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共纳入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措施;B组给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观察与测量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达B级以上,C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级及 E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 Mast Quadrant 微创通道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采用 Mast Quadrant 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 Cobb 角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 Mast Quadrant 微创通道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我院40例确诊的胸腰段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手术(以下简称短节段术式)。实验组行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以下简称单节段术式)。对比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效果以及术中的相关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复位疗效相当。术前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椎体前缘的高度和后凸Cobb’s角以及椎管的受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的高度和后凸Cobb’s角以及椎管的受堵方面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和用时短以及出血少等优点,推荐其为临床上治疗部分创伤性导致的胸腰段骨折术式。  相似文献   

4.
姚杰  秦利  杨勇 《中外医疗》2014,33(1):58-58,6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及临床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该院诊治的30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以及治疗组(51例),于治疗组患者,先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9.053);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椎间盘退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椎间盘恢复,疗效优于单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杨阳 《中外医疗》2014,33(1):83-83,8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考组(P〈O.05);影像学显示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等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龙波 《河北医学》2013,(8):1167-1170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水泥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例患者使用硫酸钙骨水泥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并与单纯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及复位丢失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术中出血亦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术后下床时间上,观察组则显著快于对照组(P〈O.05),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O.05),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O.05),而复位丢失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使用硫酸钙骨水泥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更好的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高德勇 《中外医疗》2014,33(7):62-63
目的研究并分析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融合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组(非融合组)与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并融合组f融合组),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两组术后1周、3个月、1年、固定物取岛1年后Cobb角变化与伤椎高度压缩百分比。结果非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45)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9.3±45.8)mL,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3±0.46)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8.2±55.4)mL,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复查x光片,在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与固定物取出1年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必然的联系,建议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同时进行植骨融合的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注射硫酸钙( CSC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注射CSC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12个月Cobb角、患椎侵占情况、患椎前缘高度与相邻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及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平均13.5个月。观察组术后即刻患椎与相邻椎体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观察组椎管侵占率、Cobb角、患椎与相邻椎体前缘高度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Cobb角丢失角度及患椎与相邻椎体前缘高度比的丢失高度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注射CSC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提高患椎的稳定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缓解伤锥严重程度,促进骨折复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两种置钉方法的疗效。方法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分别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5例)及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5例)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70例均获得6~1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切口长度、失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两组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半年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2)和B组(n=42),A组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组患者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比B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选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骨折节段均为T12-L2。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并随访2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相邻椎间盘退变情况,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治疗后缓解。末次随访发现观察组椎间盘退变指数(75.26±2.41),低于对照组(88.25±2.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脊柱退变程度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 A组46例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42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随访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P<0.01)。A组、B组两组间影像学效果接近(P>0.05)。A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B组评分(P<0.01)。A组生活质量较B组改善很明显(P<0.01)。A组并发症轻于B组。结论微创经皮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胸腰椎骨折18例,Sextant组7例,常规手术组10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Sextant组平均手术时间(174.3±1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9.4±23.1)ml,平均住院天数为(10.4±0.91)d,术前VAS评分(7.0±1.0)分,术后(3.0±0.7)分。常规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231.5±3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72.4±50.6)ml,平均住院天数为(13.1±1.4)d,术前VAS评分(7.2±0.92)分,术后(1.9±0.74)分。Sextant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常规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或术后VAS评分结果相似(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曾华东 《微创医学》2014,(6):733-735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法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和VAS评分的时间点间及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ODI评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VAS评分不显著(P0.05);两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P0.05),ODI评分术后3月、6月差异显著(P0.05),VAS评分术后3月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点两指标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疗效好、临床症状缓解快、神经功能影响轻的特点,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3、7 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资料,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随访,时间9~14个月,平均(12.5±2.6)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cobb角),且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及椎旁肌损伤,减轻了术后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7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T11~L2)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影像学指标及随访期间腰背痛VAS评分、磁共振多裂肌面积等。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日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痛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前术后2组患者在Cobb角、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多裂肌MRI横断位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避免广泛剥离椎旁肌,进而保护了椎旁肌,减轻了术后腰背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