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早产儿期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预防早产儿胆红素脑病,减少过高胆红素对早产儿造成神经损害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胆红素对早产儿的致死率、致残遗留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性残疾。本文总结分析2004年7月-2007年8月所收治的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现将我院2004年8~12月收治高胆红素血症8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秀春 《海南医学》2003,14(2):91-91
高胆红素血症 (以下简称高胆 ) ,是新生儿期极为常见的症状。不同程度的高胆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1] 。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终生致残。因此 ,进一步做好本病防治工作十分必要。1 高胆的早期诊断过去诊断高胆 ,多从肉眼观察到患儿出现较明显的黄疸后 ,再查血胆红素 ,不论日龄多少 ,超过 2 0 5umol/L ,才诊断为高胆。这达不到早期诊断及防治的目的。一般重症高胆发生较早 ,多于生后第一天即出现黄疸 ,此时胆红素虽未达2 0 5umol/L ,但已属高胆。对足月新生儿进行经皮测胆红…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原因,以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对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相关发病因素为:窒息缺氧16例,早产儿14例,ABO溶血病10例,母乳性黄疸6例,分娩时应用大剂量催产素1例,母亲患糖尿病2例,败血症6例,足月低体重儿5例,头皮血肿4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红细胞增多症2例,新生儿肝炎3例。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样,与溶血、窒息缺氧、感染、早产以及围生期各种病理因素和母乳喂养有关。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杜绝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防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期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经胎盘被母亲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生后新生儿则自行处理胆红素代谢,当胆红素产量大于排泄量时即出现了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84例新生儿高胆的病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高胆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符宝铭  周春浪  欧珊 《医学文选》2003,22(6):842-843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 (B/A)比值水平。方法 测定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 ,计算 B/A比值。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无胆红素脑病组 ,并将其测定结果作比较。无胆红素脑病组又按病因分为溶血、感染、母乳、围产因素组。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男性为 68.9%、女性为 31 .1 % ,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 ;胆红素脑病组与无胆红素脑病组比较中 ,血清胆红素值和 B/A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无胆红素脑病的各组结果显示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的为溶血组 (40 .9% ) ,血清胆红素值最高的为溶血组 [(2 91 .1± 1 2 0 .6)μmol/L]。结论 检测血清胆红素、B/A,可为早期诊断和合理防治新生儿胆红素血症 ,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提供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9.
周艳玲 《海南医学》2001,12(3):49-50
为了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现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70例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诊断标准 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均系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4月收治 ,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2 . 病因分析 :病因筛查显示感染 2 3例 ,其中包括肝  相似文献   

10.
覃立强 《广西医学》2009,31(2):278-28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新生儿曾出现黄疸。Gubemiek等报告,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60%,早产儿达8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由不同病因引起,严重者发生高胆红素脑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诊疗工作的核心是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本文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李莉  王秀芬  张璐 《大家健康》2013,(6):144-145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发生率高达30%~40%[1],是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肝肠循环增加所致。若不积极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不可逆损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2]。早期诊断,正确干预治疗,可减少高胆红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多种发病因素所导致的 ,其发病因素的种类及构成比例在国内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本院 2 0 0 0年~ 2 0 0 2年 5月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病因作出分析 ,以探讨本病的病因构成情况 ,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共收治住院新生儿 5 1 0例 ,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2 1 0例 ,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 。其中男 1 2 1例 ,女 89例 ;早产儿 32例 ,足月儿 1 78例 ;极低体重儿 1 2例 ,低体重儿 2 1例 ,正常体重儿 1 72例 ,巨大儿 …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昆成 《广西医学》2008,30(9):1426-142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早期(1周内)新生儿更为多见,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从而导致患儿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及时查找新生儿高胆的病因,早期治疗,对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尤为重要.我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81例新生儿高胆,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 ,而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有肯定的损害。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减少伤残 ,现将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高胆红素血症病人 87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及诊断标准 :87例均系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一般资料 :87例中男 5 1例 (5 8 6 % ) ,女 36例 (41 4 % ) ;足月儿 6 6例 (75 8% ) ,早产儿 16例 (18 4 % ) ,过期产儿 15例(5 .7% ) ;发病日龄 <7日 75例 (86 2 % ) ,>7日 12例(13 8% ) ;入院体重…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临床分析银川市第一医院儿科高莉,胡联儒,吕霞,邵顺金,谢振华,陈颜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我院新生儿住院总数的43.2%。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我院于1989~1994年共收治新生儿高胆...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多种原因所致,临床常以某一原因为主,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对我院儿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治疗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占新生儿住院的首位;严重者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存活者三分之二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新生儿高胆的防治措施的研究,提出除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外,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也可对新生儿神经损害,致神经精神发育异常.陈骏田等研究结果显示高胆可导致新生儿听神经损伤.此外,有的学者研究得出高胆红素血症能够对新生儿心、肝、肾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效果好,副作用小,其中日光散光用于预防高胆有效,机理是胆红素分子能吸收可见光波长在 380-700 nm之间,而太阳光的波长为510 nm.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要早发现,早预防治疗,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半数以上的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黄疸,若胆红素水平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既为病理性黄疸。现就我院近1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2例,对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白蛋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