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癫痫发作为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表现为癫痫发作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影像学资料。 结果入组患者男性占数量优势(20例);14例为局灶起源的发作(其中9例由局灶扩散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4例为未知起源的强直-阵挛发作,1例为未知起源的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2例仅于脑电图见到痫性波而无临床发作。14例患者为麻痹型痴呆,其余为脑膜脑炎型(4例)、脑膜血管型(2例)及树胶肿型(1例)。患者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为慢波节律、癫痫波、蝶骨电极位相倒置或正常。共随访16例患者,其中10例无癫痫发作。 结论以癫痫发作及精神症状为表现的患者,需要考虑神经梅毒,早期发现及积极驱梅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84例儿童癫痫患儿进行了CT及脑电图(EEG)检查,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性改变和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4例患儿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岁以内28例,1~3岁25例,4~7岁18例,8~13岁13例,病程0.5h~6年。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检查,每例在行CT检查前均做相应的EEG检查。其中有阳性病史者36例,占42.8%,其中颅内感染3例,脑外伤7例,产伤11例,高热惊厥15例,不明原因42例。1.2临床表现:发作类型:强直阵孪发作(39例,占46.4%),复杂部分性发作(16例,占19%),单存部分发作(11例,占13%),失神发作(6例,占0.7%),不能分类(12例,…  相似文献   

3.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是婴儿期较多见的一种非癫痫性发作形式 ,易误诊为癫痫。 1999年 10月至2 0 0 1年 6月 ,我科收治 6例疑诊为癫痫而住院的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患儿 ,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 4例、女 2例 ,年龄 4 4d至 11个月 ,平均 (3 8± 4 1)个月。其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无差异 ,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除1例患儿出生时有轻度窒息 (Apgar评分 7分 )外 ,余5例均无窒息史。患儿均在清醒时发作 ,发作持续时间短暂 ,一般为数秒钟 (10s内 ) ;发作次数多少不等 ,每日发作 1~ 10次 1例 ,11~ 2 0次 3例 ,2 0…  相似文献   

4.
我中心于1997年~1999年采用自拟肾复康Ⅲ号颗粒联合降氮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40例,并与尿毒清颗粒(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按CRF的标准,选择早中期CRF患者70例,均为住院和门诊病人,血肌酐在177~707μmol/L之间,并排除肾衰的一切可逆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9岁~66岁,平均(41±19)岁;病程0.8年~20年,平均(8.7±4.5)年;原发病:慢性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3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CRF分期:早期(Scr177~442μmol/L)22例,中期(Scr442~707μmol/L)18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0±17)岁;病程0.9年~20年,平均(8.1±4.8)年;原发病:慢性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2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CRF分期:早期18例,中期12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和病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减少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1/μg/kg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男女各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20~30.随机均分为两组:诱导时静注1μg/kg雷米芬太尼(雷米芬太尼组)或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后静注0.3 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完成记录后,对照组静注4μg/kg芬太尼,1min后两组均静注0.6mg/kg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结果 雷米芬太尼组的40例患者中,仅1例(2.5%)出现中等程度的肌阵挛,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例(77.5%)(P<0.01).结论 1μg/kg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胶质瘤患者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致痫发作因素与术后痫性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胶质瘤患者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伴有癫痫发作组54例,无癫痫发作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对伴有癫痫发作者寻找癫痫病灶并作切除,术后通过电话或患者来院复查进行随访并记录痫性再发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2012年2月-2016年12月.整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胶质瘤患者痫性发作的影响因素以及致痫性发作相关因素与术后痫性再发的关系,对致痫性发作相关因素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致痫性发作相关因素与术后痫性再发之间的关系行x2检验.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瘤周水肿带>2 cm(OR =6.905,95% CI:2.787 ~ 17.106)及肿瘤低病理级别(OR=5.032,95%CI:1.696~14.931)是致痫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随访发现术后有16例患者(癫痫发作组13例,无癫痫发作组3例)于不同时间出现痫性再发作,水肿带与癫痫发作组和无癫痫发作组患者术后痫性再发有关(x2依次为2.940,3.049,均P <0.05),病理分级与癫痫发作组术后痫性再发有关(x2=4.774,P<0.05),而与无癫痫发作组术后痫性再发无关(x2 =0.060,P >0.05).术前癫痫史与术后痫性再发有关(x2=4.672,P<0.05).结论 瘤周水肿带>2 cm、肿瘤低病理级别是导致胶质瘤患者癫痫发作以及术后痫性再发的危险因素,积极处理相关因素,有望降低癫痫发作,尤其对伴有癫痫发作的胶质瘤患者,应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癫痫162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ei D  Zhang YK  Wan H  Li C  Mao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49-1152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过程中对痫灶群的定侧与定位、术前评估、术中痫灶定位和多种手术方式的组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临床表现单纯部分性发作18例,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5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伴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2例,失神发作伴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7例。患者术前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EEG)、视频脑电监护系统(V-EEG)和影像学检查(CT、MRI),其中有16例还行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检查,5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所有病例均在皮层脑电监护系统(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下进行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局部癫痫灶切除64例,前颞叶切除术32例,颞叶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27例,额叶切除25例,额叶加颞叶前部切除7例,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4例,致痫灶部分切除加胼胝体切开3例。结果46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73例发作显著改善,22例改善较好,15例改善较差,6例发作无改善,手术总有效率为87.7%,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人际关系改善,恢复工作和学习。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医用臭氧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8-03-2009-02门诊收治的单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49.5岁;右肩18例,左肩14例,平均病程3.5(0.8~18)个月.对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41~63岁,平均50.5岁;右肩16例,左肩15例,平均病程3.6(0.7~17.5)个月.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脑病(UE)经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为16-76岁,平均年龄(46±30)岁,病程12-50个月,平均病程(30.8±18.6)个月。临床表现以精神障碍为主者5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者5例;以癫痫样发作者2例。经脑电图及头颅CT、肝功能等检查全部病例均符合UE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其好发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 ,临床尤以直肠发病多见 ,约占 75 %左右。目前治疗比较有效方法之一为中西药联合灌肠。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3月 ,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西药组 5 1例 :男 31例 ,女 2 0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2岁 ;病程 1~ 19年 ,平均 15年。中药组 38例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 4 1岁 ;病程6个月~ 18年 ,平均 13年。中西药组 5 6例 :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15~ 6 8岁 ,平均 4 5岁 ;病程 1~ 2 0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胸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下胸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垂足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1~65岁,平均44岁.诊断均经术前CT、MRI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T10-114例,3例有髌阵挛和踝阵挛;T11-125例,4例有踝阵挛;T12L1 8例,仅表现为Babinski征阳性.采用上关节突整块切除后涵洞法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胫骨前肌肌力、矢状面Cobb角及MRI片上脊髓最狭窄处硬膜囊横截面积.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2~76个月,平均48.6个月.术后JOA评分(9.53±0.94)分,平均恢复率72.9%.术后胫骨前肌肌力评分均达到4级以上,平均恢复率95.0%.手术前后Cobb角无变化.脊髓最狭窄处硬膜囊横截面积由术前(35.8±7.3)mm2增加至术后(132.9±6.5)mm2.结论 下胸椎椎间盘突出可导致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采用上关节突整块切除后涵洞法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固定治疗,脊髓减压确切,脊柱稳定,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固定平台型与活动平台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发生膝前痛的差异。方法 2008年1月-10月收治7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37例采用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假体置换(固定平台组),35例采用活动平台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活动平台组)。固定平台组:男8例,女29例;年龄57~76岁,平均69.6岁。左膝20例,右膝17例。体重55~92 kg,平均66.7 k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7.6~37.3,平均26.2。病程3~22年。根据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标准评定膝评分(29.4±15.3)分,功能评分(33.4±16.8)分。髌骨评分(7.2±2.5)分,疼痛评分(2.5±2.2)分。Insall-Salvat(iI-S)指数为1.6±0.3。活动平台组:男9例,女26例;年龄58~73岁,平均68.2岁。左膝30例,右膝5例。体重50~86 kg,平均67.9 kg。BMI为18.4~34.4,平均25.6。病程6~18年。KSS膝评分(30.9±14.7)分,功能评分(31.4±14.4)分。髌骨评分(6.8±3.1)分,疼痛评分(2.0±2.3)分。I-S指数为1.6±0.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术后活动平台组发生膝关节感染1例,膝关节脱位1例,膝关节弹响3例;固定平台组发生膝关节弹响1例。两组末次随访时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髌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以上指标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适合角、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距离、髌骨移位距离及I-S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固定平台组7例(18.9%)、活动平台组5例(14.3%)出现膝前痛。两组膝前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P=0.634)。术后出现膝前痛患者KSS膝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I-S指数与未出现膝前痛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平台型与活动平台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及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混合外固定架与环形外固定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的轴向偏移.方法 回顾观察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骨搬移治疗的4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25例采用混合外固定架治疗(混合组),23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环形组).混合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48.64±10.55)岁;平均病程(19...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椎病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6岁,平均48岁。病程2d~20年,平均4.5年。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9岁,平均51岁。病程12h~25年,平均4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建立膝骨性关节炎运动处方。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0例,其中男39例,女81例;年龄40~85岁,平均62.50岁;病程1个月~30年。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40~85岁,平均(62.27±8.99)岁;病程2个月~30年,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对照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41~80岁,平均(62.72±8.34)岁;病程个1个月~30年,给予常规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分别观察2组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积液等指标,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120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参照JOA判定标准: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累计复发7膝(1年内复发3膝,1年后复发4膝),对照组累计复发31膝(1年内复发13膝,1年后复发18膝),治疗组复发病例少于对照组。结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具有明显的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及减缓关节退变进程的作用,远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7例系膜性IgA肾小球肾炎(GN)患者进行长期临床与治疗研究。患者年龄16~61岁(平均33.5岁),男35例,女12例(2.9∶1)。通过肾活检、光学及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确诊。病程3.5~28.9年(平均9.4年),观察期为3~9年平均5.2年)。共分为两组,不包括其中3例  相似文献   

17.
李俊海  王庆甫  黄沪 《中国骨伤》2012,25(2):113-115
目的:比较正骨手法与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男15例,女24例;年龄20~59岁,平均(42.97±9.21)岁;病程1~60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1.27±4.50)分。对照组:男11例,女26例;年龄25~57岁,平均(41.29±8.77)岁;病程1~36个月,平均(8.47±7.37)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1.45±4.61)分。治疗组采用正骨手法治疗,每周2次;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每日1次。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3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踝关节评分为(93.44±4.91)分,对照组踝关节评分为(85.81±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16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对照组优9例,良14例,可5例,差9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正骨手法与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均有一定的疗效,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的步态参数特征,探讨AIS患者在静止站立状态下的负重平衡性和动态行走状态下的步态运动学变化。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脊柱病区首次就诊的10~18岁的胸腰段AIS患者30例,以脊柱侧弯方向的不同分为三组。左侧弯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1~15岁,平均(13.33±2.45)岁;右侧弯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12~14岁,平均(13.30±2.00)岁;“S”型侧弯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1~15岁,平均(13.18±1.47)岁。另招募10~18岁1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8~13岁,平均(11.50±1.27)岁。利用三维步态分析仪采集四组受试者静态站立及行走状态下的时空参数、关节运动学参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以分析不同弯曲方向的AIS患者负重情况与步态特征。结果 (1)负重情况方面:四组AIS患者静态站立和动态行走时的负重平衡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参数。(1)时空...  相似文献   

19.
局部注射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2月—2 0 0 2年 2月 ,我们采用经会阴前列腺包膜内注射抗生素溶液配合内服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3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75例 ,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1 ] ,按就诊时间分成 2组 ,治疗组 (前列腺注射加中药治疗 ) 36例 ,年龄 2 0~ 53岁 ,平均 32 2岁。病程 1月~ 4年 ,平均 2 5年。对照组 (单纯中药治疗 )39例 ,年龄 1 9~ 45岁 ,平均 34 5岁。病程 2月~ 6年 ,平均 2 3年。两组年龄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具有可比性。2 方法2 1 治疗方法2 1 1 注射方法 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1~78岁,平均(63.45±2.79)岁。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2~76岁,平均(63.41±2.84)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