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划中的沈阳轨道交通旅游专线穿越沈阳棋盘山旅游景区,线路采用跨坐式单轨交通制式.通过对线路走向、轨道与车辆制式的选择,以及车站设置、高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旅游景区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该线路充分考虑了与既有或规划道路的结合,采用了对景区环境影响小的轨道及车辆制式,在车站设置和高架结构设计上做到了与景...  相似文献   

2.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而如何统筹全域资源,目前尚无利用全域旅游观光轨道的研究。鉴于此,以丽水市为例,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证了旅游观光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通过客流集散点的甄别、通道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丽水市域观光轨道线网规划初步构想;最终,根据示范线经验,提出了丽水旅游观光轨道近期建设建议,可作为市域旅游观光轨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概念的提出,玉溪市急需发展旅游轨道交通以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本文对玉溪市的社会经济、城市交通及旅游发展特征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分析交通症结以及研究旅游与城市通勤客流相结合的城市人口出行特征,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层次划分,提出玉溪市城市旅游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结论:(1)预测2050年城市客流的发生、吸引量为616万人次,多集中在老城组团和通海组团,且科创新城组团及大街组团增幅最大;(2)规划城市旅游轨道交通网络包括区域快进的高速铁路和国铁干线,全域互通的高速铁路和市域轨道,内部通勤的立体轨道;(3)提出"H+倒L"形结构线网,共5条线路,长145. 6 km;(4)构建了旅游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评价体系;(5)建议线网分先期、发展、完善三个阶段建设;(6)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旅游轨道交通规划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结合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特点,建立了包括车辆、道岔、轨道梁等3个系统共计13个指标的多因素多级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递阶层次安全评估模型,确定各层评价因素相对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全状况进行评估。重庆市跨坐式单轨交通3号线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良好"。由计算所得指标权重可知,道岔是影响单轨交通设备安全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车辆,最后是轨道梁。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排序可为控制跨坐式单轨交通事故及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伴随城市群建设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呈多制式和网络化发展,多制式交通协同指挥系统是多制式交通协同运输的关键,提出打破传统各制式轨道交通间封闭的信息服务模式、运营组织方式及应急指挥体系,构建基于轨道快线、轨道普线和市域(郊)铁路多制式轨道交通一体化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平台,并从管理体系、总体定位、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支撑系统等方面提出适用的建设方案,充分发挥不同制式轨道交通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应,提升多制式交通的综合运输效率、协同处置能力以及乘客出行获得感,对现有交通网络化运营起到支撑和完善作用,并为后续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指挥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市域铁路是伴随我国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交通系统,相对于近10年来国家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蓬勃发展,市域铁路在我国起步较晚,进展较缓,适应于市域轨道的车辆制式也处在探索阶段。文章研究快速有轨电车在市域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可行性,为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多样化车辆制式选型,从车辆牵引供电方式、车辆与站台关系、车辆强度与碰撞等方面对快速有轨电车在市域轨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建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省单独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管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运行速度、车辆选型、运营组织模式等既不同于地铁制式,又不同于国铁制式,现行有关轨道交通方面的设计规范均不能完全适用,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需要另行研究选定。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特点、运营特点、车辆选型和服务功能,参考现行有关轨道交通的设计规范或设计暂行规定的原理、原则、理论依据和计算公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关参数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8.
港深西部快速轨道线承担港深机场快速联络和西部过境两种功能。选择适合的轨道制式以适应其特点要求是其规划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技术成熟度与国产化率要求,提出轨道制式选择原则,并针对3种较适合的轨道制式方案,从旅行时间、线路条件的适应性、跨海隧道通过能力、隧道断面、供电制式、资源共享、工程投资及运营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推荐DC1 500 V供电的140 km/h地铁A型车制式,可为类似线路轨道制式的选择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悬挂式单轨系统在山区旅游轨道中的可行性与适应性,采用分析、归纳与总结的方法,在提出山区旅游轨道制式选型原则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山区旅游的轨道制式,并重点研究悬挂式单轨应用于山区旅游轨道时的适应性。研究表明:(1)悬挂式单轨对山区的地形和气候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2)灵活编组的方式可满足景区淡旺季不同时段的客流需求;(3)悬挂式单轨轨道结构轻盈,与景区周边环境协调性好;(4)牵引供电方式可根据线路及周边环境灵活选择;(5)受制式本身的制约,悬挂式单轨在山区中的故障救援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以列车自救和工程救援车救援为主;(6)悬挂式车厢内部视角通透,观光效果较好,可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7)作为景区旅游产品,其票价可根据旅游客流消费水平、运营公司效益等方面,经综合考虑后制定。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已逐渐多元化,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分类方法中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范围不明确、线路命名方式缺乏代表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需制定一套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分类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以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制式的技术原理为核心,遵循指标独立性、惯性和包容性等原则,提出了基于驱动方式、车辆支承方式、导向方式和轨道类型4项分类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分类法。该方法规范了现阶段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分类标准和命名方式,并为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创新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是按“中心穿越、串城连接、快慢运行、互联融合”理念实施的全国首条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 km/h,兼顾中心城区、市域及机场客流,集“快慢组合、共线运营”等多种运营组织模式于一体的8A编组、AC25kV供电的复合功能快线。文章从其运营模式、线路敷设、车辆选型及升级、供电制式及电磁干扰、空气动力学、通信信号及综合监控、差异化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技术与实践进行阐述,并进行现场试运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噪声、屏蔽门风压和车辆动力学均满足相应要求,可为国内其他市域快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轨道车辆网络通信系统特点,提出适用于轨道车辆网络系统的静态调度RM(Rate Monotonic)机制;然后通过分析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特点,提出适用于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周期选取方法;最后结合网络性能设计和控制性能设计,提出不同性能要求下,基于静态调度机制的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本文研究为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旅游观光铁路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体态,在丰富景区交通方式、带动景区旅游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旅游观光铁路车辆制式的选定更是旅游观光铁路选线、勘察、设计的关键前提。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现有车辆制式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齿轨制式、普通轮轨制式、单轨制式、缆索制式和磁悬浮制式在旅游观光铁路上的适应性,并推荐了适合山区旅游观光铁路的车辆制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苏州市磁浮轨道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苏州高速铁路网主要构架以及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情况,结合磁浮交通的技术特点、工作特征和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苏州市磁浮交通技术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得到苏州远期城际线路及轨道快线推荐采用中低速磁浮制式的结论。为后续苏州轨道交通线网修编、规划建设提供指导,为磁浮技术在苏州的应用提供借鉴。本研究成果可为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路轨道提供参考,为其他城市发展磁浮交通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章玉伟  唐勇 《中国铁路》2021,(3):101-105
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工程串联都江堰·青城山及西部高山河谷旅游度假区、映秀、卧龙、四姑娘山等著名景点,是推进旅游+交通+扶贫的创新模式。系统制式选择是工程建设难点,结合不同系统制式技术特点,对工程系统制式关键技术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山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和可靠性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株洲智轨体验线介绍了一种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该制式的工程及建设特点。在对常见的三种路权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一种结合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特点的分时半独立路权,以减少道路改造量,扩大轨道交通适用范围。分析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适用性与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就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发展对国家有关部门、车辆厂商和城市决策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交流、直流制式比选是市域快速轨道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本研究,拟找到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交直流制式的技术差异,以确定市域快速轨道系统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便于开展后续勘察设计工作。研究结论:(1)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交直流制式比选重点研究车辆选型、运营组织、供电制式方面的特点及差异,一般情况下选择可实现较好服务水平、运能余量适当、车辆购置费少的方案;(2)交直流制式影响车站、隧道、桥梁等土建工程的规模及投资;(3)市域快速轨道项目与国铁互联互通需选择交流制式,独立运营时需比选时间目标值、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土建规模、工程投资等内容,最终推荐采用更加适合城市发展形态和工程特点的供电制式;(4)本论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市域铁路系统制式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国水 《中国铁路》2014,(12):27-31
市域铁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系统制式的选择对线网的资源共享、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工程投资等影响较大。结合温州市域铁路S3线,从线网衔接方式、速度适应性、车辆适应性、牵引供电系统等方面,对市域铁路系统制式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今后大城市和都市圈市域铁路的系统制式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运营初期高温季节中出现区域性板下离缝现象,影响高速列车正常运营和轨道结构耐久性。本文建立考虑轨道板和CA砂浆间离缝的精细化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离缝状态下车辆、轨道的动力学响应,研究不同离缝量、离缝范围及车辆行车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离缝量增加导致车辆、轨道动态响应加剧,离缝量在6~8mm以上时加剧效应明显;离缝范围在2块板下导致的轮轨垂向力及钢轨、砂浆层纵向应力更明显,轨道板纵向应力也较大,因此在养护维修时应重点关注离缝范围在2块板下的情况;离缝区域临时限速是保证列车运营安全、降低轨道结构应力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的限速建议值可为离缝区域限速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有砟轨道技术在城轨线路中的应用及其养护维修进行探讨,可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效、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思路。基于对传统铁路有砟道床服役年限的总结,通过线路年通过量计算不同制式城轨线路中的有砟道床服役寿命,并进一步针对地面线及高架线城轨有砟道床开展结构选型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城轨有砟道床养护维修相关新型机械及维修工艺进行介绍,为有砟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