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不同给药间期(4周及12周)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52例,按治疗间期分为每4周1次组(A组)及每12周1次组(B组),给予4.0 mg唑来膦酸静滴1年。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首次SRE发生时间、骨发病率、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相关情况。结果 A组中有64.0%、B组中有33.3%病人出现治疗拖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5例(20.0%)、B组中6例(22.2%)出现了至少1个SRE,两组间首次SRE时间均在30周左右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平均骨发病率(SMR)值分别为0.46∶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及及止痛药用量各监测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肌酐纠正的尿N-末端肽(uNTX/Cr)率仅在48周时B组高于A组,其他时间两组未有明显差异。骨转移灶缓解:24周及48周时骨扫描显示两组骨转移灶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A组消化道反应和低血钾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每12周1次在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效果不次于每4周1次,是前列腺骨转移病人可接受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预防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18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预防组216例,接受唑来膦酸预防治疗;对照组202例,未接受唑来膦酸预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预防组患者发生骨转移37例(17.13%),对照组发生骨转移73例(36.14%),预防组的骨转移发生率较低(χ 2=19.45,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均是预防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肺转移、肝转移、其他部位转移和多脏器转移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给予唑来膦酸预防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可减少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唑来膦酸(卓莱)为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钙血症方面均有显著疗效。较第1代、第2代双磷酸盐具有更高的疗效、更低的不良反应和更快捷给药时间等优点,是目前最安全、有效、方便的双膦酸盐药物。2008-12~2010-12,我院使用卓莱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对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或小叶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化疗后给予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的患者216例,根据2011年St.Gallen乳腺癌专家共识分型,其中luminalA型55例,luminalB型63例,HER-2阳性型50例,三阴型48例。根据血清E2水平分为2组:①E2低水平组,39例,化疗后均行药物卵巢去势;②E2正常组,177例,未行卵巢去势。2组均给予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临床总观察时间为化疗后3~5年或直至病情进展(包括出现复发、骨转移或远处其他脏器转移等病情进展视为观察终点)。结果发生骨转移情况:E2低水平组共发生7例(17.95%),E2正常组共发生105例(59.32%),E2低水平组发生骨转移率明显低于E2正常组钟:21.91,P〈0.05);其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患者中E2低水平组骨转移发生率亦均明显低于E2正常组(1uminalA型:5.13%(2/39)比12.43%(22/177),χ2=4.54,P〈0.05;luminalB型:7.69%(3/39)比13.56%(24/177),χ2=6.04,P〈0.05;HER-2阳性型:2.56%(1/39)比15.25%(27/177),χ2=3.95,P〈0.05;三阴型:2.56%(1/39)比18.08%(32/177),P〈0.05]。E2低水平组各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05)。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总结,绝经前年轻乳腺癌患者去势后应用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有明显临床获益,并且这种获益在各型乳腺癌中无明显差异;未行去势且雌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临床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伴骨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动力学改变。材料和方法:应用探索性分析,监测唑来膦酸与安慰剂治疗伴骨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PSA变化。应用线性与对数模型分析前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PSA变化,并对首次骨不良事件、骨病进展以及死亡率进行评估,以PSA=77.3 ng/ml作为PSA变化高低的分界点。结果:总共202例患者服用安慰剂,434例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组(A组)及单用唑来膦酸组(B组),分别对两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和分析其效果。结果两组骨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及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A组转移灶修复率66.7%(12/18),B组11.1%(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对乳腺癌多发骨转移较单用唑来膦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是第三代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降低骨相关事件,预防肿瘤治疗相关骨流失,提高骨密度,是目前乳腺癌骨转移的标准治疗之一。越来越多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ZOL这种骨改良药物,不仅仅是一种骨保护剂,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可降低肿瘤复发、转移,改善预后。ZOL早期应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应用地位得以提高,尤其是对于低雌激素水平(自然或治疗相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153Sm-EDTMP和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以了解153Sm-EDTMP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55例,分两组,一组31例用153Sm-EDTMP按37.0 MBq/kg体重静脉注射治疗,一组24例用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滴。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行99mTc-MDP骨扫描检查。结果:153Sm-EDTMP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3.9%,骨代谢改变有效率为64.5%。唑来膦酸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58.3%,骨代谢改变有效率为33.3%。经χ2检验,两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χ2=4.448,P=0.035,骨代谢改变有效率比较χ2=5.263,P=0.022,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53Sm-EDTMP是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处骨转移病灶伴有疼痛患者,经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同时,辅以核素s9Sr静脉内注射内放疗及部分病灶外放射治疗。结果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1.3%,9个月为86.9%。骨转移病灶数量明显减少,肿瘤标志物PSA较前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5mg/100ml)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46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组25例及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21例,体格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BMD,所有患者均静脉给予唑来膦酸5mg治疗,观察不良反应。1年后再次复查骨密度,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后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年龄、体质指数、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后,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恶心等反应,糖尿病组有7例出现血糖一过性升高,但3天后均症状消失、血糖回复正常。使用唑来膦酸1年后复查骨密度,原发性骨质疏松组腰椎骨密度升高4.27%,股骨颈升高4.11%,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分别升高3.42%、3.26%。两组骨密度较用药前均有升高(P0.05),但两组间骨密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转移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我们对比狄诺塞麦(一种对RANKL有高度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与唑来膦酸在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骨骼相关事件方面的预防能力。方法 :在这个三期临床研究中,笔者从39个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是否对患者的心电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观察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年龄52~92岁,平均(68.3±9.7)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84例。使用唑来膦酸前行血清生化学及常规心电图检查,静滴唑来膦酸(5 mg/100 mL)后再查常规心电图。比较使用唑来膦酸前后的心电参数,记录有意义心电图报告的改变。结果受试者心脏的房率、室率在使用唑来膦酸后显著增快(P0.05);QT间期使用唑来膦酸后显著缩短(P0.05);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QRS电轴、RV5+SV1、QTc使用唑来膦酸后的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心律失常转变为无心律失常的良性变化病例2例(2.2%);心电图提示不良变化8例(8.8%),其中房颤1例(1.1%)。结论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的概率相对较小,总体来说在心电方面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观察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副反应,询问患者是否 愿意接受第二次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滴注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24%_患者在输注后 3凿内出现了急性一过性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头痛等,绝大多数患者同意 继续使用。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性较高,依从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新选 择,其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 mg静脉注射,每年1次.结果 140例得到10~26个月随访,平均13.4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痛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通过定量CT(QCT)检测腰椎骨密度,骨密度增加明显(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 Man5.3及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 3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疗效方面,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治疗12个月后[SMD=0.96,95%CI(0.03,1.90),P=0.04]、24个月后[SMD=1.70,95%CI(0.30,3.11),P=0.02],股骨颈BMD在治疗12个月后[SMD=0.34,95%CI(0.19,0.50),P0.000 1],VAS评分[MD=-0.76,95%CI(-0.93,-0.58),P0.000 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D=-10.48,95%CI(-11.38,-9.58),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治疗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RR=1.79,95%CI(1.41,2.28),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唑来膦酸安全性小于阿仑膦酸钠。结论与阿仑膦酸钠相比,唑来膦酸在治疗后期能明显提高患者腰椎、股骨颈BMD,有效降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而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合并脊柱结核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0年~2013年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伴骨质疏松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20 例,为治疗组,平均年龄67.4±5.32岁,术后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mg,并口服钙尔奇D片2片/天,持续12个月;B组2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5.3±6.54岁。给予口服钙尔奇D片2片/天以及阿尔法D3 0.25 μg/d,持续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股骨颈(Neck)骨密度、血沉(ESR)、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以及影像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2.7年,平均1.8年。A、B两组术前股骨颈(Neck)骨密度、ESR、β-CTX 、BALP 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组股骨颈(Neck)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β-CTX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BAL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β-CTX 、BALP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β-CTX较B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B组治疗后ESR均较术前缓解明显(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影像学资料提示随访患者均获得Ⅰ级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未发生断钉断棒情况,B组3例患者内固定松动,余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明显内固定移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合并脊柱结核的综合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35例57~85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DPD/Cr变化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总优良率达100%。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无显著变化,尿DPD/C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35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晚期前列腺癌并发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35例单纯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骨痛缓解率及骨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变,治疗组血AL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88.64%(39/44)与62.86%(22/35),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苦参碱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可较好的缓解疼痛并减低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