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2岁,中位数54岁。病变节段L4~519例、L_5S_111例。病程3个月至7年,中位数4年。比较手术前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切口长度(0.48±0.12)cm,手术时间(61.32±6.78)min,术中失血量(47.83±12.41)mL。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加强换药后切口乙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6个月,中位数12个月。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腰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3±1.27)分,(1.02±0.24)分,(0.65±0.12)分,F=17.832,P=0.000;(45.37±4.35)分,(15.42±2.87)分,(7.76±1.19)分,F=29.931,P=0.000];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0,P=0.000),术后3个月的腰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00);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0,P=0.000),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00)。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中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和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增高[(58.37±7.16)分,(71.28±5.25)分,t=7.964,P=0.000;(56.42±4.79)分,(73.14±6.28)分,t=11.595,P=0.000;(56.57±7.19)分,(76.19±4.35)分,t=12.788,P=0.000;(64.39±7.14)分,(78.91±5.64)分,t=8.741,P=0.000;(65.73±8.29)分,(76.54±6.58)分,t=5.594,P=0.000;(60.12±4.64)分,(69.83±6.57)分,t=6.612,P=0.000;(54.62±6.56)分,(67.28±5.87)分,t=7.877,P=0.000;(58.28±8.19)分,(70.85±5.45)分,t=6.998,P=0.000]。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患36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及减压术,观察其VAS评分变化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VAS评分为5.69±0.45分,术后1周降至1.10±0.65分,术后6个月降至0.58±0.35分,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患者术后恢复优22例,良7例,优良率为80.56%。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28~49岁,中位数37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3~420例,L4~563例,L5S125例。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央型5例、旁中央型83例、椎间孔型15例、极外侧型5例。病程1个月至3年,中位数1.5年。术后随访观察腰腿疼痛改善、并发症发生及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及神经根黏连等并发症。术后1 d、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7.7±2.0)分降至(2.8±1.3)分、(2.4±1.7)分、(1.9±0.9)分、(1.6±0.7)分、(1.5±0.8)分。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78例、良22例、可8例。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疼痛、腰椎功能,且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入路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组)和对照组(针刺组),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小针刀疗法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ESSYS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症患者48例采用TESSYS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并钬激光椎间盘成形术治疗,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观察术前、术后腰痛情况;临床于手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诊进行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表明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结论:TESSYS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并钬激光椎间盘成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角度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6例采用(德国STOZE公司生产)多角度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SPSSl3.0软件分别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按Nakai标准将患者出院前、术后3月、末次随访时的疗效按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9±1.6、2.9±1.4、1.9±1.9、2.4±1.5。术前与术后出院前、术后3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三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疗效:优247、良36、可20、差3,优良率92.5%。结论:多角度内窥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以往手术治疗往往采用后路开放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术 ,该方法虽然疗效可靠 ,但创伤大 ,术后卧床时间久 ,患者较难接受。本院于 2 0 0 0年 7月引进美国枢法模公司生产的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icriendiscip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治疗的LDH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LDH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LDH患者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以及并发症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LDH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对术前、术后及术后1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术前与术后3月行腰椎ODI功能评分。结果 101例均完成手术,其中出现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经处理后感染控制,有1例患者术后症状反复,经脱水消肿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总体观察,术后即时、术后1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1月较术后即时VAS评分亦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3月ODI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间孔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本组168例病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VAS评分(7.06±2.2)分,术后3d(2.65±0.88)分,术后1个月(1.45±0.69)分,术后6个月(1.35±0.44)分。术前ODI(40.2±5.5)%,术后3d(21.2±11.5)%,术后1个月(15.1±6.4)%,术后6个月(10.1±6.4)%。术后3d与术前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与术后3d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3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患者住院时间。根据术前、术后1d,1周、2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3例患者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所用时间的均值为(69.3±10.1)/min。术后1d、术后1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较术后1dVAS评分有所下降;术后2月行腰椎MRI检查证实术前突出髓核组织彻底摘除;术后2月随访时,患者术前VAS评分与术后2月VAS评分间差值为(7.65±1.48),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术中出血量(30.56±4.27)/m L,住院时间(6.46±1.87)/d。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优良率90.4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三门峡武强中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椎板开窗切除术,观察组行椎间孔镜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间孔镜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优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没有发生硬脊膜破裂、肠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只有3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足大拇趾麻木症状;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明显比手术前降低(P均〈0.05);手术后3个月优33例(66%),良12例(24%),可3例(6%),差2例(4%),优良率9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的配合护理。方法:总结分析53例侧卧位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正确的体位摆放、术中的心理护理,器械仪器设备的充分准备及术中密切的护理观察,是赢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12月于我院骨伤一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40例则联合针灸。观察2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JOA评分均较前增高,VAS评分则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总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是因椎间盘异常受力,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神经而产生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LDH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主要为传统医学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等,大部分患者通过上述方法都可以临床治愈,但任有约有10-20%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并呈逐渐加重趋势[2],这类患者往往需要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66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ETD和PEID两组。其中PETD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1~75岁,平均(55.62±8.76)岁。PEID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平均(52.31±6.54)岁。术中观察指标包括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观察指标有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最终疗效评定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优良率。结果: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两组分别为(15.82±3.34)和(15.52±3.6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85.67±26.33) min;透视次数16~34次,平均(26.46±10.58)次。PEID组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38±15.42) min;透视次数4~14次,平均(6.58±4.41)次;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前后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段两组评分指标及末次疗效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出现1例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发,行二次PETD手术;PEID组术后1例出现足跖屈肌麻痹,予保守治疗后肌力恢复至4级;两组病例均无脑脊液漏、节段错误、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出现。结论:PETD和PEID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两者各有其优势,相互补充,术者应依据解剖特点因人而异实施,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开展及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日趋成熟。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的稳定影响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现简要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状况、技术操作、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