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 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 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2个家族性乳腺癌家系的13例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结果:实验发现1个突变位点(4193insA)和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4165T>A,5416C>A).结论:河北地区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1基因突变率为7.7%,低于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家系中成员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l/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 confor—mar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etion products,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2个家族性乳腺癌家系的13例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结果:实验发现1个突变位点(4193insA)和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4165T〉A,5416C〉A)。结论:河北地区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l基因突变率为7.7%,低于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家系中成员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国黑龙江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以黑龙江地区的92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除外1,4号外显子)进行扩增。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SSCP)进行突变的初筛,之后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 在92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3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发现的已报道的2种突变均为无义突变。结论 在中国黑龙江人群中,BRCA1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3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黑龙江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但其中的移码突变3712insG分别在3个患者中检出,提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的基础突变。  相似文献   

4.
谢艳茹  王晓光  潘颖 《肿瘤学杂志》2015,21(10):856-859
摘 要:[目的] 研究丽水市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及意义。[方法] 选取丽水市家族性乳腺癌患者32例,其中5例为双侧乳腺癌,抽取入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抽提全血基因组DNA,应用 PCR 技术对BRCA1的22个外显子基因序列扩增后直接测序。[结果] 32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共发现7例BRCA1基因突变,其中2例双侧乳腺癌患者检测出BRCA1基因突变,BRCA1基因突变率为21.86%,8个在BIC数据库中均有报道的突变位点。在第3、11、13号外显子发生3例4个位点同义突变,在第11、16号外显子发生6例4个位点错义突变。突变位点多数位于第11号外显子上,其中有2个同义突变、3个错义突变即2731C>T、3232A>G、3667A>G。[结论] BRCA1基因突变在丽水市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将为丽水市乳腺癌患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 Z  Wu J  Lu JS  Luo JM  Han QX  Shen ZZ  Shao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57-659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 4 1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应用PCR 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 ,对BRCA1基因全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  4 1例乳腺癌患者中 ,3例发生BRCA1疾病相关性突变 ,其中年龄 <35岁的患者 2例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 1例。结论 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 ,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突变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52%)有乳腺痛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2种为新发现突变--BRCA2基因无义突变2372C>G和移码突变2808delACAA.BRCA1基因中发现一种已报道的无义突变220C>T;其他两种为已报道的BRCA2移码突变位点1796delTTTAT和6275delTT.我们还发现4个未知功能的突变位点(UV)及1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湖南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4%低于BRCA2突变率16%. 结论:在中国湖南人群中,BRCA2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湖南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而BRCA2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这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中的特有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RC1和p53蛋白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乳腺癌、86例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中BRCA1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RCA1表达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16.3%(14/86)和100.0%(48/4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2%(32/86)、16.3%(14/86)和8.3%(4/4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0.608,P〉0.05)。结论BRCA1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83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与86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针对BRCA1和BRCA2基因,选择4个突变发生率较高的外显子[BRCA1中的第5、11(11A、11B)、18外显子,BRCA2中的第11外显子]共5对引物进行突变检测,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具有单核苷酸多态的碱基位点作单核苷酸多态性定性分析。成组设计的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部分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BRCA1基因第5外显子的cDNA 273和287(C→G和A→T),第11外显子的2430、2532、2630、2685、3191、3232和3667、3876(T→C、T→C、T→G、T→C→G、A→G、A→G和C→A)以及第18外显子的5206和5214(T→A和C→T)碱基位点处存在单个碱基的变化,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率高于健康人(14.5%比2.3%,P〈0.05);应用RFLP方法证实cDNA 2430、2630(T→C、T→G)碱基位点的变化为单核苷酸多态(SNP);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2430(T→C)碱基位点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不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较常见,而BRCA2的突变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分析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65例散发性乳腺癌BRCAI第2,3,5,8,10,12,13,14,15,16,17,18,19,20和21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5例中共检测出4例突变,其中1例为5外显子的错义突变(287A〉T),1例为12外显子的错义突变(4285G〉A),1例为17外显子的错义突变(5115T〉C),1例为18外显子的错义突变(5206T〉A)。乳腺癌BRCA1的基因突变率为6.2%(4/65)。结论 BRCA1基因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乳腺癌散发病例BRCA1、BRCA2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华东地区乳腺癌散发病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Sequencing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9例随机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标本进行BRCA1和BRCA2部分基因的突变检测,共6个外显子(BRCA1中的第2、11、22外显子,BRCA2中的第9,14,22外显子)23对引物。结果:发现在BRCA1和cDNA 2430碱基处存在一个T→C的单个碱基的变化,应用RFLP方法在人群中证实为一单核苷酸多态。此SNP的分布在病例及对照中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提示华东地区人群的乳腺癌群体中的BRCA1及BRCA2的突变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研究对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CA1基因突变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在乳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0例散发性乳腺癌和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RCA1基因外显子2、11和20的突变情况。结果:15例正常乳腺组织在3个外显子上郜未显示电泳异常.30例乳腺癌中有6例在外显子2上显示电泳条带异常.其中4例经测序证实有突变,1例在外显子2上,3例在内含子拼接区。BRCA1基因突变率在初诊年龄、临床分期和肿瘤体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结论:BRCA1基因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基因突变筛查可作为一种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RCA1基因突变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在乳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PCR SSCP和直接测序法检测 3 0例散发性乳腺癌和 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 CA1基因外显子 2、11和 2 0的突变情况。结果 :15例正常乳腺组织在 3个外显子上都未显示电泳异常 ,3 0例乳腺癌中有 6例在外显子 2上显示电泳条带异常 ,其中 4例经测序证实有突变 ,1例在外显子 2上 ,3例在内含子拼接区。BRCA1基因突变率在初诊年龄、临床分期和肿瘤体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BRCA1基因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该基因突变筛查可作为一种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易感癌基因BRCA1与p53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海  袁宠银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6):578-579,622
目的:探讨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对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及非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共84例BRCA1及p53蛋折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BRCA1在家族乳腺癌中及非家族性乳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9%和11.9%,p53在家族性乳腺癌及非家族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5%和26.2%,而在家族性乳腺癌BRCA1阳性病例中有57.7%的病例p53阳性,在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苏州地区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并对携带致病突变基因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筛查和风险管理。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8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早发性乳腺癌40例,家族性乳腺癌36例,三阴性乳腺癌35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外周血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部分内含子序列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致病突变与ClinVar数据库进行对照,确定是否为新发现的致病突变。通过对家系先证者进行遗传咨询和肿瘤易感基因检测,进一步对携带致病基因患者的健康家系成员进行BRCA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85例乳腺癌患者中BRCA1和BRCA2的总致病突变率为21.2%(18/85),其中BRCA1致病突变率为11.8%(10/85), BRCA2致病突变率为9.4%(8/85)。在18例致病性突变患者中发现3个新发位点,分别为BRCA1基因c.1559dupA,BRCA2基因c.8939-8941delinsT和BRCA2基因c.3677-3678insATGAAAT。进一步对携带BRCA1/B...  相似文献   

16.
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易感基因BRCA1是近年来乳腺癌的研究热点之一。据文献报道,欧美人群中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1突变率较高,达45%左右[1],而且突变率与家族中具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病史的人数呈正相关;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中BRCA1基因突变检出率更高,可达90%[2],而其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不能确定,其确切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合银染的方法,检测了50例散发的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中国乳腺癌家族中BRCAl基因突变情况,我们收集了15个乳腺癌家系,共41个对象,其中23例为乳腺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直接DNA测序法对BRCA1编码基因进行了全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在15个家系中有4例(3种)基因突变,突变比例为26.7%(4/15)。其中一例2228insC为插入突变,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例(2种)突变为1884A→T和3232 A→G,分别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我们认为BRCA1为家族性乳腺癌的遗传基因;在BRCA1以外还存在其他的乳腺癌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法检测了60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5、6、7三个外显子。[结果]对例有异常电泳带,Ⅱ-Ⅳ期乳腺癌中存在着高频率的p53基因突变,Ⅱ期15/25例(60.0%),Ⅲ期14/18例(77.8%),Ⅳ期4/4例(100%)。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突变率(30/36,83.3%)明显高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4,21.4%)。〔结论〕p53基因异常可能发生在乳腺癌早期,并持续存在于乳腺癌突变的全过程,在乳腺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人中也有p53基因的突变,提示应密切关注此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的BRCA1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外周血102份、新鲜肿瘤组织30份,分别采用PCR-SSCP、DHPLC和基因测序对BRCA1基因第2、8-1、8-2和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对104例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BRCA1蛋白表达,分析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分别在外显子8-1和8-2的28821和28978位点上发现3例碱基缺失和置换现象。BRC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且与患者生存状态有关。结论:在中国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外显子2、8和20的突变率较低(2.3%),可以认为在普通中国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生与该部分碱基序列突变的关系不大,但BRCA1蛋白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复发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p53基因突变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5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p53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为36.4%(20/55),I~Ⅱ期和Ⅲ~Ⅳ期乳腺癌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47.2%(17/36)和15.8%(3/19),而且突变多发生在5~6外显子。突变阳性患者其无病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