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结局受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情况,以此来提升临床医生对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间进行产前检查的所有妊娠期妇女,经过检查发现其中862例存在生殖道感染现象,将其列为观察组,并将观察组中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以及有无实施治疗分为四组,分别为组1、组2、组3、组4,另外选择同一时间进行产前检查的862例生殖道感染阴性的孕妇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发症;此外对观察组中的每组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研究来分析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研究者进行分析,观察组的组1、组2、组3、组4中不良妊娠发生率分别为26.62%、15.58%、39.82%、16.67%,对照组为13.69%,组2、组4中的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的发生率略微比对照组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3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相比较而言,组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组1高,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88%,对照组为19.49%,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存在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感染的孕妇,根据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生殖道感染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抗菌药物,能够很好的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合并生殖道感染孕妇4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200例为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支原体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念珠菌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临床上要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科学》2017,(12):105-107
目的:研究和探讨生殖道感染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临床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124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期为对照组,对两组感染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9.84%和13.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和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分别为8.87%和10.48%,高于照组的6.45%和8.06%,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55%、13.71%、19.35%,与对照组的16.13%、12.10%、16.13%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16.13%、79.03%,高于对照组的4.03%、29.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可能为造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未足月胎膜早破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在妊娠期间加强生殖道感染筛查,并实施对症治疗,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7,(12):108-110
目的:探讨孕晚期妇女B族溶血性乳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对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取在我院产前检查,并最终在我院分娩的孕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均接受GBS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将GBS培养阳性的孕妇共138例分为观察组。另选择GBS培养阴性的孕妇1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胎儿窘迫、病理性黄疸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GBS感染对不良妊娠及新生儿结局密切相关,可增加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胎儿窘迫、病理性黄疸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进行GBS感染的筛查并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5,(5):66-68
目的:研究孕妇在妊娠期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处于妊娠期时出现支原体或者衣原体感染的190例产妇,并选择同期176例正常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感染Uu、Ct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两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加强保健,重视生殖道感染是提升围产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合并梅毒对妊娠孕妇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条件的26例有先兆晚期流产及先兆早产迹象的梅毒孕妇作为梅毒组,选取同期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的8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取阴道分泌物测定fFN阳性率,比较不同妊娠结局产妇fFN阳性情况。结果:梅毒组患者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其既往不良妊娠、流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妊娠合并贫血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fFN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阳性梅毒孕妇早产发生率高于fFN阴性孕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阳性与阴性梅毒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梅毒的妊娠期孕妇其fFN阳性率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定期孕检和分娩的3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8~34周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支原体、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测,记录妊娠期阴道感染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0例孕妇中,67例出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20.94%),其中VVC发生率最高(44.78%),其次为BV(22.39%)、支原体感染(16.42%)。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在受教育程度、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行为频次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死胎发生率均高于非生殖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学历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交频次增加是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VVC、BV较为常见,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早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孕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梅毒治疗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对照组(n=75),两组均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孕早期(孕周13周)行抗梅毒治疗,对照组孕中晚期(孕周≥13周)行抗梅毒治疗,对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娩出时情况、新生儿预后情况、不同RPR滴度下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观察组为6.67%,低于对照组(1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梅毒感染占比与对照组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RPR滴度≤1∶8时,新生儿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孕妇RPR滴度1∶8时,观察组新生儿梅毒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抗梅毒治疗可减少妊娠期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阻断梅毒垂直传播,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125在不同孕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母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妊娠全程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就诊且存在GBS生殖道感染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确诊GBS生殖道感染的时间不同分为孕早期组(n=30)、孕中期组(n=43)和孕晚期组(n=4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25水平;收集三组GBS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并分析母婴不良结局与血清miR-125的关系。结果 GBS感染孕妇和GBS非感染孕妇血清miR-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miR-125对孕妇GBS生殖道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68,95%CI:0.72~0.856,P=0.015,截断值:1.2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4%和82.63%)。血清miR-125在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BS生殖道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各组GBS生殖道感染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知,血清miR-125与GBS生殖道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GBS生殖道感染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呈明显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125在生殖道GBS感染孕妇中明显高表达,有望成为该病的有效诊断学指标,且与孕期及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麻疹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明确该病的防治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麻疹感染妇女39例(感染组)及同期到我院接受检查的无麻疹感染孕妇3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Apgar评分、血常规、妊娠结局及心功能、肝功能。结果: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的白细胞异常率、中性粒细胞异常率及低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自然流产7例(17.95%),死胎2例(5.13%),宫内窘迫6例(15.38%),新生儿麻疹3例(7.69%);对照组自然流产2例(5.13%),死胎1例(2.56%),宫内窘迫2例(5.13%)。感染组患者的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及ALT(谷丙转氨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麻疹感染易引起流产、死胎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产妇心、肝功能异常,临床上应对育龄期及备孕妇女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PPROM孕妇的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以期能为PPROM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28例PPROM产妇(PPROM组)及128例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对照组)病历资料,分析两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CT)、假丝酵母菌(CM)感染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PPROM组UU、CT、BV、CM、混合感染感染率分别为27.34%、12.50%、7.81%、10.94%、8.59%,总感染率为67.19%,对照组UU、CT、BV、CM、混合感染感染率分别为9.38%、4.69%、4.69%、7.81%、5.47%,总感染率为32.03%,UU、CT感染率及总感染率PPRO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CM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7.19%、73.44%、14.06%、15.63%、20.31%,对照组分别为14.84%、32.03%、11.72%、3.13%、15.63%,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RM组产妇生殖道总感染率与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之间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UU及CT感染为主的生殖道感染可能是导致PPROM发生的主要原因,孕期合并有生殖道感染会引起孕妇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在妊娠早中期进行生殖道感染筛查并且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有利于降低PPORM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妊娠期罹患感染性疾病以及孕期使用抗生素对妊娠结果的影响,研究分析妊娠期使用抗生素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就诊以及分娩的妊娠期妇女426例中,依据随机数列法选取45例妊娠期感染性疾病妇女纳入病例组,并依据抗生素使用情况再次分为A组、B组。A组为23例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妊娠期妇女,B组为22例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妊娠期妇女。对照组为45例健康的妊娠期妇女。分别比较各组的妊娠结果以及抗生素对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1)妊娠期妇女罹患感染以及发热为致使不良妊娠结果的高危因素,可以导致胎儿流产、早产、生长发育不良、胎儿停止发育、胎死腹中、出生后体重较轻、新生儿畸形等缺陷。(2)妊娠期妇女感染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组不良妊娠结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抗生素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妊娠期妇女各个方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罹患感染性疾病以及发热是致使不良妊娠结果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胎儿流产、早产、生长发育不良、胎儿停止发育、胎死腹中、出生后体重较轻、新生儿畸形以及患感染性疾病等缺陷。接受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妊娠结果的发生率,减少成活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妊娠晚期孕妇依据是否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分组,即感染组(70例)与非感染组(130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观察。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剖宫产和产后出血以及羊水污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窘迫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30.0%、37.1%、25.7%、24.3%,均高于非感染组的10.8%、11.5%、6.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影响相对比较大,会增加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2例流产、12例早产、2例死胎、84例足月产;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3例流产、42例早产、11例死胎、34例足月产,观察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例新生儿中,1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4例新生儿死亡、13例先天性梅毒、6例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100例新生儿中,3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24例新生儿死亡、43例先天性梅毒、22例宫内胎儿窘迫,观察组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笔者单位就诊的65例PCOS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且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77的30例PCOS伴IR患者作为P-I组;剩余35例PCOS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新生儿情况以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I组患者流产、巨大儿、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宫内胎儿生长受限(FGR)、死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P-I组患者胎膜早破、GDM、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OS伴IR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PCOS患者;因此,加强对孕妇进行妊娠筛查,提高PCOS治疗效果对全面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颈LEEP刀锥切术对宫颈CINI-III患者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和同期孕前门诊就诊的50例无宫颈锥切术史的计划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女性生育能力和母婴结局。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有49例(96%)妊娠,对照组50例患者有42例(84%),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50例患者有8例(16%)不孕,对照组50例患者有1例(2%)不孕,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LEEP刀锥切术后宫颈CINI-III妊娠率较正常人群稍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胎膜早破、胎儿早产、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头孢三嗪联合苄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采取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苄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三嗪联合苄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具有良好的临床治愈率,同时可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236例胎膜早破孕妇纳入胎膜早破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270例无胎膜早破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胎膜早破组足月102例、未足月134例。比较各组B族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并比较胎膜早破组上述病原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胎膜早破组B族链球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未足月孕妇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足月孕妇(P<0.05),足月与未足月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与衣原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中,B族链球菌、衣原体感染阳性孕妇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低体重儿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孕妇(P<0.05),支原体感染阳性孕妇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孕妇(P<0.05)。结论孕妇B族链球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均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