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大便镜检病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008年10—12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观察体温及腹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腹泻症状积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热毒宁可作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7,(7)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分为2组(n=55),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并应用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肌酶谱、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7天粪便中轮状病毒的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CK、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中辅助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加快症状消退,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猩红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猩红热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头孢菌素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的体温正常时间、症状控制时间、CRP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猩红热,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疾病康复,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120例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及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腹泻治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辅用热毒宁注射液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及时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腹泻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12%、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缩短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研究以及对心肌酶谱、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标准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栀子、金银花和青蒿),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肌酶谱、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3d后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转阴率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转阴率52.5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谱、炎性因子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ST、LDH、CK和CK-M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IL-6和TNF-α表达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抗病毒效果良好,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改善心肌酶谱,降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治疗的85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予以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不同的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40例予阿糖腺苷治疗,后者45例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口腔疼痛消退、口腔疱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40例患儿中3(7.50%)例出现恶心呕吐,2(5.00%)例出现皮疹,研究组45例患儿中无一例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疱疹性口腔炎行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热毒宁注射液静滴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72h后评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缩短腹泻时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1例,在纠酸、补液、口服蒙脱石散及益生菌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病毒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并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6.79%,对照组总有效率56.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中选取84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62%,同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78.57%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病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点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退热时间36.35h;对照组总有效率75.0%,退热时间57.39h,二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0.05),效果明显,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邹艳  翟雪松  胡晓 《陕西中医》2010,31(7):819-820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热毒宁注射液,而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体征消退时间上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细20例,治疗组予热毒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伴发热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患儿治疗5d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8%和72.4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克肟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大便常规检查、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P0.05)。治疗组治疗第3 d、第5 d大便常规转阴率分别为65.6%、96.9%,对照组分别为56.3%、75.0%,两组患儿治疗第3 d大便常规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第5 d大便常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70±0.68)d、(3.02±0.53)d,对照组为(4.11±1.02)d、(5.08±1.08)d。治疗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1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4,(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临床诊断标准Ⅰ期和Ⅱ期的2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10例用利巴韦林注射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1%、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痊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皮疹消退快,治疗效果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7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加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采用液体疗法等综合性治疗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小儿手足口病中采用热毒宁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中采用热毒宁能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70例手足口病患儿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对照组静滴利巴韦,观察两组疗效、发热及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治疗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发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