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陕综5号选系测交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陕综5号选系测交种的主要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株高〉千粒重〉穗位高〉行粒数〉穗长〉出籽率〉穗行数。大粒长穗,适合的株高、穗位将是这批测交种的显著特点;陕综5号 本选系测交种中,超过二环系所选品种陕玉1208,陕玉9107的组合较多,表明该群休有更丰富优良的遗传变异基础可选择和改良。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喀什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优良玉米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的玉米品种,对新玉23等12个品种进行了区域比较试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玉38综合表现最好,濮单6号、先玉335、新玉66、新玉63、新玉46、陕单911、新玉33、新玉23、新玉31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喀什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抗病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5个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表现高抗的品种有:潞玉6号、陕单22、陕单2001、正大999;中抗的品种有:丹玉69号、长单46号、东单14、隆丰1号、敦玉518、天奥380、长单48;安玉2166为中感品种,正大12、金凯3号、金玉308为高感品种。试验还发现,正大999、陕单22号、天奥380、安玉2166、金玉308有丝黑穗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优良品种与增加种植密度及高产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品种和栽培密度之间的增产优势。(以登海8883为对照)、榆单9号、陕单609、郑单958、先玉335、陕单618六个品种、两种密度模式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667 m~2密度达到4 500株的条件下,只有榆单9号生产能力高于对照登海8883;而先玉335、陕单609、郑单958的产量虽然高于登海8883,但没有达到5%的差异显著标准,所以还不能肯定它们的生产能力确定高于对照登海883。在密度为5 500株·667m~(-2)的条件下,对照登海8883产量最高,先玉335产量略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先玉335与登海8883的产量在同一水平上,而其他品种产量则显著低于对照,适合用于密植。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陕西陇县种子管理站引进了近年新审定的六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通过SLR测验,陕玉501鲜草产量与秦鑫630差异显著,与宝单8号鲜草和干草产量差异极显著,其它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陕玉501、雅玉8号、雅玉26产草量较高,抗病、抗倒,可在我县示范推广。秦鑫630虽然鲜草产量表现不突出,但其干草及籽粒产量较高,活秆成熟,可做为粮饲兼用品种示范推广,宝单8号由于株型紧凑、生育期较短,下年可加大种植密度或在夏播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6.
运用间比法排列设计,研究了遵义市部分主推玉米品种产量与出籽率情况。结果表明,各个品种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金玉818华丰99安玉2166宝玉007天池2号和玉808腾龙1号齐单1号海禾23正大999富春339卓玉818濮单6号川玉13三农201天玉3000裕玉207福单2号露新23三北89黔黄737帮豪玉158裕单99天玉168陕单609黔黄375正红311金峰5688贵农玉898源育16三峡玉3号;各个品种出籽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福单2号天玉3000富春339华丰99露新23贵农玉898川玉13裕单99安玉2166天池2号三北89源育16黔黄375天玉168帮豪玉158正红311宝玉007陕单609三峡玉3号海禾23卓玉818和玉808齐单1号濮单6号黔黄737三农201正大999金峰5688腾龙1号金玉818。综合考虑,在本区域内,推广金玉818、华丰99、安玉2166、宝玉007、天池2号、和玉808、腾龙1号、齐单1号、海禾23、正大999、富春339、卓玉818、濮单6号、川玉13等品种更有利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雅玉8号系四川省雅安地区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青贮玉米新品种,2002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84号。2004年陕西省同意引进种植,引种批准编号:陕引玉2004009号。宝鸡市种子公司总经销。  相似文献   

8.
陕科10号(陕审玉2014001号)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由安徽丰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经营。近年推广实践证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综合抗性较好等优点,适合在湖北省钟祥市大面积推广种植。该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陕科10号的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对施氮量的响应,旨在为该品种在钟祥地区高产增效栽培中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薄皮甜瓜品种蜜桶子、新千玉为接穗,以南瓜品种黄金搭档,厚皮甜瓜品种强势、陕甜砧2号、陕甜砧3号为砧木进行双根靠接。对嫁接所得的八个嫁接组合的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最终试验结果显示:黄金搭档作为砧木与蜜桶子和新千玉进行嫁接,嫁接成活率较高,产量较自根苗相比有明显提高,但嫁接后果实品质有所降低。厚皮甜瓜砧木强势,与蜜桶子嫁接,其产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均高于其他嫁接组合;厚皮甜瓜砧木强势与新千玉嫁接,其产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高于其他嫁接组合及自根苗。强势与两接穗的嫁接组合中,与蜜桶子嫁接所得产量高于与新千玉嫁接,与新千玉嫁接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与蜜桶子嫁接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评价,厚皮甜瓜砧木品种强势在两接穗品种的嫁接组合中表现较优异。  相似文献   

10.
<正>新玉13是陕西省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品种,2010年5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0013)。该品种是以自育自交系B9901作母本,以自育的RY-013作父本,杂交配组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了丁香属植物杂交育种的方法和途径。[方法]以现有的国内外丁香种及品种为试材,通过亲本选择和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丁香的杂交育种技术。[结果]早花母本与早花父本的7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在54.5%~91.5%,其中,欧31×紫丁香的结实率为58.8%,欧25×白丁香的结实率为60.5%,欧11×欧7、欧43×欧7和欧25×欧42的结实率分别为91.5%、85,5%和89.8%。晚花母本与早花父本的杂交组合结实不良,只有花叶丁香×欧12的结实率为45.5%。晚花母本与晚花父本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也相对较低,其中欧17×关东丁香、欧19X关东丁香和欧24×关东丁香的结实率分别为20.5%、27.5%和35.0%,欧17×花叶丁香、欧19×花叶丁香和欧24×花叶丁香的结实率分别为38.5%、65.9%和37.5%。[结论]从该试验的9个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发育正常的种子,这为培育丁香杂交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着粒数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关键因子,结实率可代替充实率作为籽粒充实度的测试指标,在重穗型杂交水稻育种中选育组合的最大着粒数  相似文献   

13.
利用3个具有一定亲缘、性状差异的诱导系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和MT041组配成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Stock6改良系×MT041和高诱1号×MT041,开展其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散粉量、诱导率研究。结果表明,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在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和散粉量等方面均具有超亲的优势;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和高诱1号×MT041在单倍体诱导率上同样具有超亲的优势;进一步验证表明这二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具有较为稳定的单倍体诱导能力,可作为大规模单倍体育种中诱导花粉源。  相似文献   

14.
栽培稻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利用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用13个亚洲栽培稻品种(9个籼稻,4个粳稻)和13个非洲栽培稻品种形成7个处理:I,籼稻亲本9个品种;Ⅱ,粳稻亲本4个品种;Ⅲ,非洲栽培稻亲本13个品种;Ⅳ,籼稻/非洲栽培稻杂种95个组合;Ⅴ,粳稻/非洲栽培稻41个组合;Ⅵ,籼/粳亚种间杂种39个组合;Ⅶ,非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种11个组合;于2000年早稻在海南三亚对分蘖期、抽穗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进行研究表明,籼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上有显著的超亲优势,也有强于籼粳亚种间杂种的竞争优势,粳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及抽穗期单株干重上都有显著的超亲优势,但与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同时发现,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交种也有很强的超亲优势。这些结果表明,籼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种可比籼粳亚种间杂交种显著提高分蘖期的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而粳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交则是除籼粳杂交外的另一条增加生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川农16的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为亲本之一组配的杂交组合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粉质系数中形成时间与公差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稳定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在F2中相关显著,但在F1中相关却不显著.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公差指数在F1中均达极显著相关,在F2中沉淀值与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公差指数相关达显著水平,说明各品质性状间相关关系因杂交组合及其世代、种植环境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体尺体重和肉质性状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合均具有较好的增重能力和相对理想的体尺指数,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具有适中的腹脂肪沉积,特别是2个杂交组合较好地改善了浦东鸡体型偏长偏窄和胫长偏高的不足。肉质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尽管3个组合在胸肌pH、胸肌肉色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在胸部皮色(黄度)方面浦东鸡纯繁组合和浦东鸡与石歧杂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在肌肉嫩度方面鹿苑鸡和浦东鸡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苏玉 (糯 ) 1号、中糯 2号、白糯 2号三个单交种双列杂交配制的 6个双交组合与其亲本单交种进行栽培试验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只要亲本选择得当 ,直接利用当前在生产上应用的鲜食糯玉米单交栽培种配制双交种 ,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能保持较强优势 ,同时提出了配制鲜食糯玉米双交组合亲本选配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TI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14-1和Pin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 3S/Pin 4和GD1/E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19.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6%;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一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苹果抗轮纹病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筛选出的2个抗病、感病苹果品种及抗病×抗病、抗病×感病、感病×感病3类杂交组合的F1为材料,通过3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F1单株间的抗轮纹病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同父本组合、同母本组合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正反交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初步筛选了抗病杂种株系150多份,对轮纹病抗性较强组合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