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邓旭光 《中医杂志》2001,42(4):197-199
以中医、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病研究成果为基础,我年高血压病临床诊治体会,主要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及发病机理等问题。提出(1) 中医无高血压病专门病名,为改变目前以症名代病名的局面,可吸收西医病名“高血压病”,作为中医病名;(2)中医的“脾”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高血压病的病位初起在“肝”、“脾”,继而影响至“心”、“肾”;(3)气血运行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是高血压病病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高血压病的总病机应为:气血阴阳失调,津液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2.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高血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高血压病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中医院张枢帆(161041)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向玉华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任桂荣高血压病,依其临床特点属祖国医学之“眩晕”“头痛”等病证的范畴既在人们对高血压病多从“肝火”“肝风”“阳亢”等论治。近年来随着对高...  相似文献   

3.
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上亢”、“肝风”等病证与高血压病及其井发症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通过以上病证,可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相关病因病机,以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随着对高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及其靶器官损害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性功能障碍是现代高血压病治疗中面临的新难题。现代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可导致性功能障碍。此外,以利尿剂等为主的三大类降压药也能导致性功能障碍。中医学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头风”等范畴。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认识,既往多从“肝风”“阳亢”等角度立论,然而,基于对古今文献与医案的深入研究及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肾虚为其现代病机关键。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肾虚证范畴,尤其以肾阴不足常见。既往团队及其他研究表明,滋阴补肾法不仅能有效降压,改善性功能障碍,还能逆转危险因素,以及保护靶器官损害。该文系统论述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和现代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补肾中药(单味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策略,以期为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性功能障碍提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临床中所常見的重要疾病。其發病机理,经苏联医学家們的研究,建立了高血压病腦皮層关系的学说。确定了高血压病是一种中枢神經系統的原發性疾病。从而給本病治疗和預防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祖国医学记載有“肝气”、“肝風”、“中風”等一类的病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三高”、“三低”和“三不”现象,防治任务迫切而艰巨.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最佳方略,临床上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把握中、西医治疗理念的差异,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讲求辨病治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科学防治靶器官损害,重视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肾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病势轻重不一,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耳呜、听力减退等。祖国医学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候,将其概括到“头痛”、“中风”、“眩晕”、“肝风”等范畴内。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最终导致这些靶器官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风眩”名之。我国高血压病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病趋势十分严峻。中西医结合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现将近年来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问题”是越来越被人关注的问题,而“三高”中的高血压患者占的比率是最大的,在临床上被诊断为家族性高血压病的患者几乎占高血压病患者的一半,本文就如何诊断与治疗家族性高血压病展开讨论,得出更好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并加以预防措施,来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正>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属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肝阳”“中风”等范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法,自拟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9例,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9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高血压病专诊病人。其中男46例,女23例;年龄38-76岁;病程1-15年。血压波动于180-150/100-90mmHg。高血压病合并高黏血症、高脂血症者52例,其中(52例中)合并冠心病者16例。余17例(69例中)无合并症。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范畴。既往多责之肝阳、肝风、痰浊为本病的病机。近年来随着临床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有些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多兼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显著,但鲜有致瘀的理论研究。本文就高血压病血瘀证现代研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风”等病证范畴,是当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不少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显示了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缩写为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学没有高血压的病名,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病症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一定成绩。体现了其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研究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其中医证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血压测值为诊断标准,结合文献研究、专家共识意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望”“闻”“问”“切”4个方面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等信息,通过信息整合设计问卷的整体理论结构和具体内容.结果:系统分析整理出由封面信、《高血压门诊中医病历表格》、指导语构成的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其核心内容是由14个模块及两百余条症状构成的《高血压门诊中医病历表格》,此外还增加了健康教育处方,在临床诊疗的同时,亦重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结论:本研究完成了高血压痛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便于临床医师对高血压痛相关中医证型特点作出分析总结,有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提高防治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李玲玲  顾宁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66-1766,1768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常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故中医文献大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高血压病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工作,其中中医药对高血压病有着独特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手段。同时,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本文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苓桂术甘汤治疗高血压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苓桂术甘汤治疗高血压病太原市南郊区姚村医院(030054)李建明关键词高血压,苓桂术甘汤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之范畴,多从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论治。临床观察,高血压病人肥胖体形居多,据“肥人多痰”,“无痰不作眩”之说,选用温化痰饮的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每...  相似文献   

17.
樊彦领 《河南中医》2009,29(9):894-895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血压病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肝郁气滞型、痰浊中阻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逍遥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大定风珠汤、人参养营汤等治疗。结果:显效5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以眩晕、头痛为主,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通过辨证论治,中医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但降压效果尚不理想,故需进一步改进用药思路与方法。笔者现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用药思路与方法供同行参考,并望指正。1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目前,学术界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分为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高血压分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但归纳起来临床可能出现以  相似文献   

19.
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疾病谱的变化,高血压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因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在我国该病仍存在“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提出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的新观点,中医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是其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从痰论治举例吴友平,骆晓萍(江西中医学院30006)关键词高血压,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高血压病临床常见有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甚至出现昏迷偏瘫等症状,治疗颇为棘手,根据本病的临床主证,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