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微创组32例。术前定位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中心为靶点,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粉碎针(北京产)行脑内血肿穿刺抽吸,清洗,减压后接引流管持续引流治疗。开颅组30例常规开颅手术。结果微创组治愈好转25例(78.1%)死亡7例,开颅组治愈好转21例(70%)死亡11例,两组比较微创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应用微创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效果明显优于惯用的开颅手术,且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尤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于帮助临床提高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明确诊断,达到减少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材料与方法:收集了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男性70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0.8岁,女性34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0.05岁。结果:在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基底节区出血72.12%,脑叶出血12.5%,小脑出血6.75%脑干出血5.77%脑室出血1.92%,蛛网膜下腔出血0.96%。结论:CT机对颅内血肿检查方便、快速安全,无创伤性,能准确定性、定位、定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及CT检查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特征性改变,以达到早期明确诊断。方法:对13例临床、超声及CT检查等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患者,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及超声、CT影像改变的分析比较。结果:13例肾上腺出血患儿,右侧9例.左侧3例,双侧1例,伴有肾周血肿2例。CT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超声检查揭示了血肿形成及演变过程,CT检查可准确定位,清晰显示血肿大小、形态、密度变化、边缘及邻近脏器改变。结论: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超声、CT检查征象明显.可早期诊断本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99Tc^m—RBC显像诊断小肠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99Tc^m-RBC显像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小肠出血患者行^99Tc^m-RBC显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9Tc^m-RBC显像诊断小肠出血阳性率95.3%,定位诊断率84.4A%,特异性88.5%。结论增加捕捉时机是提高^99Tc^m-RBC显像定位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头颅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已确诊的癫痫病人分别进行EEG、VEEG、SPECT、CT及MRI检查,对EEG、VEEG、SPECT、CT、MRI定位致痫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52例(41.3%);V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114例(90.5%),两组局灶棘波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异常105例(83.3%),MRI异常32例(占55例的58.2%),CT异常5例(占48例的10.4%)。结论:VEEG、EEG、SPE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指导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廊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99 Tcm-MIBI显像定位诊断功能亢进性异位甲状旁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对于异位甲状旁腺所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的显像特点,提高甲状旁腺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1例原发性甲旁患者采用99Tcm-MIBI显像(减影法6例,双时相法55例),其中52例有B超(US),15例有CT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结果:61例中发现异位甲状帝腺16例(26.2%),位置分别为:颈动脉鞘内3例,下颈部处伸至胸骨后6例,纵隔内7例,99Tcm-MIBI显像全部检出(100%),与手术部位一致,US检查15例,检出8例(53.3%),均位于颈部,纵隔内6例及颈动脉鞘内1例未检出。CT检查7例,纵隔内6例检出2例(28.6%),病理检查诊断:腺瘤14例,增生2例,病灶最小1g,最大>60d,99Tcm-MIBI显像示病灶小者为放射性均匀浓聚,大者常有囊性变,甚至完全为囊肿样。位于甲状腺影像外者,双时相法的初始相即可显示,但位于纵隔深部病变的解剖关系不能精确表达,结论:99Tcm-MIBI显像是最有效的探测异位甲状旁腺的方法,缺点是对于纵隔深部病灶的解剖定位不够清楚,应加断显像或加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收治的93例外伤进展性颅内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59例,死亡8例;保守治疗34例,死亡6例;本组死亡14例(15%)。结论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CT监测,根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后颅窝血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6例小儿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硬膜外血肿19例(其中5例血肿骑跨幕上)硬膜下血肿12例(其中3例伴有大脑半球挫裂伤),小脑半球血肿4例(其中伴阻塞性脑积水2例),第四脑室内出血1例。枕骨骨折21例。10例非手术治疗,8例治愈,28例行后颅窝血肿清除术(其中有2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26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5.56%。结论:小儿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病情紧急,早期诊断,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评价(附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学方法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于术前做B超和DSA检查,22例行胰腺CT扫描,10例行MRI检查。结果:4种影像学方法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DSA 82%(23/28),超声57%(16/28),CT 41%(9/22),MRI90%(9/10)。DSA与超声。MRI相结合使本组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3%(26/28)。结论:MRI和DSA是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高而有效的方法。对临床有Whipple三联征患者,应首先选用超声和MRI或螺旋CT检查,特别是MRI或螺旋CT薄层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当上述无创检查方法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进一步行胰血管造影,多种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采用重型颅脑损伤高级救治系统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6例,其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疝99例,恢复良好32例(32.3%);采用通窍活血汤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07例,恢复良好158例(76.3%)。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肺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01例肺癌患者经胸部X-线、CT和支气管镜检查以及剖胸手术快速病理诊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肺癌切除率99.0%,5例术后呼吸衰竭,2例手术后死亡(2.0%)。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经认真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98例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总结198例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均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2.1%,96.4%,70.5%和77.8%;非手术治愈145例;手术治愈52例,其中肾切除29例,肾修补术8例,肾静脉修补术3例,肾部分切除2例,肾动脉栓塞术10例。结果 死亡1例(0.5%),197例痊愈出院(99.5%)。结论 B超检查具有简单、快速、无损伤、不受病人条件限制等优点,应作为肾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准确率高,可判断肾损伤程度。DSA适宜诊断肾蒂伤,及肾动脉栓塞治疗。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挫伤安全有效,对严重肾损伤和开放性肾损伤应及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小儿颅脑外伤280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本组男206例,女7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6岁。280例均有完整的CT资料,其中35例检查2次,12例检查3次,4例行MRI检查。结果:颅骨骨折52例,占18.6%;硬膜外血肿50例,占18.0%;硬膜下血肿58例,占20.7%;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占6.8%;脑室出血4例,占1.5%;脑内血肿45例,占16.0%;脑挫裂伤50例,占18.0%;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占2.1%;脑疝2例,占0.7%;创伤性脑梗塞7例,占2.5%。85.0%的病例有2种以上CT表现。结论:(1)小儿颅脑外伤与成人相比有其相对特殊的临床特点;(2)CT检查快速、准确,是小儿颅脑外伤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对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患者的手术、病理及影像资料。28例均行常规CT检查,其中25例先行双时相^99Tc^m-MIBI显像,对甲状腺外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患者,随即进行SPECT结合定位CT采集,经计算机处理得到二者融合图像,对放射性浓聚灶进行精确定位。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为检查“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按4个甲状旁腺计算,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为阳性,其余判为阴性。CT检查与核医学显像结果的比较采用四格表,检验。结果手术中28例患者共摘除28个异位病灶,均为单发。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腺瘤。28例患者常规CT检查共发现22个阳性病灶,其中真阳性17个,假阳性5个,另假阴性11个,真阴性79个;25例^99Tc^m-MIBI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发现阳性病灶23个,无假阳性,另假阴性2个,真阴性75个。常规CT检查与核医学显像对检出病理性甲状旁腺的灵敏度分别为61%(17/28)、92%(23/25),特异性为94%(79/84)、100%(75/75),准确性为86%(96/112)、98%(98/100),阳性预测值为77%(17/22)、100%(23/23),阴性预测值为88%(79/90)、97%(75/77);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χ^2=6.98,P〈0.01,特异性:χ^2=4.61,P〈0.05,准确性:χ^2=10.30,P〈0.01,阳性预测值:χ^2=5.88,P〈0.05,阴性预测值:χ^2=5.36,P〈0.05。结论^99Tc^m—MIBI 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对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2006年8月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局麻下将直径3mm的微创针直接穿刺到血肿内,先抽出血肿的一半,可迅速降低颅内压,余下血肿用尿激酶溶解液化引流。结果:总有效192例(85.30%),无效9例(0.40%),死亡24例(10.67%)。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有效、实用、快捷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的价值及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疑难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随访结果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05例,其中97例为肺部局限性病灶(A组),8例肺部弥漫性病灶(B组)。结果:2组共有101例穿刺物结果与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访结果相符:穿刺诊断正确率96.2%。A组穿刺诊断正确率(99.0%)高于B组(62.5%)(P〈0.01)。A组肺癌占79.4%(77/97;B组肺癌占60.0%(3/5);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计发生气胸24例;出血34例,其中咯血18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穿刺诊断正确率高,是肺内疑难病变定性诊断的理想方法;使用18G穿刺针,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110例经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110例中有88例CT表现异常,占80%;轻度CT表现41例.占46.6%,中度CT表现45例,占51.1%.重度CT表现2例,占2.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占5.7%,脑室内出血2例,占2.3%;12例随访复查3例表现正常,6例表现外部性脑积水,2例表现为脑萎缩,1例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结论:HIE的CT诊断为:(1)脑水肿,表现为脑质低密区,CT值〈16Hu;(2)脑室系统受压变窄;(3)脑出血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内出血;(4)脑梗塞很少见。轻、中度HIE患儿临床预后较好,重度HIE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26例肾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在126例中,血尿112例(88.9%);B超检查36例,有异常改变23例(63.9%);CT检查70例,53例表现异常(75.7%)。根据病情,分别选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及肾动脉栓塞等治疗。结果 116例非手术治疗者全部治愈;手术治疗7例,6例痊愈,1例死于多发伤失血性休克;3例经肾动脉栓塞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本组肾损伤治愈率99.2%。结论 血尿是诊断肾损伤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严重多发伤的病例,不论有无血尿,应常规进行B超和CT检查。轻中度肾损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肾动脉栓塞对中度肾损伤疗效确切,重度肾损伤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的螺旋CT诊断的优越性。材料和方法:搜集64例曾于术前做腹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病例,就以下CT及腹部平片表现进行分析:①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②梗阻部位改变;③并发症的CT征象。结果:64例肠梗阻中,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检查诊断64例(100%),X线平片诊断60例(93.7%);肠梗阻病因的判断,CT诊断64例(100%),平片诊断0例(0%)。全组64例在CT上均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其中4例见缺血性结肠炎。结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CT检查,对诊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及发病缓急可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T定位,在血肿周边,经皮锥开颅骨,成直径5mm单孔。沿硬膜下一次插管排空血肿。以下列4项判定治疗结果:有无活动出血;CT监视复查插管有无脑组织损伤;血肿排空量;有无严重并发症;有无再出血。采用质反应单项序贯试验确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无一例出血,无一例插管损伤脑组织,血肿排空量均在85%以上,无一例再出血,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提示该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出血可行。这种判定的准确性为99%(α=β=0.01)。结论 微创单孔血肿周边锥颅,沿硬膜下一次插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