C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三组中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日E2值与B超下直径14mm的卵泡数比值对预测IVF最终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CG扳机日大卵泡(直径20mm)的比例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以寻找更加合适的HCG扳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进行IVF/ICSI助孕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2个周期,根据HCG日大卵泡(直径20mm)在成熟卵泡(直径≥14mm)中占有的百分比分为三组,低比例组≤10%;中比例组10%~30%;高比例组3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不育类型、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窦卵泡数在高比例组[(11.10±4.11)个]显著低于中比例组[(12.91±4.90)个]和低比例组[(12.91±5.06)个](P0.05);高比例组的Gn使用剂量[(2 445.89±850.87)U]明显高于中比例组[(2 227.74±699.90)U]、低比例组[(2 201.32±740.72)U](P0.05),且使用时间[(11.33±2.25)vs.(10.83±1.75)d]较低比例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三组患者的激素水平[FSH、LH及孕酮(P)]、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G日每成熟卵泡雌激素水平高比例组[(1 669.48±631.53)pmol/L]显著高于中比例组[(1 451.71±501.2)pmol/L]和低比例组[(1 407.48±582.14)pmol/L](P0.001);与高比例组相比,中、低比例组的成熟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高比例组的生化妊娠率(49.04%)显著低于中比例组(61.93%)(P0.05),与低比例组(58.68%)无显著性差别;高比例组的临床妊娠率(43.31%)明显低于其余两组(58.98%,54.96%)(P0.05)。各组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率、取消移植率以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卵泡比例过高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进行HCG扳机时应将大卵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HCG日优势卵泡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治疗的72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促排卵方案分为拮抗剂方案组(A组,n=259)和PPOS方案组(B组,n=462);按照HCG日优势卵泡的比例将患者再细分为3组:低比例组(优势卵泡比例≤30%,A1、B1组);中比例组(30%<优势卵泡比例<60%,A2、B2组);高比例组(优势卵泡比例≥60%,A3、B3组)。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HCG日优势卵泡比例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小于B组[(30.07±3.71)vs.(30.86±4.16),P<0.05];A组Gn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9.85±1.38)d vs.(9.51±1.28)d和(10.56±2.06)mm vs.(7.89±1.56)mm,P<0.01];A组HCG日LH水平显著低于B组[(2.55±2.79)U/L vs.(3.18±2.51)U/L,P<0.01];两组的优势卵泡比例、获卵数、受精率、2PN率、MⅡ卵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各亚组中,A1组Gn天数显著高于A3组[(10.28±1.65)d vs.(9.41±1.37)d,P<0.05],其余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各亚组中,B2组基础FSH水平显著低于B3组[(6.82±1.44)U/L vs.(7.30±1.50)U/L,P<0.05);B1组获卵数、MⅡ卵率显著高于B3组[分别为(14.43±2.84)vs.(13.22±2.33)和82.23%vs.78.52%,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和PPOS方案HCG日优势卵泡的比例相似;HCG日优势卵泡比例的高低在拮抗剂和PPOS方案中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中HCG扳机日适合的最大卵泡直径。方法根据HCG扳机日最大卵泡直径分为A组(≥17mm且≤19mm)、B组(19mm且≤21mm)、C组(21mm),分析三组之间一般基础资料、促排卵治疗数据、胚胎实验室数据(包括受精及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及妊娠结局。结果 C组Gn总天数、Gn总量显著大于A、B两组(P0.05);A组受精数、2PN数、2PN率、2PN卵裂数、优胚数、囊胚数、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C组(P0.05),C组2PN卵裂率显著高于B组(P0.05);所有首次移植周期总的临床妊娠率及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C组均显著高于A、B组(P0.05),而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所有首次移植周期、新鲜移植周期、冻融移植周期的活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和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中HCG扳机日最大卵泡直径大于21mm时,在新鲜移植周期能获得最高的临床妊娠率;而在17~19mm时,有较高妊娠率的同时也能获得较多的冷冻储存胚胎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中影响胚胎数量与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PPOS方案IVF/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共61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卵裂期优胚数目不同分为4组:0个组,1~2个组,3~4个组,≥5个组。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与胚胎实验室结局。采用逐步回归方法(stepwise法)分析影响优胚数的主要因素。结果 4组患者不孕年限、bFSH、基础窦卵泡数(AFC)、HCG日E_2、HCG日≥14mm卵泡数、获卵数、2PN受精数、2PN受精率、2PN卵裂数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优胚数≥5个组的HCG日≥14mm卵泡数、获卵数、2PN受精数及2PN卵裂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优胚数与获卵数、AFC、HCG日E_2、2PN卵裂数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结论 PPOS方案能够改善DOR患者IVF临床结局,然而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仍然是影响PPOS方案患者获得优质胚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红  唐奕  罗克莉  龚斐 《生殖医学杂志》2014,23(10):834-837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周期中空卵泡综合征(EFS)发生的可能因素及复发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1例空卵泡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中42例再次接受促排卵周期者的临床资料同第1次进行了比较,分析空卵泡综合征发生的可能因素。结果 71人平均年龄(36.0±4.8)岁,平均不孕年限7.2±4.8年;窦卵泡数(AFC)(5.2±3.8)个;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10.0±4.7)U/L;直径≥17mm的卵泡数(3.7±3.0)个。再次促排卵患者的控制性促排卵(COH)天数、COH用药总量、HCG日雌二醇(E2)水平、≥12mm卵泡数、≥14mm卵泡数、≥17mm卵泡数、HCG后至取卵时间,与第1次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CG用量和取卵日HCG水平显著高于第1次(P0.05),且97.6%(41/42)获得了卵母细胞。结论高龄(年龄≥35岁)、不孕年限长、卵巢低反应可能与EFS有关;对于某些促排卵患者,可能常规剂量的HCG不足以启动她们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增加HCG剂量有助于避免第2次发生空卵泡综合征;一次EFS并不意味着再次促排时有复发EFS高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重组卵泡刺激素 (rFSH)与高纯度尿提取卵泡刺激素 (uFSH)在促超排卵周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 0 2例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的不育患者 ,随机分为rFSH组 1 0 0例及uFSH组 1 0 2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促超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等均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两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获卵数、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等。 结果 rFSH组与uF SH组比较 ,使用FSH天数及安瓿数显著减少 (P <0 .0 5) ,分别为 ( 1 2 .5± 2 .4)及 ( 1 4 .6±1 .7)、( 2 8.7± 7.6)及 ( 3 2 .6± 4.9) ,hCG日直径 >1 0mm的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及可冻存胚胎率显著增多 (P <0 .0 5)。临床妊娠率 (分别为 42 %及 3 7.3 % )、胚胎种植率、多胎率、重度OHSS发生率 (分别为 3 %及 2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两组种植率及妊娠率无差异 ,但rFSH能更有效地促卵泡生长从而获得更多数量的优质卵与胚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体期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_2)水平及变化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助孕的IVF/ICSI-ET周期1 913个,根据扳机日E_2水平变化分组:A组(1 664个周期),E_2上升;B组(249个周期),E_2下降。为研究E_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又将A组分为两个亚组:A1组(1 038个周期,E_2≥14 640pmol/L)和A2组(626个周期,E_214 640pmol/L)。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的获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和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获卵数和冷冻数显著高于A2组,移植数显著低于A2组(P0.05)。A、B两组鲜胚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A2组的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2组,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A2组(P均0.05)。结论 HCG扳机前E_2升降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但扳机前过高的E_2可能会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继而影响胚胎着床,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过高的E_2可能增加OHSS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对HCG扳机前E_2上升的高E_2患者,可考虑行全胚冷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敏感指数(OSI)、卵泡输出率(FORT)、卵泡敏感指数(FSI)对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选择长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行控制性促排卵(COH)治疗共6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OHSS分为OHSS组(n=88)和对照组(n=576),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OSI、FORT、FSI和OSI+FORT+FSI联合对OHSS的预测能力。结果 OHSS组的年龄、不孕年限、HCG总量和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窦卵泡数(AFC)、长效长方案占比、扳机日雌二醇(E2)、扳机日孕酮、停针日卵泡数(PFC)、获卵数、OSI、FORT和F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因素、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Gn总量、Gn总天数、扳机日LH和受精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